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討厭的小品演員是誰?為什麼?

古風5188


宋小寶吧,不是覺得他人品有什麼問題,只是不喜歡他的作品而已。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喜劇小品,春晚、元宵各種晚會我都只看小品。

之前宋小寶的小品看的還是比較多,開始還是挺喜歡看他的節目。在小品裡面,有句話叫無醜不成戲,宋小寶的長相往臺上一站,不說話都讓人好笑。這是人家與生俱來的天分,一般人學不了。臉黑牙白個子小,簡直就是一活寶,在二人轉裡面,丑角成了小品的靈魂,其實他師傅趙本山長的也不帥。

宋小寶本身具有鮮明特色,在舞臺上一站充滿笑料包袱。他的小品通俗易懂,適合各類人群,小品不用過分解讀也可以用通俗的形式讓人們在小品中有笑有淚。宋小寶本身作品通俗也與其自身有關,不過換句話說,如果他也是科班出身,就不一定有現在充滿笑料的宋小寶。

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笑點變低得原因,先來越來越討厭看宋小寶的小品,感覺他表演很不自然,

笑的很刻意,這麼多年宋小寶一直演丑角,多數靠的是裝瘋賣傻,看得多了,就越來越get不到他的笑點。


幽林


1.馮鞏。

早年間看過馮鞏和牛群兩個人的相聲。可以說是佔據了我整個童年。他們兩個一唱一和,而且內容特別精彩。但是到了現在雖然每年馮鞏都會上春晚,但是質量一年不如一年。而且每次上臺都會帶上那句我想死你了,隨後便是幾十分鐘的尷尬期。全程毫無笑點,而且經常濫用網絡段子。有的時候一件事情還沒開始演,我就知道接下來他的結果是什麼。因為在很多年前,這個片段在網上就出現過了。敬重是個老藝術家,但是這粗製濫造的小品實在不敢恭維。

2.閆學晶和孫濤。

經常看春晚或者是看各種晚會的朋友們,對這兩個人應該很熟悉。他們經常上臺表演小品,而是兩個人經常吵吵鬧鬧。大多數他們都分開表演,閆學晶聲音高亢,特別刺耳。除了長的親切點沒別的。孫濤每次上臺都要操著一口濃濃的方言,每次都要扮演基層人民,在小品的末尾還要煽情一把,表現農民群眾的誠實守信,樸實善良。

他們兩個的小品比馮鞏的還要尷尬。真的是一點笑點都沒有,強行煽情。每次春晚遇到他們的節目。一家人的氣氛都尷尬了下來。還記得前幾年。他們兩個合作過一個小品。意思是兩個人結婚多年沒有孩子。大過年的,他們在電視上吵吵鬧鬧,閆學晶更是嗷嗷大哭大喊著什麼離婚,打胎,流產,試管嬰兒一類的。整個春節都變得特別狗血。在小品的末尾,孫濤為了表現這個小品是正能量的,還說試管嬰兒有什麼不好的。閆學晶問如果是個女兒呢?孫濤說一個不行咱就試管兩個。

所以我想問這個小品是怎麼過審的?怎麼能上春晚的?





小光哥哥


我很喜歡看喜劇小品,也喜歡很多小品演員,但如果說特別討厭誰的話,一時還真說不上來。很多人提到的蔡明、潘長江和孫濤、鞏漢林等人,我並不因為他們的小品水平相對來說不夠高而生厭。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個人來,我選《洛桑學藝》中的博林。

其實嚴格來說,博林和洛桑表演的並不是小品,而是相聲。但由於他們表演的成分很大,因此就姑且算在小品當中吧。

《洛桑學藝》在九十年代初由《曲苑雜壇》節目推出,幾期節目之後就紅遍全國。觀眾朋友通過熒屏認識了一個來自西藏的小夥子洛桑,他能歌善舞,尤其特別善於模仿人物和樂器,舞蹈也跳得特別好,很多時候也能表現出幽默。

這個節目在主要看點就是在洛桑,而相比之下看他所謂的“師父”博林的表演,就顯得生硬很多,一言一行和舉手投足都顯得不夠自然,舞臺氣過重,很多話說出來都顯得過於陳舊和老派。說實話最早看的時候我以為他不是專業演員。

後來才知道他其實是全總文工團的專業相聲演員,而且有師承,與弟弟卓林同為相聲演員。說起來還是他發掘出同團演員洛桑的才能,使得他在《曲苑雜壇》節目中大放異彩。

洛桑就像曇花一樣,盛放時名震天下,而後很快就因為酒後車禍離開人間,從那之後博林也顯得人單影只,儘管後來也參加過很多晚會演出,也帶過新面孔一起表演,但再也沒能創造當年《洛桑學藝》的輝煌。

我以前並不覺得博林好或者不好,最多就是表演水平一般,而前段時間聽說他一些在洛桑去世之後的言行,就從更多方面瞭解到這個人。



鄭捕頭


為什麼很多答主都說不喜歡蔡明?做一個小品演員很難,做一個女小品演員更難。因為壓力巨大,我們也看到了賈玲,自從走上了小品演員的道路,便一技絕塵,在胖到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從小我就喜歡看小品,蔡明和郭達的組合也算十分經典。近幾年雖然換成了和潘長江合作,改變了風格,成了毒舌女王,但我覺得還是很棒的,畢竟經歷有限,曾經一起在春晚舞臺的小品演員也都走的差不多了,但是蔡明還在堅持,我覺得蔡明是個十分敬業的好演員。


我覺得最討厭的小品演員應該是宋小寶,黑不溜丟的小損樣,一上臺就給人一種賤賤的感覺,戴個小紅帽總讓人以為是狼外婆,臺下觀眾不笑他只知道自己傻笑,實在傻笑不出來就開始冷笑,觀眾難道是被他小品的情節逗笑的嗎?我覺得不是,多半是被他的傻笑帶跑偏了。看著他笑,跟著他一起傻樂唄!

明明是個爺們,總要在舞臺上裝的很娘,身為趙本山的弟子,也應該是有一身絕技的吧!為什麼總在舞臺上表現的弱不禁風?給人一種輕輕一吹就飄走了的感覺,起來之後又開始吹鼻子瞪眼。看文松演弱不禁風我覺得是撒嬌賣萌,很和諧,畢竟顏值看好。宋小寶除了黑,也就只剩下黑了。



宋小寶火了以後也是很不消停,不僅被爆出說在節目中耍大牌。還被爆料出家中有兒有女有嬌妻,還要在外面找小三,真不知道那個女的圖他的啥?陪伴宋小寶三年之久,還多次流產,最終還落不下一個好名聲,簡直就是為自己找罪受。人紅是非多嘛,好事不出能,壞事傳千里!怎麼才能安放宋小寶那顆躁動的心?海燕吶,你可長點心吧。

我是小鹿兒,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點贊關注。


娛樂小鹿兒


純繫個人好惡,既然要問,我就實話實說——趙本山,都說本山模仿功力特強。為什麼模仿老總之類正面人物總像個小攤主?為什麼無論何時何地,眼裡總有一股賊光?為什麼不論何時何地,兩條腿總象被打折似的拖跨著走路?一切的努力,全都如毛澤東說過的一段話:“就象演戲一樣,有的人反面角色演慣了,演正面人物總是不大自然,不大像。”用行話來說,趙本山就叫“本色表演”;也許這與基因有關吧?潘長江,理由同上。蔡明,應當屬於百變巫女一類。鞏漢林,印象最深的就是油光鋥亮的髮型,和追求了一輩子卻適得其反的知識分子氣質與形象。終於退了,但留下的終究還是一本正經的假斯文。還有一個——煞有介事的劉威。雖然不是”職業小品”演員(這名無實有的中國特色職業),但和蔡明等人合作的某小品中,津唐味特濃的那句“我有房了咯”真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各人好惡不同,僅是一家之言。


我在故我思\n


最討厭的小品演員是那個叫“郭子”“郭子”的。在近幾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每次看見他上臺表演小品,沒有一年一個演法,毫無創意,老演那些~~~一男一女假演夫妻,然後,其妻總是懷疑郭子在外面亂搞有夫之婦,夫妻不和,老吵架,還鬧離婚,,,後來,又有演員上臺,,,替郭子證明,向郭妻解釋,,,是一個誤會之後,夫妻和好,更加愛情,“老公,我愛你,,,老婆,我也愛你。~~~~郭子每年上春晚表演小品,千篇一律都是這個套路,,,郭妻每年春晩演小品,年年都是疑神疑鬼的老是懷疑老公對自己不貞,在外面亂搞朋友之妻,,,


布氣333


對於這個問題我僅以個人的觀點,我最不喜歡的小品演員是:蔡明,潘長江與郭達。他們三個人的小品不是不喜歡而且是極不喜歡,現在他們的小品基本不看。看他們的小品從內心根本感受不到藝術、而且他們的表演總感到有點做作,有點假。他們三個的表演有一個共同點極度想表演,想用激情,但總感到缺少基層生活與實踐生活的歷練。真正好的小品應該看看陳佩斯與趙麗蓉老師的小品。他們的小品個個是經典。他們的小品真正讓人感受到藝術性與生活性滑稽性相結合的藝術享受。






青幽472


首先聲明這僅僅是個人喜好,不代表任何人。

我個人最討厭的小品演員是蔡明與小瀋陽。

先說蔡明,號稱“女巫毒舌”,小品裡面總是扮演一些尖酸刻薄狠毒而又不失善心的女性角色,就像蛇精一樣。她的小品總是以嘲諷他人為外表,裡面再包含著一顆善良的心,也就是想塑造“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物形象。只不過,她這種表演方式實在讓人不能舒服愉快地接受,我每每在春晚舞臺上聽到她那尖銳的笑聲就會渾身起雞皮疙瘩,真不明白郭達和潘長江是如何忍受她的,而且還不止一兩次!

話又說回來,蔡明阿姨年年上春晚,比馮鞏都勤快,敬業精神十分可嘉,但我就是不喜歡她的表演方式,沒辦法。

再來說小瀋陽,小瀋陽也很敬業,但我實在不喜歡他那種娘娘腔版的“東北純爺們兒”。我實在不理解他為什麼突然大紅大紫,難道人民大眾的喜好就是這種偽娘風格?他的小品我個人認為比他師傅趙本山的還低俗,趙本山的小品雖然被詬病低俗,但是趙本山演技高,劇本正能量不高不是他的錯。他的演技對得起小品之王的桂冠。但是小瀋陽演技可遠遠比不了趙本山。事實證明,小瀋陽的娘娘腔“東北純爺們兒”也只是火了不到五年。

這裡說一下,小瀋陽本人在現實中並不娘娘腔,正常的很,文松也並不嗲,宋小寶也不黑,劉小光也不抽搐,王小利也不結巴,之所以裝扮成這樣,是因為他們在經過無數次的角色嘗試碰壁之後最終以這種風格大紅大紫,然後他們刻意選擇了這種成功來迎合觀眾。


段子界扛把子哥


我也是來捱罵的,如果你和我一樣的想法別忘了點個贊再走!多少年如一日的不喜歡蔡明和潘長江,不是因為他和她沒藝術細胞,而就是不喜歡這倆人的表演風格,傻不傻捏不捏的,並沒什麼值得花功夫浪費時間去看他倆的理由。



(圖片來源外站/演員~潘長江)

相反馮鞏和牛群的表演,我倒覺得非常懷念。趙本山小品也陪伴了我們很多年,宋丹丹的小品也夠精彩,哪怕前幾年春晚的“不差錢”也讓我笑了又笑,非常接地氣,雖然小瀋陽穿條裙裝,也不會生厭。

怎麼就是不喜歡潘長江和蔡明?特別是潘長江,閨女結婚也那麼大張旗鼓的宣傳出來,以為自己資格夠深夠老嗎?我覺得這人唉……?不好形容,有些言論還是不說的好,你說:做人低調點兒不行嗎?



(圖片來自外站/演員~蔡明)

有時侯我們喜歡一個人和反感或討厭一個人,似乎不需要什麼理由,就是沒有眼緣!呵呵……@


蘭竹ZLZ


現在的小品演員有幾個受歡迎的?春晚小品有很多客串演出,知名藝人比如徐帆,劉濤,關曉彤,李小冉都客串過小品。而正牌的小品演員消失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有朱時茂,陳佩斯,宋丹丹,鞏漢林,趙本山,範偉,還有去世的趙麗蓉,高秀敏,一些經常露面但是不被觀眾熟知的比如金珠(鞏漢林妻子,代表節目《打工奇遇》趙麗蓉 鞏漢林 金珠) 黑妹 (代表節目《將心比心》高秀敏 範偉 黑妹) 都有上佳的作品,也讓人無數次捧腹,真的給大家帶來了歡樂。

自從他們退出舞臺之後,看看剩下的這些小品演員,郭冬臨、孫濤、邵峰、潘長江、蔡明,都是春晚常客,但是論表演功力和作品,郭冬臨還算平穩,孫濤時不時一嘴方言,邵峰就是個十足的配角,存在感不是很高。這幾位好歹還能平和的演出,讓人難以真正的煩起來。

而潘長江和蔡明,我的上帝啊,越來越讓人難以接受。

蔡明,其實她好好說話我們也能聽懂,可她非要尖聲尖氣,歇斯底里的嚎叫,讓人怎麼都喜歡不起來。

潘長江年輕時倒是相對比較沉穩,可是近些年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嗓音動不動就高八度,看他跳著腳大喊大叫的樣子就煩的不要不要的,這哪是演小品,分明就是耍猴兒。還真應了那句話:老要張狂少要穩。

還有三位先後退出的著名演員,黃宏、郭達、馮鞏。

之所以單提他仨,是因為對他們也是煩的不得了。

黃宏,可著大嗓門一味地大吵大嚷,和街頭賣菜的有一拼,甚至有的菜販都比他文明,有素質。滿場假笑,嘿嘿哈哈的笑的不知所云,觀眾擰著眉瞪著眼,滿臉怨念的看著他的時候,他正在臺上把自己哄得挺樂呵,就這表演水平根本配不上表演藝術家這個名頭。

郭達,幾乎哪個小品都是咋咋呼呼,一驚一乍,尤其是和蔡明一起,兩驚兩乍。看他們的小品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心臟要好,心理承受能力強,速效救心丸放在手裡,而且最好耳朵背一些。我這麼說雖然誇張,但是他們實在是太鬧人。

馮鞏,一個由相聲演員改行過來的小品演員,初期的表演還湊合,看著挺不錯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老馮變了,一句想死你們了是招牌,但這也不足以讓人反感,最讓我不爽的是他的假笑,大概和黃宏一個師父教出來的。不同的是,黃宏的假笑基本發自於胸腔,有些刺耳。馮鞏的假笑是把嗓子眼裡的氣息硬生生分為很多個節奏硬擠出來,他沒憋死,我倒快被他弄沒氣了。我就不明白,原來水平挺高的一個人,怎麼就淪落到靠“賣笑”來維持舞臺生涯呢?而且每年都是一模一樣的笑,你就不能換換口味嗎?也好讓大家區分人物。難怪記者採訪董卿,提問馮鞏落選春晚的原因時,董卿想了一會才給出兩個字的回答:創新。

是啊,創新!簡簡單單的兩個字,道出了真諦。舞臺上真的需要創新,尤其是年年都參加春晚,一參加就是幾十年的老藝人們,請你們飾演不同角色,別幾十年如一日,讓人看來看去覺得看到的都是同一個人。小品每年都更新,可是你們的表演套路不變,觀眾覺得每年看到的新的小品都是以往舊的小品的續集。久之,索然無味。套路固定,很容易被很多人模仿,選秀節目就有模仿這些明星大腕的作品,惟妙惟肖。現在大部分春晚演員都來自《我要上春晚》這個選秀節目,裡面有很多能模仿明星的民間高手。各位腕兒們,但凡你們每年都能做些改動,別人想模仿你們都要費一番工夫,何至於讓假貨把你們頂替?不尷尬嗎?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可是每頓都吃餃子,早晚會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