大唐盛世--开元通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大唐盛世--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唐朝的第一种法定货币,也是整个唐朝流通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钱币。多铜制,也有少量金银制钱(皇帝赏赐品,并不投入流通)。

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

大唐盛世--开元通宝



值得一提的是,钱币上的“开元通宝”四字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题,字体“隽秀、挺拔”,十分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故为历代收藏家所青睐。

许多人都以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因为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但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可谓是先有开元通宝,后有开元盛世。

开元通宝也影响了日本、越南、朝鲜等相邻国家的币制。比如,公元708年,日本最早效仿开元通宝,铸造了“和同开珎”。而在通往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上,更有不少开元通宝的身影,那可是如当今美元一般的存在。

大唐盛世--开元通宝

重3.2克 直径2.52厘米




开元通宝虽然本身不是年号钱,但是这个命名的方式影响了后代的年号钱,从宋代开始,基本上年号钱大多叫做“某某通宝”了,一直到清代的“宣统通宝”。而且宋代以后的年号钱都是遵从这种先读上下,再读左右的读法。

大唐盛世--开元通宝

此钱币得到了李知宴老师的专家鉴定认可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