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算起来,从1996年创立至今,英国鞋履品牌Jimmy Choo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当然,双十好年华,在许多女人眼中,拥有一双4英寸的Jimmy Choo高跟鞋是梦想。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我的一个采访对象,赵小姐在三年前创立了一个自己女鞋品牌。她告诉我说那是因为她有一年结婚时,找不到合适的婚鞋。“你知道,很多人在结婚是,婚鞋的选择面是很小的,就那几个大牌,要不就是某宝上买。”当然,她结婚时还没有创立自己的品牌,照例是拜托在英国的朋友帮她买了一双Jimmy Choo鞋。“谁穿谁知道,那天穿的痛死我了。”反正六七千块一双的高跟鞋此后就被她束之高阁,这大概也是刺激她要做一个女鞋品牌的原因之一。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欧洲品牌的鞋子很多都不适合亚洲人。”

回到Jimmy Choo自身来,当年不过是一个名叫周仰杰的马来西亚鞋匠,运气极好地碰到了一个富家女。不过故事的发展路径不是爱情,只是商业合作。说到底,虽然品牌以周仰杰的名字来创立,但其实此人对于品牌此后的发展并未有多少贡献。

这位专业制鞋出生的手艺人对商业、营销并不“感冒”。创立初期,他就与合伙人约定,5年后出售自己手上的股份。2001年周仰杰卖掉属于自己的50%的股份,价值1000万英镑,现在想来,也许挺亏。但对于一个手艺人来说,这个品牌从手工定制到后来的大规模集成化生产,运营已经与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的手艺已无用武之地。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无疑,Jimmy Choo最大的功臣,但是灵魂人物并非周仰杰,而是Tamara Mello。这个英国女人太过于明白名人效应。她担任过英国版《Vogue》的时尚配饰编辑,手握各种英国上流社会以及时尚圈的资源。她与戴妃念过同一个私立女子学校,此后戴妃在各种场合穿Jimmy Choo这个英国品牌鞋子也不足为其。同时,明星也是重要,特别是可以辐射至全球的好莱坞明星。所以,1998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红地毯上周仰杰 (Jimmy Choo) 的高跟鞋迅速受到时尚媒体的关注。到了2005年第77届奥斯卡,Jimmy Choo甚至成为女星定制晚宴鞋的指定品牌。据说,颁奖礼当晚有55双Jimmy Choo的定制鞋走上了奥斯卡的红地毯。

I LOVE YOU,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JIMMY CHOO.

除了奥斯卡颁奖礼的红地毯,Tamara Mellon还在热播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大量投入营销策略。我们也许熟悉的是《欲望都市》,但要知道另一部《律政俏佳人》系列里,Reese Witherspoon 前前后后换了60双Jimmy Choo的鞋子。

归结起来,若是要说Jimmy Choo是一个匠心的、高质量的鞋子,就有些违心。一开始,品牌DNA里就充斥着各种名人营销,而Tamara Mellon正是凭借了自身的特殊资源将此运用的登峰造极的地步。据说,Tamara Mellon鞋柜里有一两百双自家品牌的鞋子,真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她自己(亦是社会名流)和那些好莱坞女明星们(现在可以认为她们是当年的带货王)为芸芸女生造了一个梦,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登上这4英寸的高跟鞋我能看到全世界。”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但我始终认为,创始灵魂人物的离开,对于品牌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她玩得转的,后继者通常不行。另外,随着如今带货王的增多,营销对于每个品牌来说都是挑战。Jimmy Choo 无疑是在吃十多年前的“老本”,正如最先的赵小姐说的,谁穿谁知道,你以为中国人的钱真那么好赚?

谁跟你洗脑说每个女人都要买双Jimmy Cho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