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華麗變身做了大唐皇妃

從古至今,寫詩的青樓美貌女子不少,然而能像杜秋娘這般靠寫詩實現命運華麗轉身的著實不多。

人們都知道杜秋娘出身卑微,卻“一夜成名”,我認為她能逆襲成為人生贏家,是因為她高超的心理捕捉能力。

名妓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華麗變身做了大唐皇妃

杜秋娘

秋娘是潤州人,即現今的江蘇鎮江人。是一個美似煙花的江南女子,江南女子的秀麗與文采她身上盡數體現,可惜年幼時命運不堪。出身卑微,家境貧寒,小小年紀就淪落到了青樓,不過也正是在青樓,才使得她(被迫)有了學習才藝的機會,才有了她以後出彩的機會!

“裙邊遮定雙鴛小,只有金蓮步步香”,這是靈秀柔媚,“一串紅牙碎玉敲,碧雲無力駐凌霄”,這是能歌善舞。而且因為聰慧勤奮,秋娘還學會了填詞作賦。剛剛十五歲的時候,便已經成為風靡江南的當紅歌妓了。

姣好的容貌,一向是身處弱勢的女人們手中最大的資本。如果還擁有令人側目的才華,那麼平步青雲棲上枝頭變鳳凰的夢想——假如她有這樣的夢想的話——就僅僅是時間和機遇的問題了。上天沒有虧待美麗的杜秋娘,當她名動鎮江時,她飛黃騰達的時機來了。

鎮江節度使李錡為滿足自己的享樂之心,去青樓取樂,花重金把杜秋娘買入府中,讓秋娘成了他眾多歌舞伎之一。玲瓏通透的秋娘,思量著要從美女如雲長袖善舞的歌舞伎中脫穎而出,於是不甘於只表演一些時下流行的固有曲調。斟酌再三,自己動筆寫了首小曲《金縷衣》,在一次重要的家宴上,婉轉唱出: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一時豔驚四座。從能歌善舞的眾美女歌妓中脫穎而出,可謂是“一夜成名”。更重要的是早已年過半百的李錡,竟聽得熱血澎湃!和秋娘眉來眼去後,意亂情迷,當即收秋娘為妾,花前月下去了。實現了命運的第一次轉身。

名妓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華麗變身做了大唐皇妃

杜秋娘

只要不是傻子,任誰都會明白杜秋娘在詩中放置的熾熱無比、大膽奔放的慾望的。

它勸人們要及時摘取愛情的果實,或及時建功立業。雖然說得不是很具體,但富有哲理,涵義深永。“勸君莫惜”“勸君惜取”“花開”“無花”“只需折”“空折枝”,這些顯而易見,無處不在的強烈對比令李錡恍然大悟。這種對慾望的不假矯飾熱切追求,這種從女性身上體現出來的澎湃生命意識,以及出身卑微的人兒對自己前途的自信和積極,除了大唐王朝,又還能在哪個朝代找到呢?

何況李錡並非一般的藩鎮,此人是李唐宗室,其六世祖是淮安王李神通(高祖李淵的堂弟)。李錡當時已年過半百,這個年齡的人總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困惑、顧慮。拿《金縷衣》來對照當時李錡的內心,是多麼的有鼓舞作用,當時的李錡肯定很需要“花開堪折直須折”的篤定自若。

因為杜秋娘與李錡相識大概一年後,李錡明目張膽地扯起反旗,估計臨老臨老他也打算作一回孫權,割據江東。唐憲宗李純大怒,以淮南節度使王鍔為諸道行營兵招付處置使,發宣武、武寧、武昌、淮南、江西、浙東等地兵馬,從宣州(今安徽宣城)、杭州、信州(今江西上饒)分三路出發,進討李錡。

大家都知道“造反”可不好玩,十反九敗,而且三族會被殺個溜淨。毫不例外的李琦也落了個身死族滅!

名妓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華麗變身做了大唐皇妃

杜秋娘

李錡在與唐憲宗的戰爭中,兵敗身亡。秋娘以罪奴身份入宮,

進宮之後杜秋娘依然是一名歌妓,當唐憲宗要求杜秋娘為他表演時,她再一次用《金縷衣》原韻所賦,卻更顯風流的詩作,俘虜了唐憲宗年輕的心,且看這首詩:

“秋風瑟瑟拂羅衣,長憶江南水暖時。

花謝花開緣底事?新梅重綻最高枝。”

花開花落本是自然常理,何必憂愁苦悶呢,等到寒冬一到,新梅又將在高高的枝頭上傲視群芳,何等氣魄。

名妓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華麗變身做了大唐皇妃

杜秋娘

當時唐憲宗李純正是青春“少年時”,“新梅重綻最高枝”的超然灑脫,積極奮發的樂觀情緒很快感染了他。而此時的杜秋娘也只有十七八歲,正是明豔高雅,氣韻十足,試問這樣的杜秋娘怎不令龍心悅?

“從教弄酒春衫涴,別有風流上眼波”,憲宗被深深打動,很快沉醉在杜秋娘的溫柔鄉里,不久即封秋娘為秋妃。宰相李吉普曾勸憲宗再選天下美女補充後宮,豈知憲宗說:“我有一秋妃足矣!”可見當時的秋娘真的是集千般寵愛於一身了。就這樣,杜秋娘成了憲宗李純的秋妃,成功實現了命運的又一次華麗轉身。

這一次,杜秋娘還是很好地抓住了李純的年輕、滿懷報負。所以,杜秋娘不僅有才,能寫出漂亮的詩,關鍵是能唱和出對方的心聲,她是位名副其實的心理捕捉高手。

青樓女子如何,卑微的階下囚又如何?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真正成了命運的掌舵者。

名妓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華麗變身做了大唐皇妃

杜秋娘

不僅如此,杜秋娘還在憲宗的專寵下不遺餘力地干預朝政。這樣的行為,在憲宗沒有身故之前是沒有人敢站出來指責的。唐憲宗死後,杜秋娘也還可以趁著先帝的餘威,對唐穆宗指手畫腳。

到了敬宗、文宗,已經沒有杜秋娘說話的地方了。直到這個時候,杜秋娘依然不甘寂寞,想發動政變扶持自己養育大的漳王李湊成為帝王。當年杜秋娘的起家,不過是因為博得了男人們的寵愛和玩賞。她想獲得最高權力或許沒有錯,錯的是她無法明白她自己的真正地位。想想吧,在那血雨腥風的宮廷內,怎麼可能讓一個年老色衰文物級的女人得到天下?——政變最終失敗了,杜秋娘被消籍為民,在一個被世人遺忘的角落裡,了此殘生。

“年少追夢,幾許閒愁,幾許躊躇。 一指流沙,時光轉眼瘦。”

在生命的盡頭,她還會時常想起那首幾乎決定了她整個人生的《金縷衣》嗎?會想起曾經從自己明眸皓齒的口中流出的那些字正腔圓的唱腔嗎?在最後的最後,她會懂得自己曾經的那些璀璨一時的掙扎,僅僅只能成為絢麗的悲劇嗎?但願她不懂。永永遠遠的不要懂得才好。

杜秋娘一生如花般美豔,但“花開花謝終有時”,杜秋娘這朵美豔的花也逃不掉這一自然規律,然而她卻能在自己最美的年華里“花開堪折直須折”,我想她的人生已是了無遺憾的。

名妓杜秋娘靠寫詩玩轉了自己的命運,華麗變身做了大唐皇妃

杜秋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