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算起來,從1996年創立至今,英國鞋履品牌Jimmy Choo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20年。當然,雙十好年華,在許多女人眼中,擁有一雙4英寸的Jimmy Choo高跟鞋是夢想。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我的一個採訪對象,趙小姐在三年前創立了一個自己女鞋品牌。她告訴我說那是因為她有一年結婚時,找不到合適的婚鞋。“你知道,很多人在結婚是,婚鞋的選擇面是很小的,就那幾個大牌,要不就是某寶上買。”當然,她結婚時還沒有創立自己的品牌,照例是拜託在英國的朋友幫她買了一雙Jimmy Choo鞋。“誰穿誰知道,那天穿的痛死我了。”反正六七千塊一雙的高跟鞋此後就被她束之高閣,這大概也是刺激她要做一個女鞋品牌的原因之一。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歐洲品牌的鞋子很多都不適合亞洲人。”

回到Jimmy Choo自身來,當年不過是一個名叫周仰傑的馬來西亞鞋匠,運氣極好地碰到了一個富家女。不過故事的發展路徑不是愛情,只是商業合作。說到底,雖然品牌以周仰傑的名字來創立,但其實此人對於品牌此後的發展並未有多少貢獻。

這位專業製鞋出生的手藝人對商業、營銷並不“感冒”。創立初期,他就與合夥人約定,5年後出售自己手上的股份。2001年周仰傑賣掉屬於自己的50%的股份,價值1000萬英鎊,現在想來,也許挺虧。但對於一個手藝人來說,這個品牌從手工定製到後來的大規模集成化生產,運營已經與他沒有半毛錢關係,他的手藝已無用武之地。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無疑,Jimmy Choo最大的功臣,但是靈魂人物並非周仰傑,而是Tamara Mello。這個英國女人太過於明白名人效應。她擔任過英國版《Vogue》的時尚配飾編輯,手握各種英國上流社會以及時尚圈的資源。她與戴妃念過同一個私立女子學校,此後戴妃在各種場合穿Jimmy Choo這個英國品牌鞋子也不足為其。同時,明星也是重要,特別是可以輻射至全球的好萊塢明星。所以,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紅地毯上週仰傑 (Jimmy Choo) 的高跟鞋迅速受到時尚媒體的關注。到了2005年第77屆奧斯卡,Jimmy Choo甚至成為女星定製晚宴鞋的指定品牌。據說,頒獎禮當晚有55雙Jimmy Choo的定製鞋走上了奧斯卡的紅地毯。

I LOVE YOU,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JIMMY CHOO.

除了奧斯卡頒獎禮的紅地毯,Tamara Mellon還在熱播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大量投入營銷策略。我們也許熟悉的是《慾望都市》,但要知道另一部《律政俏佳人》系列裡,Reese Witherspoon 前前後後換了60雙Jimmy Choo的鞋子。

歸結起來,若是要說Jimmy Choo是一個匠心的、高質量的鞋子,就有些違心。一開始,品牌DNA裡就充斥著各種名人營銷,而Tamara Mellon正是憑藉了自身的特殊資源將此運用的登峰造極的地步。據說,Tamara Mellon鞋櫃裡有一兩百雙自家品牌的鞋子,真是一個很好的廣告!她自己(亦是社會名流)和那些好萊塢女明星們(現在可以認為她們是當年的帶貨王)為芸芸女生造了一個夢,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登上這4英寸的高跟鞋我能看到全世界。”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但我始終認為,創始靈魂人物的離開,對於品牌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她玩得轉的,後繼者通常不行。另外,隨著如今帶貨王的增多,營銷對於每個品牌來說都是挑戰。Jimmy Choo 無疑是在吃十多年前的“老本”,正如最先的趙小姐說的,誰穿誰知道,你以為中國人的錢真那麼好賺?

誰跟你洗腦說每個女人都要買雙Jimmy Cho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