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委“一號文件”發佈 指明鄉村振興新路徑

◆到2020年打造2個鄉村振興示範縣、20個示範鄉鎮、200個示範村

◆全市80%的村鎮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城鄉社區(村)全覆蓋,鎮村兩級綜治中心建成率分別達到100%和95%

◆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所有涉農村(居)改革任務,成立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加快推進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2020年公益林參保率達到90%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紮實做好‘三農’工作至關重要。”今年,市委“煙發〔2019〕1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工作,定調今年及今後一段時期的主要農村農業工作。

“一號文件”承載著全市農民的殷切期望,指引了全市“三農”工作方向和目標。這份題為《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利民大綱,傳遞出哪些惠民政策?有哪些新亮點?本報為您解讀。

亮點一:譜寫齊魯樣板煙臺篇章

【總體構想】

全市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抓重點、補短扳、強基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征程中取得新進展,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篇章上實現新突破。

做實鄉村振興規劃,聚焦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堅持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加強與城鄉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規劃銜接。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村莊佈局調整、土地資源整理、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與鄉村“五個振興”統籌推進機制。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鼓勵各地區立足實際,著力培植一批新典型,形成一些新模式,推廣一批新經驗,構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篇章典型群體。以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發揮好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引領鄉村振興向縱深推進。

【惠農前瞻】

到2020年打造2個鄉村振興示範縣、20個示範鄉鎮、200個示範村。

亮點二:建設全國一流種植基地

【總體構想】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名優特新經濟作物,穩步擴大“糧改飼”面積,重點打造糧油、蔬菜、果品、水產、畜牧等五大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糧油加工、果品加工儲藏、蔬菜加工、畜產品加工、水產品加工、粉絲加工、葡萄酒釀造七大產業集群,推進種業、茶葉、柿子、甘薯等特色產業區域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建設全國一流蘋果、大櫻桃和葡萄種植基地,著力打造生態高效循環畜牧業。

加快發展海洋牧場,探索創新多元聯動發展模式,大力推廣智能網箱、圍網、循環水和生態底播等綠色養殖模式,推動漁業由近海向深遠海拓展。加快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統籌建設四十里灣海域、廟島群島海域、萊州灣東部海域、煙臺南部海域等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啟動10個海洋牧場示範項目,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促進漁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三品一標”認證管理,加大“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煙臺海參”“煙臺肉雞”“煙臺綠茶”等品牌培育提升力度,參與實施“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齊魯糧油”公用品牌建設。

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展翅行動”,構建“國家一省一市”一體化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促進農業領域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裝備、遙感監測、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廣應用。

【惠農前瞻】

到2020年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95%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150億元,優質糧油產量穩定在170萬噸水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比重達到8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

亮點三:把土特產做成增收大產業

【總體構想】

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開展農業“新六產”示範縣、示範主體創建,帶動形成百億級、千億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集群,大力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農村融合發展示範園、先導區。實施鄉村旅遊示範創建活動,推進一產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培育體驗式農業旅遊模式,構建“一帶三區”鄉村旅遊發展格局。

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煙臺蘋果、大櫻桃、萊陽梨、煙臺紅薯和綠色蔬菜為重點,培育“名優特稀新”經濟作物,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帶和示範基地,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深入開展興村強縣行動,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工程,構建合作共建、互利共贏的村鎮建設與企業發展良性機制。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強的優勢,實施加工業提升行動,重點發展糧油、果蔬、畜牧精深加工產業,推進龍頭企業加快產品結構升級,加快形成一批農產品加工優勢產業集群和隆起帶。積極培育發展地理標誌商標和知名品牌,提升農產品品牌溢價水平。

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開展省市縣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三級聯創和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家庭農場示範場創建。積極探索發展“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模式,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實施百萬職業農民技能提升、百萬鄉土人才培育、百萬鄉土人才定向培養和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吸引外出農民工、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

【惠農前瞻】

到2020年,創建省級以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2個左右,建成省級農業“新六產”示範縣3個、示範主體30家,鄉村旅遊消費總額突破240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糧油和蔬菜加工業產值分別達500億元,水產、畜牧分別達到300億元,葡萄酒、果品達2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家,農村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亮點四:打造煙臺特色美麗鄉村

【總體構想】

全面提升村莊環境,堅持連片打造,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有條件的鎮(村)開展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總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經驗。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和鄉村水環境整治工程,提高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能力。

持續推進農村“七改”。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堅持因地制宜、建管並重。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精準識別危房改造對象,努力實現“應改盡改”。加快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持續開展全域治水三年攻堅行動。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開展“美麗鄉村”信息化下鄉,推進農村家庭寬帶和農村4G終端普及。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清潔取暖模式。

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健康村鎮建設,強化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提高農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步整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惠農前瞻】

到2020年,每年打造100個省級美麗鄉村標準村,100個市級提檔升級村;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建制鄉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全覆蓋;基本完成農村公共廁所無害化建設改造;鞏固提升30萬農村居民飲水條件;新建、改擴建學校50所;完成造林、生態修復32萬畝。

亮點五: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總體構想】

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咬定總攻目標,突出老病殘和勞動能力缺失兩個特困群體,紮實落實扶貧政策措施。堅持現行標準,全面排查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的突出問題,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弔高胃口,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統籌項目資金、行業資源、社會力量,加大對海陽、萊陽、棲霞3個市,30個扶貧工作重點鎮和536個省市扶貧工作重點村支持力度。注重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加強扶貧項目後續管理,完善貧困戶與經營主體利益緊密聯結機制。持續深化健康扶貧,落實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機構減免、醫療救助、醫療商業補充保險“五重保障”,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需求。攻堅期內,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後,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

在基本完成脫貧任務基礎上,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貧困村提升工程,著力提高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改進幫扶方式,加強貧困人口技能培訓,深化公益專崗扶貧,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惠農前瞻】

確保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亮點六:健全完善農村治理體系

【總體構想】

落實村黨組織5年任期規定,推動村“兩委”換屆與縣鄉換屆同步進行。全面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建立正常增長機制,每3年調整一次財政補助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最低保障標準。實施農村過硬支部“三級聯創計劃”,利用3年時間,市縣鄉分別選樹300個、1000個、3000個農村過硬支部建設先進典型。實施農村黨建示範區“量質雙升”行動,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到2019年年底全市建成黨建示範區200個。

健全完善農村基層組織。支持村民委員會在黨組織領導下依法開展群眾自治工作。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規範職責權限、監督內容、工作方式,提高村務監督工作的水平和實效。

大力培育文明鄉風。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廣泛開展膠東紅色文化傳播活動,創建紅色文化傳承示範區。深化農村殯葬改革,加快節地生態公益墓地建設。

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化平安智慧村莊(社區)創建,構建“多網融合、一網統籌”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

【惠農前瞻】

到2020年全市80%的村鎮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城鄉社區(村)全覆蓋,鎮村兩級綜治中心建成率分別達到100%和95%。

亮點七:引領更多村領辦合作社

【總體構想】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源性、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資產改革。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自主開展試點,探索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權能的有效模式。

研究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措施,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保障農民土地利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繼續做好“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林權、水域灘塗使用權等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試點。探索閒散土地盤活利用方式,用3-5年實現閒散土地全面盤活利用,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的建設用地,重點用於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

推進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全域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拓面提質”行動,引領帶動更多的村領辦合作社,到2019年年底全市由黨支部領辦、綜合效益較好的示範型合作社達到1200家;2019年全面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2020年基本消除集體收入5萬元以下村。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持續增加公共財政“三農”投入力度,深入推進農業補貼制度改革。允許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融資,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推廣林權、農機具、畜禽活體等抵質押貸款業務。

【惠農前瞻】

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所有涉農村(居)改革任務,成立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加快推進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2020年公益林參保率達到90%;加快建設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到2020年實現所有涉農縣市區產權交易服務範圍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