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石门灌区:构建“三驾马车” 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

汉中石门灌区:构建“三驾马车” 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

4月28日,石门局段家山水管站表彰标兵片区及渠道维护先进单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何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保障粮食安全?陕西省汉中市石门水库灌区贯彻“工程补短板,水利强监管”的要求,通过建立专职水管员队伍、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驾马车”机制,努力破解存在多年的基层水利管理难题。

专业化水管队伍解决灌溉放水大问题

在城固县柳林镇段家山村村民段俊国的秧亩田里,水稻小苗秧长势喜人,段俊国正忙着放水泡田准备夏插。石门灌区南干渠二十九斗经营人、年届70的曹俭祥告诉笔者,他专职从事基层水管工作已经52年,段家山村粮食连年丰收,得益于水利部门修建石门水库灌溉工程,把水引到田头。前几年水管站选聘他当经营人,去年确定专职放水员,他手下又有了1个“兵”。夏灌开始后,他和放水员组织乡亲按顺序轮水灌田,村民再不用背着被褥睡在渠口上守水了,不仅省工省力省钱,而且庄稼产量提高,也没有了以往旱时为抢水而打架伤人的现象。

汉中石门灌区:构建“三驾马车” 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

石门灌区水管站负责人与基层水管员签订聘用协议和安全承诺书

段家山村的变化是近年来石门灌区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强化服务的一个缩影。段家山水管站灌溉面积13000亩,除了5个片区长,还聘任的有专职水管员24人。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灌溉科副科长任远介绍,石门灌区灌溉了40.2万亩农田,大部分是水田,用水比较集中。原来一直没有专职基层水管员,渠道里的水放不到田里,时常为争水发生纠纷,打死打伤的案件年年发生,群众意见很大。灌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从2015年开始,推进末级渠系水管体制改革,组建以农民为主体、由水管单位调配管理的基层水管员队伍。今年聘用专职片区长60人,聘用经营人183人(其中专职106人)、放水员379人(其中专职363人),年度经费预算385.23万元,还统一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目前三级水管员已全部上岗履职,档案齐全。

汉中石门灌区:构建“三驾马车” 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

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组织职工渠道测流操作比赛(摄影 牛江林)

在管理方面,管理局出台了《灌区末级渠系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各水管站与片区长、经营人、放水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工作职责、考核办法和报酬,及时召开灌溉动员会,全面部署夏灌工作,统一了基层水管队伍的思想。他们还开展以配水、管水、用水为主要内容灌溉培训,规范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水管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翻开水管站的《水利工程巡查记录簿》以及片区长、经营人的工作登记簿,发现对于村民反映的各类合理要求,他们几乎都在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和用水户协商、解决。

多方筹资加大水利工程投入让放水更容易

作为陕西省最大的水稻灌区,石门灌区建立水利工程多渠道投入机制,致力于改善灌溉条件,夯实水利发展基础,补齐灌区基础设施短板。

自古诗言蜀道难,谁知灌区建设艰。说到石门灌区实施的15期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局工程科科长杨晓伟如数家珍:自1999年至2013年,共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投资1.87亿元。项目实施后,灌区三条干渠总引水能力由实施前的41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8立方米每秒,渠道工程原有险工段和“卡脖子”工程得到有效治理,渠道输水安全性逐步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率由实施前的0.58提高到0.672,亩均灌溉用水量由921.2立方米降低到799.9立方米,年节约水量5876万立方米。该局计划未来三年,投资4770万元,对东干渠等7条渠道进行衬砌改造。

汉中石门灌区:构建“三驾马车” 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

石门灌区水管站职工到田间宣传农业水价改革(摄影 崔建荣)

管理局利用每年冬闲时间,发动灌区群众投工投劳整修灌区水利工程,冬修清淤成为灌区村组每年例行的常规工作任务。2017、2018两个年度年灌区共安排专项资金998万元,对灌区骨干渠道进行维修养护和清淤整修,新建、改造斗计量设施418座,分渠口喷绘计量标尺2000余处,斗口安装自动化测报水位计30处,骨干渠道的量水、行水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他们还争取到省财政的补贴每年1204万元,主要用于对石门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维修养护。

目前,国家投资1.5751亿元的市级重点工程——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完成泄洪中孔启闭机排架改造和启闭机安装,左岸泄洪洞开挖210米,上坝交通道路2#隧洞扩挖120米,年度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达到2800万元。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破解灌区发展难题

2017年,汉中市石门水库灌区着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立足全灌区搞好水利改革发展。他们认真总结2个管理站进行试点取得的经验,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2019年在全灌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汉中石门灌区:构建“三驾马车” 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

汉中市石门灌区渠通水畅, 插秧不慌(摄影 崔建荣)

去年12月,汉中市物价部门批复石门水库灌区农业灌溉水价上调1分,达到0.083元每立方米。灌区管理局结合实际制定出适用于石门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突出“水权、水价、管理、服务”四个关键着力点,进一步摸清情况、明确水权、建档立卡,通过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争取国家财政精准补贴,强化用水管理,严格执行水价政策,严抓用水过程和末级渠系规范化管理,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大水漫灌、粗放管理、层层加码收费的老套路、老办法,切实减轻用水户浇地用水负担,提升群众满意度,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按照《石门灌区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推行灌区绩效考核管理,把用水管理、收费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队伍管理以及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细化为40多项考核指标,把交不够水、丢失票据、工程巡查管护失责、工作落实不力等各种现象都放进去,量化考核到人到事,考核结果与单位、与个人的绩效奖励兑现挂钩。广泛开展夏灌劳动竞赛,竞赛的主题是“比用水、比管理、比服务、比改革、比效能”。管理局每年还开展岗位技能比赛,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品行优、服务好的灌区水管队伍,凝聚起追赶超越、奋勇争先的强大合力,促进灌区管理和工作成效的双提升。

汉中石门灌区:构建“三驾马车” 打通灌溉服务“最后一公里”

灌溉条件逐步改善,汉中市石门灌区连年获得大丰收(摄影崔建荣)

治国安邦民为本,生产生活水当先。石门水库管理局工会主席徐培军在夏灌会上指出,石门灌区“三驾马车”已经高速跑起来,必须步调一致,不能顾此失彼。下一步,还要积极争取中省补助政策,继续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弥补基层水利管理网长期存在的漏洞,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保持通畅。(通讯员 喻东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