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40萬噸,曾經的礦泉水巨頭被拋棄,背靠1860億巨頭也無用

說到礦泉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環境汙染的加劇,整個社會在提倡“天然、營養、無公害、綠色”的消費趨勢,健康、高品質的水質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們的主要追求。而礦泉水作為純淨、無糖並含有礦物質的水,符合人們對健康飲用水的需求。在加上在中國人口紅利下,礦泉水在中國市場中遍地開花。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分析,國內礦泉水市場規模從最早的234億變成了2018年的1906.87億,複合增長達到了14%。

年銷40萬噸,曾經的礦泉水巨頭被拋棄,背靠1860億巨頭也無用

而說到礦泉水,大家立馬能聯想起幾個礦泉水品牌,比如怡寶、農夫山泉、百歲山等等,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礦泉水品牌。然而礦泉水在中國市場中已經崛起了近30年時間,礦泉水市場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品牌之外,還誕生了恆大、崑崙山、康師傅、樂百氏、統一、娃哈哈等等超過20個礦泉水品牌。隨著品牌的增長,礦泉水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讓礦泉水市場迎來了一輪一輪的革新。

年銷40萬噸,曾經的礦泉水巨頭被拋棄,背靠1860億巨頭也無用

我們熟知的礦泉水品牌農夫山泉成為了中國礦泉水市場份額的巨頭,目前市場佔有率超過了20%。而緊隨農夫山泉其後的則是康師傅、娃哈哈、怡寶、百歲山等,而這個排名在10多年前並非是這樣的,當時佔據國內礦泉水市場冠軍的品牌並非是國產品牌,而是法國品牌益力。益力礦泉水的歷史比國內眾多礦泉水品牌都要久很多,早在1986年益力公司就開始生產礦泉水,並且銷量一直都不錯。

年銷40萬噸,曾經的礦泉水巨頭被拋棄,背靠1860億巨頭也無用

1998年的時候,益力礦泉水被法國巨頭達能收購。被收購後,益力靠著巨頭達能開始了進一步的擴張,從廣東佈局全國市場。在益力巔峰時期,年銷超過40萬噸,並且常年位於中國礦泉水市場第一的位置,成為中國礦泉水的巨頭。然而最近幾年,不單單在礦泉水十大品牌中不見益力這個品牌,連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很難見到益力。

年銷40萬噸,曾經的礦泉水巨頭被拋棄,背靠1860億巨頭也無用

大家都知道一般一個品牌突然停止出現,要麼是公司出現波瀾,要麼就是出現醜聞,但益力突然消失卻是悄無聲息的,它既沒有什麼醜聞,公司也沒有什麼波瀾。而唯一能夠給出其突然消失的解釋,那就是益力自身的問題。前面提到在中國礦泉水市場中,已經誕生了超過20個礦泉水品牌,而在這種情況下,益力礦泉水的競爭力不足,市場份額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既沒有口碑支持,也麼有廣告宣傳。

年銷40萬噸,曾經的礦泉水巨頭被拋棄,背靠1860億巨頭也無用

隨著時間進入2019年後,市場積壓愈來愈嚴重,益力礦泉水也正式宣佈停止礦泉水業務,並且已經發布了停產通告。前面提到了益力礦泉水被法國巨頭達能收購,達能集團是歐洲第三大食品集團,在2018年全年中,總營收達到了24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1860億元,排名世界500強第133位。那麼為什麼益力背靠一個年營收1860億的巨頭都沒有用?

年銷40萬噸,曾經的礦泉水巨頭被拋棄,背靠1860億巨頭也無用

其實益力礦泉水是被拋棄了,益力礦泉水曾經輝煌過不假,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益力礦泉水競爭力明顯不足。於是,達能這個世界500強巨頭決定拋棄益力,主要發展旗下的達能、依雲等礦泉水品牌。這些礦泉水品牌主打的是礦泉水市場中的高端市場,因為高端市場中的利潤是普通礦泉水市場的6~7倍,這對於達能來說,在提高利潤的同時,還能乘機加大品牌效應,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其實通過益力的下場我們我們知道,一個品牌如果被國外跨國企業收購風險很大,雖然在收購時風光無限,但是當你出現問題之後,會被毫不猶豫的拋棄。益力礦泉水其實是可以救回的,一個千億營收的企業難道會不知道益力的市場在逐漸下滑嗎?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