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為何要轟炸故宮?

歷史總探長


這是“三造共和”段祺瑞乾的一件事兒,段祺瑞命令飛機轟炸故宮(紫禁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空襲,也是內戰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國空軍。

段祺瑞轟炸故宮的起因是這樣的:段祺瑞是袁世凱的心腹,段的原配去世後,袁世凱將義女張佩蘅嫁與段為繼室,可見二人關係不一般。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段虎(其他二位:王(士珍)龍、馮(國璋)狗),段是皖系軍閥首領,安徽人。

段祺瑞在歷史上被稱為“三造共和”之領袖。


▲段祺瑞

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聯名46名手握重兵的將領,致電清廷:“如不速速退位,則江海盡失,勢成坐亡”,他和袁世凱唱了一出“逼宮”雙簧戲。到了2月12日,溥儀的代理人——隆裕太后實在頂不住了,簽署了清帝退位詔書,溥儀退位。這是段祺瑞第一次配合袁世凱,逼迫末代皇帝退位建立民主共和制。

第二次締造共和發生在1915年期間,袁世凱倒行逆施欲稱帝,段祺瑞極力反對。袁稱帝前,段曾5次勸阻,結果三次被拒絕,兩次吃了閉門羹,段被迫辭職。

袁世凱稱帝后,他拒絕出任袁的任何官職。1916年6月6日,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在萬人唾罵中死去。段祺瑞推舉黎元洪任大總統,平息了南方革命軍的反對聲音,恢復了國會和《臨時約法》。


▲黎元洪

第三次共和發生在1917年,這期間黎元洪是大總統,段祺瑞是民國總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黎總統和段總理尿不到一個壺裡。

凡是黎元洪反對的事,段祺瑞就支持,反之亦然,二人爭執不下。黎元洪雖然是大總統,但他手中沒軍隊,說話不硬氣,很受段琪瑞的窩囊氣。黎元洪一怒之下解散了國會,段祺瑞被去職返回了天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府院之爭”。

當時駐紮在徐州的軍閥張勳,以調停的名義,率領5000辮子軍進入北京。張勳是清朝著名的保皇人物。

進北京後張勳並沒有做和事佬,而是乘亂局擁立年僅12歲的溥儀再次登上皇位,共和制眼看要被帝制代替。此時遠在天津馬場的段祺瑞誓師討伐張勳。經過死磕,當了12天皇帝的溥儀再次退位,這是段祺瑞第三次締造共和。

段祺瑞轟炸故宮就發生在第三次締造共和過程中。


▲張勳

話說段祺瑞眼看共和制要被帝制所代替,老段坐不住了,於是在天津馬場誓師,成立了討逆軍,自任總司令討伐張勳。

老段是皖系軍閥頭子,手中有軍隊。甚至手中還有一支空軍部隊。空軍以南苑航空學院為依託,學院為空軍源源不斷培養了許多學員。段祺瑞為了減少傷亡,於是打出手中的這張王牌,下令轟炸故宮,督促張勳早日投降。

命令下達後,南苑飛行教官潘世忠帶領副駕駛員杜玉源和兩名學員,駕馭一架載有三枚12磅重的炸彈飛上了天空,大約一小時後飛臨故宮上空。

據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書中記述:“飛機空襲那天,宮中亂作一團。太妃們有的躲在臥室的角落,有的鑽到了桌子底下,我(溥儀)則躲到臥室裡不敢出來。”


▲討逆軍

當時防空襲手冊上說“躲進臥室,然後把雨搭放下來,這是最安全的辦法”。現在想想真的可笑,幸虧那次討逆軍的飛機並不是真幹,不過是為了恐嚇一下,投下了三個尺把長的小炸彈,然後就飛走了。

這三枚炸彈一個落在了隆宗門外,炸傷了一名抬“二人肩輿”的轎伕,一枚落到了御花園水池裡,炸壞了水池子的一個角。

第三枚落在了西長街隆福門的瓦簷上,這顆沒有炸。不過可把聚在那裡賭錢的太監們嚇得個半死。

綜上,段祺瑞轟炸故宮是為了趕跑張勳,為了儘快恢復共和制。這次轟炸雖然只炸響了兩枚,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時溥儀嚇尿了,哭著說:“我再也不當皇帝了,我退位還不行嗎?”講真溥儀惹不起段祺瑞!


秉燭讀春秋


袁世凱病逝之後,黎元洪接任大總統,並隨後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實行責任內閣制,所有命令要內閣聯名簽署才得以生效,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總統的權力,屬於被架空角色,黎元洪任命段祺瑞,那段祺瑞也要擁護黎元洪,至少表面上是這樣,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黎元洪大總統沒有強力的軍力支持,所以不單段祺瑞,就連其部下都看不起黎元洪。

能坐上頭把交椅的人,頭腦又怎麼會笨,察言觀色,基本形式分析的能力,黎元洪還是有的,所以“府院之爭”就此展開。

黎元洪自知實力不夠,表面雖然風光,國會支持者眾多,其實論真實實力,他比不了段祺瑞,初期黎元洪並沒有什麼話語權,或者說你可以隨便發表意見,但是有沒有人聽就是另外一碼事了。連黎元洪的秘書都說,老黎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印”,說的通俗點就是蓋章,至於什麼文件,什麼條款,應不應該蓋章,那不是他這個被架空的總統應該過問的,更別提親自參與。

黎元洪是不不安於現狀的人,處於這種狀態的他,與段祺瑞同時看中了秘書長的位子,段祺瑞要安插自己的親信,而黎元洪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也要用自己人,首次交鋒,黎元洪惜敗,徐樹錚上位,並且對黎元洪態度十分惡劣,要不是段祺瑞,自己的職位搞不好就被黎元洪的親信霸佔了,心裡當然有不滿情緒。

府院之爭嘛,總統府裡不可能只有黎元洪,其他一干人等也都巴巴的盼著權力上身,如果黎元洪都爬不起來,那別人基本就不需要指望了,所以府院之爭演變為正式勢力對抗,為了避免崩盤,雙方都做出了一定讓步,總統府也有的知情權,拒絕權,複議權等等,兩下的矛盾這才有所緩和。可是由於各自部下生事,一直紛爭不止。

段祺瑞要解散國會,黎元洪先下手為強,直接將段祺瑞免職,段祺瑞則跑去天津暗中籌謀,一時之間勢同水火,而張勳也是左右搖擺,最後決定保持中立,充當調停人的角色,目的無非是為了“復辟大業”,只要能順利進入北京,就可以強逼黎元洪解散國會,他不聽段祺瑞的警告,堅持復辟,結果地面部隊節節敗退,老巢徐州被掏,支持自己的勢力紛紛倒戈。

眼看張勳和滿清遺老們的希望破滅,段祺瑞又適時的從“臨時空軍司令部”調用一架飛機準備投彈,和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轟炸機不同,段祺瑞調遣的飛機可沒有那功能,炸彈都屬於高空擲物,力氣活兒,兩手端著炸彈,還要用牙咬下引信,而且因為是超低空飛行,如果用步槍朝天上打,那飛機可是禁不住招呼的,也就炸炸沒什麼防備而又非常重要的目標,比如,紫禁城,再比如張勳的宅子。

三顆炸彈分別被投擲在乾清門、御花園、養心殿,乾清門炸死侍衛、轎伕各一人,外加一條狗,御花園炸傷太監一人,養心殿的炸彈缺乏準頭,直接扔到了皇宮專用的消防大缸裡,炸藥沒有被引爆,但即便這樣,一群孤兒寡母的也都被嚇得不輕,溥儀更是被嚇出尿來。

第二架飛機升空,直奔張勳大宅,此次一共投擲兩枚,一枚扔到了屋頂,豪宅直接變危房,另一枚“照例”扔進了魚缸,張勳被嚇得“精神抖擻”,不久後,張勳部又被5萬大軍圍攻,士兵紛紛逃之夭夭,留下一地辮子,帶著辮子跑?還不如直接跪著繳槍,張勳勃然大怒!果斷躲到荷蘭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而溥儀也不甘人後的跑去了英國大使館小住。

在“空軍”配合下,府院之爭最終段祺瑞勝出,黎元洪辭任這毫無懸念,段祺瑞一次逼溥儀退位,第二次是不支持袁世凱稱帝,第三次是就是打垮張勳的復辟部隊,成就“三造共和”美譽,雖是出於私心,但事幹的是實事。

寫在後面的話,雖然投擲地點眾說紛紜,但相對地面部隊的大陣仗來說,這都是小事,只屬於戰爭中的一小段插曲,或是一絲點綴,僅此而已,畢竟是A4紙大小的炸藥包,很難造成太大損失,當個趣事聽聽也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