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數據 極志願讓高考志願填報不再盲目

高考就是一場博弈,是關乎前程的大事,對於很多高三學生而言,本以為從考場走出來就能徹底解放,殊不知,後面的志願填報環節更令人揪心。絕大多數考生對於“填報高考志願”都感到迷茫無助,家長們唯恐行差踏錯,誤了孩子一生,便從親戚好友、學校、工作單位、媒體等多處獲取填報志願的建議,甚至連街坊鄰居、廣場舞友、牌桌牌友都是他們取經的對象。

孩子志願填報 猶如家長“高考”

送子女讀好大學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可學校錄取名額有限,填報志願環節便成為了他們的“戰場”,每一分的評估失誤都可能“失之毫釐 謬以千里”。對高考志願選擇難度、競爭壓力不言而喻。

人工智能+大數據 極志願讓高考志願填報不再盲目

填報高考志願難,首先體現在學校的選擇上。截至到2018年,全國本科院校多達1219所,算上高職院校,更是高達2879所。很多大學近幾年經過改名、合併、擴招、升本,光從名字來看根本不知道其特色是什麼,雖然考生家長中也有很多讀過大學,但是面對這些變化也是一頭霧水,光是去了解這些學校就需要耗費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其次,專業選擇存在很大難度。中國的大學共有13個學科,61個大學專業類,506個大學專業。而在具體的專業上,有些專業的名稱又非常相似。如生物製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工程,名稱相似但學習的內容卻完全不同。隔行如隔山,專業名稱上的相似性也給廣大考生和家長在報考志願時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第三,平行志願複雜難懂。平行志願最大的優點是降低了考生掉檔的風險,即使考生報考的A志願未能上線,那麼B志願仍舊可作為考生的第一志願。但是如果考生第一志願未能上線,且第二,第三,第四等志願都已錄滿,考生只能等待補錄或進入下一批次錄取。因此,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和第一志願選擇非常關鍵。

很多省份在平行志願大原則不變的基礎上進行了些微調,以適應本地實際情況。例如廣東2018年推出高分優先、浙江7選3和上海6選3的新高考改革已經試行了兩年、江蘇按選科等級劃分、吉林整合了部分順訊志願,等等。因此,仔細研究本省的政策至關重要!

需求拉動市場增長 志願填報諮詢機構應運而生

中國每年約有900多萬學生參與高考,在6月、7月出現志願諮詢的高峰,面對這種低頻、剛需的市場需求,對應的諮詢服務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線下機構有一對一諮詢、一對多培訓課等服務形式,諮詢師有相關專家、大學招生就業處老師、普通大學老師,甚至高中老師,各水平對應的價格都不一樣。他們憑藉以往的經驗和手頭的情報信息工作,為考生提供諮詢服務。

人工智能+大數據 極志願讓高考志願填報不再盲目

另外,由於大多數的報考諮詢服務週期短,僅僅服務報考前幾天,相當多的機構諮詢師數量有限,一個人要面對很多家長和考生,因此可能會出現工作效率低、服務差等問題。

隨著新高考、志願改革等政策變化,高考諮詢需求逐漸遞增,在海量的信息和不斷變化的政策面前,部分傳統的線下諮詢機構和諮詢師也漸漸顯得乏力。對此,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互聯網誌願諮詢平臺逐漸被市場追捧,比如極志願、志願君、優志願等線上志願填報平臺。

人工智能+大數據 極志願讓高考志願填報不再盲目

極志願大數據測算 高考志願填報不浪費一分

大數據技術於志願諮詢領域的應用是指:基於海量的數據庫,獨家MHOF智能算法,結合考生情況,指令自動分析檢索,能夠精準快速地給出院校介紹、往年招生情況、錄取概率、專業填報熱度等參考信息,數據量越大檢索結果越具參考價值。

以極志願為例,平臺擁有全國最全的各省志願填報數據,且收錄了浙江、上海的新高考信息,用戶可以快速進行志願定向選擇。記者體驗了一下,用戶輸入自己的信息,計算機會結合用戶的分數、意向、錄取概率、高考政策、志願表合理性來智能生成志願表,並智能推薦更多符合的方案,整個操作過程在微信小程序上就能快速完成。

人工智能+大數據 極志願讓高考志願填報不再盲目

擁有足夠的數據資源是不夠的,查詢結果想要精準,還需要專業的數據分析處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做支撐。極志願依靠穩定的算法和系統,可以衍生出院校錄取投檔線預測、高校競爭力排行榜、院校專業錄取概率、志願表診斷等功能,做到全方位查詢。

極志願還具備“志願填報導航”的功能。平臺通過監控全網與高考志願相關的事件、海量用戶行為數據,能實時給出填報“撞車”的風險提示。用戶通過APP、小程序或H5等端口,能夠知曉對應的高校、專業的填報熱度,從而避開激烈的競爭,提高自身錄取率。

科技在不斷地發展,信息技術也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制定個性化高考志願填報方案,勢必會成為未來高考填報的必經之路,與高科技同行,贏得人生第一場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