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雁”助力莒縣騰飛

□ 本報記者 慄晟皓 吳寶書

本報通訊員 王家宏

“真沒想到剛退伍回來,就被村裡推薦為後備幹部,還讓我參與村務工作,成了三資清理領導小組成員。”莒縣桑園鎮杜家莊村的杜良順說。

近日,這個鎮舉辦了首批農村後備幹部培訓班,176名學員順利結業,6名優秀學員被選到社區服務崗位就職,杜良順就是其中的一員。

為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莒縣在強化農村黨支部書記教育管理培訓的基礎上,探索農村後備幹部教育管理使用的新舉措。春節上班後,莒縣啟動了社區、村幹部“公心體檢”,對社區、村幹部及班子運轉情況進行考察測評,對心存雜念、碌碌無為的村幹部進行淘汰。其中還有一項“重頭戲”,就是集中遴選一批優秀的農村後備幹部。

“過去,挑農村幹部難,關鍵是我們沒有把人才聚攏到身邊來。如今有了‘雛雁’優秀人才的介入,能有效緩解鎮村工作人手不足的問題。”有多年農村黨支部書記工作經歷的莒縣小店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王永條說。

針對鄉村振興人才不足、農村後備幹部後繼乏人等問題,莒縣強化對人才吸納和引領作用,在各鄉鎮街道設立農村後備幹部“雛雁”培育中心,將返鄉的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致富能手等群體中的優秀人才吸收進來,建立起後備幹部人才庫和鄉村振興人才庫。

“雛雁”培育中心實行每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和社區黨組織書記都要聯繫3名以上後備幹部和5名鄉村人才,每年選拔一批優秀人才到社區或村進行實踐鍛鍊。

“人才儲備庫就像是一個蓄水池,把農村的各類人才統一納入管理和使用,有助於實現人盡其才。同時,對於表現突出的人才,由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優先將其發展成為黨員,再把黨員培養成農村後備幹部,把農村後備幹部培養成鄉村振興骨幹。”莒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馬克讓說。

在一些地方,農村幹部和黨員發展受宗族勢力、村黨支部書記個人等影響較大。今年以來,依託“雛雁”培育中心,莒縣各鄉鎮街道相繼成立了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支部成員採取黨員自薦、支部推薦、鄉鎮黨委遴選等方式擇優確定。黨支部成立後將指導“雛雁”培育中心開展工作,同時,對於後備幹部中的非黨員成員,按照“擇優推薦、個別吸收”的原則,及時在支部發展入黨。

“成立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將會更大限度地吸納、培養優秀人才,把一切最優秀的人才凝聚到黨組織中來,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證。”在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成立大會上,嶠山鎮黨委書記張傳坤開宗明義。

莒縣劉官莊鎮是江北塑料產業重鎮,自成立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以來,僅在產業園集聚的優秀人才就有270名,目前261人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人才隊伍建起來了,如何才能把人才用活用好,是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對於後備幹部能力提升,莒縣在扶貧、黨建、美麗鄉村建設、個人知識素養等方面開展知識技能培訓。重點採取縣鄉兩級集中培訓、實用致富技能培訓、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為其“充電”。相繼與山東電大、日照農校開展戰略合作,計劃組織兩批後備幹部開展大中專以上學歷教育;為加強農村幹部素質能力提升而設立的莒縣農村幹部公心教育學院也將啟用。

聚焦人才隊伍發揮作用,莒縣鼓勵鄉鎮街道積極探索新模式。“313省道途經鎮中小學路口,每天到接送孩子高峰時段,我們分批安排後備幹部到學校路口開展志願護路行動,只要是入黨積極分子和後備幹部都必須參與到服務奉獻中來。”莒縣陵陽街道組統委員戰立勝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管理使用如是說道。

4月27日,桑園鎮有兩位在外鄉村人才被家鄉聘為“榮譽村長”。在聘任儀式上,長期從事體育產業的創業青年李金書承諾為家鄉捐建1處村級足球場。

著眼於打造聚賢平臺,莒縣依託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合夥人”計劃、“歸雁”計劃和“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等系列活動。

截至目前,莒縣已儲備農村後備幹部5200餘名、優秀人才97000餘人。300餘名農村後備幹部將陸續被選派到社區、村有關崗位工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