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四川脫貧攻堅啟動以來任務最繁重一年 31縣摘帽是重中之重

今年是四川脱贫攻坚启动以来任务最繁重一年 31县摘帽是重中之重

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扶貧車間,不少貧困戶在此打工。

今年一季度,我省50萬計劃脫貧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有保障覆蓋達標率98%以上;31個計劃摘帽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預計均可達到1%以下,計劃摘帽縣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下降到1萬人以下。

成績取得來之不易。事實上,2019年是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任務最繁重的一年。“今年擬退出31個貧困縣,為歷年最多,同時計劃摘帽縣覆蓋‘四大片區’。”近日在古藺縣舉行的全省2019年貧困縣摘帽工作現場推進會上,省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貧困縣摘帽是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

1任務之重

計劃退出31個縣中有21個深貧縣,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高於20%的縣有19個

推進會觀摩現場,理塘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汪春康在每個展板前都拍了照。“今年理塘要摘帽,難度不小,要借鑑兄弟縣市的好做法。”

打贏這場重中之重、難中之難的戰役,首先要認清“戰局”。

今年貧困縣摘帽任務重,首先體現在佔比高。記者梳理發現,今年計劃退出31個縣,佔全省貧困縣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有21個深度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高於20%的縣也有19個。涼山州首次有貧困縣計劃摘帽,高原藏區餘下貧困縣也將全部實現摘帽。“都是‘硬骨頭’。”省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深度貧困地區之外,攻堅戰也不好打。貧困縣摘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貧困發生率低於3%,這意味著貧困人口數量越多,摘帽難度越大。今年我省計劃摘帽縣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5萬人的縣有12個,絕大部分位於秦巴山區和烏蒙山片區。

任務重、難度大之外,我省今年貧困縣摘帽工作還需應對退出方式的變化。從今年開始,貧困縣退出改為先由省裡宣佈退出,國家再按照不低於20%的比例進行抽查。“這是貧困縣摘帽程序和責任的重大變化。”省扶貧開發局負責人強調,國家從貧困縣摘帽的責任主體變成了監督主體,不僅對省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進一步促進市縣抓好責任落實,持續提高貧困縣退出質量。

“變的只是考核方式,只要工作做紮實了,我們有信心。”推進會現場,多名參會者向記者表示,貧困縣摘帽的主要指標仍是“三率一度”(貧困人口漏評率、貧困人口錯退率、綜合貧困發生率、群眾認可度),這個退出標準沒有變化,必須牢牢把握,既不脫離實際、拔高標準、吊高胃口,也不能虛假脫貧、降低標準、影響成色。

2 戰術之準

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制定針對性措施全面整改解決

認清了“戰局”,如何打好這一戰?“確保貧困群眾‘兩不愁’,發展產業和增加就業是根本。”省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4月27日一大早,敘永縣麻城鎮龍鳳村黑皮雞樅菌種植基地大棚裡,溫度達到了30℃。顧不得頭上冒出的汗珠,貧困戶楊志蹲在地裡採菌,妻子在不遠處車間裡削菇。目前,敘永縣已建成高標準食用菌菌包生產大棚110畝、高標準出菇大棚300畝。在基地務工,貧困戶每月可收入2500元,同時,每戶每年分紅2000元,土地流轉費每畝每年600元。

就業扶貧具有見效快、無風險的特點,今年不少計劃摘帽縣探索建立扶貧車間。例如,古藺縣建立扶貧產業集中發展區,建成後預計容納100餘家中小企業入駐,解決約2萬人就業。園區裡的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吸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85人,工資按件計費,工人每人每月可收入2000元-5000元。

根據“三保障”對標補短,也是今年貧困縣摘帽工作的重點。省脫貧攻堅辦要求,嚴格落實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等政策,全面保障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充分發揮縣長、鄉鎮長、校長、村長(村委會主任)、家長“五長”負責制,確保貧困家庭子女不因貧失學。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做到貧困人口常見病、慢性病有地方看、能看得起,即使得了大病、重病後基本生活還能過得去。我省還將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一次大排查,著力發現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切實提升脫貧質量,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重點任務外,有重點區域。今年計劃摘帽縣絕大多數位於彝區藏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破除深度貧困堅冰,各縣紛紛加碼加力——石渠創建真達神鹿谷等4個國家4A級景區,將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峨邊縣著力補齊交通短板,45公里通村升級改造路已完成28公里;木裡則將控輟保學作為重中之重,對適齡學生採取隨班就讀、學業補償等方式及時復學。

短評

摘帽不是終點

欒曉景

今年我省計劃摘帽縣數量最多,而且大部分是深度貧困縣,可謂貧困縣脫貧摘帽關鍵一仗,順利完成的話,可以奠定我省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

然而,貧困縣摘帽並非終點。2020年,國家還要對所有貧困縣退出進行驗收,那時才是大考。在此之前,防止已脫貧群眾返貧和繼續攻堅啃下“硬骨頭”同等重要。這意味著,在打好關鍵一仗的同時,更要做好我省50個已摘帽貧困縣的鞏固提升工作,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實現整體脫貧、穩定脫貧。

2020年大考完了,是不是意味著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就結束了?也不是。脫貧攻堅即使打贏了關鍵一仗,也不能停滯不前,要再接再厲,乘勝追擊。

脫貧成效不是立竿見影的,尤其是一些產業扶貧項目,要想看到成效還需一定的時間。要密切跟蹤市場變化,避免農產品價格波動給脫貧群眾帶來的返貧風險;此外,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領小農戶闖市場。

與產業扶貧相比,就業扶貧具有見效快、風險小的特點。各地可以針對貧困群眾組織開展技能培訓,並通過專場招聘會等形式為貧困老鄉提供工作崗位。在家門口建立扶貧車間,讓群眾不出村就能實現就業,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