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國內很多景點都沒去過卻熱衷於國外遊,這算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嗎?

美味村


我認為境內旅遊和境外旅遊跟是否崇洋媚外完全扯不上關係,就好比你的孩子上小學了,孩子就要上英語課,你會告訴你的孩子不準學習英語嗎?因為連自己的語言還沒學完,學什麼英語呢?



我想你不會干涉,因為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是為了孩子未來的高考或者就業打基礎,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是有正向影響的,旅遊也是同樣的道理,每個人追求的旅遊方式以及想去看的地方都不同,都是為了自己的開心和收貨。


按照一個正常生存於社會法則中的人,不可能每天都有時間去旅遊,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工作的,孩子和老人同樣也會分割你的時間,當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游完國內所有地方,我想這個時候他已經抱上孫子了。

那麼哪一種旅遊的念頭兒是真的屬於崇洋媚外呢?比如這個人沒有明確的旅遊目的地,但是他先鎖定了去國外旅遊,他的初衷認為出國旅遊就是洋氣,就是比國內旅遊的人高人一等,那麼這就屬於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


荒野冒險家


說這話的,沒真正旅遊過吧。二十年前我們在國內瘋玩,去那些角色漂亮的還沒有太多人去的地方,比如額濟納、喀納斯、西藏、稻城啥的,那時侯這些地方景色漂亮、民風淳樸;尤其是風景保存完好,沒有進行大規模開發。記得在納木錯看見直徑一尺的樹被砍來修路建房子,我當時感慨,這麼粗的樹,在四五千米海拔的地方要長多少年,國內一開發就是毀環境、然後搞那種似是而非的偽建築啥的。結果十年後再去這些地方,再也沒有原來的景色了

幸虧我們當年瘋狂的玩,要不然再看不到原來的美貌。

而且門票、住宿費用漲了多少倍,國內旅遊,基本上就被當地政府當成肥羊,來一個宰一個。而國外,盧浮宮門票才幾歐元,劍橋兩三百年的建築還在依舊使用,保護完好。除了住宿貴一些,經常是七八十歐元以上。可對比下春節三亞賓館的兩三千元一晚,也可以接受了吧

現在國外旅遊,一週以上基本上費用比國內低,除了巴西啥的


仗劍天涯行天下


出國遊便宜啊。去趟泰國,來回機票1000多(亞航),酒店400-800(看檔次,我指的都是五星標,曼谷的w也不到1000),吃也是市場價,我在機場買個DQ才人民幣12元。景區也是啊。上次我在PP島吃飯,覺得真的便宜到爆。門票麼,就是上島20巴(合人民幣5元)風景也不錯,陽光,海灘,潛水(含海底拍攝)500多。深潛和浮潛。去日本,機票來回不到3000,住的貴點,基本在人民幣800左右,五星哦,就是房間小點。吃也不算貴,基本就是北上廣的消費。沒有什麼門票。我記得去京都什麼觀音廟好像有人民幣5元左右的票吧,其他不記得了。富士山肯定是免票的。國內景區我就不吐槽了吧,去趟三亞試試吧。五星1000往上,門票50-300,吃的可是天價,小心挨宰。機票吧,自己查,來回也至少2000左右。再換個便宜點的地方說吧,滿洲里,夠偏僻了吧,你旺季去看看,錦江之星,旺季居然也要500多,關鍵是還未必訂的到。來回機票沒有折扣,2000多。吃的吧,反正我沒怎麼在景區吃飯,在當地一家出名的俄餐試了一下,一個人吃了近200。算來算去,還是出國玩吧。反正國內大部分地方我都去了。還是真的出去便宜。


行走80662544


我平時吃中餐,某一天吃了頓西餐,我就崇洋媚外了?

我本身就是個旅行愛好者,中國比較有名的景點也去了不少了。中國雖然地大物博,景點繁多,但實際上,真正需要去的並不是很多,相同的景點去一個就可以了,如此就可歸納成幾個種類的景點:東北的深林和雪景,蒙古的草原,西北的大漠古風,新疆西藏的原生態,張家界九寨溝的山水,少數民族的民俗,西雙版納的雨林,海南的熱帶海洋。歸納的這些或有不足,但已經包括了中國大部分景區的類型,選擇代表性的去一個或兩個足矣,如此哪怕一年只出遊一次,用不了幾年,中國就遊玩的差不多了。所以當你有假期又有閒錢的時候,去體會一下異國風情又有何不可,為何國人老是上綱上線?

說實話,在我看來,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我出去旅行,懷揣的並不是愛國奉獻,僅僅只是為了玩而已,為什麼要把一件簡單的事非要強加高帽?


司馬禮


說一段在國外旅遊的經歷:

去年兒子小兩口帶我們老兩口去西班牙玩。在馬德里要去托萊多的時候,從酒店打出租去在國內就定好的一家汽車出租公司取車好自由行。不料到了那裡卻找不著那家出租公司,於是兒子把我們老兩口放在大皇宮那裡,自己繼續乘著出租車🚕去找那家公司,跑了一個多鐘頭才打電話給我,說剛找到,他們搬家了,通知在網上我們又沒有及時看。說實話我很擔心跑這一上午,出租車要收我們多少錢💰。可兒子取了車回來後說,人家司機只收了兩個多鐘頭前把我們拉到大皇宮這裡的錢。後面的免費。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規矩,但我想,要是在國內,你人生地不熟的,語言(西班牙語)又不通,很大的可能就是司機宰死你!

後一段比前面一段跑的時間和路程可要長得多!。


北方硬筆與散曲


你好,我正在新疆旅遊,這次旅行結束後就意味著我已經自駕完成了全中國的旅行,我沒出過國。同樣的我也不覺得單純的去哪裡旅行就跟崇洋媚外有什麼關係。但是看到回答裡那麼多的人在講什麼國內遊“去不起”“宰客”什麼的,我覺得也太過片面了。

我從來不覺得國內遊就比國外差(也許是我沒出過國的原因)。中國是人口大國,各省的經濟參差不齊,很多地方的經濟來源已經不是農業和工業了,都在發展旅遊業,因為旅遊業又環保又掙錢又輕鬆,正應了習大大的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種大環境下,過度的開發旅遊景點現象是存在的,但是並不意味著國內遊不好。在我經歷了環遊中國以後其實我對那些收費景點景區是嗤之以鼻的,我並不是覺得它貴收費不合理(我也從來沒遇上宰客的),而是我認為很多沒被開發的景色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才是旅行最重要的。這也就是我理解的“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我不是一個喜歡住大酒店躺在沙灘曬太陽的人,所以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樣。

對於出國遊,我以後也會去的,但是我要先完成國內的。為什麼呢,因為我需要了解自己的國家,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也有海拔最低的湖,我們有大海,有沙漠,有草原,有雪山,有林海,有發達的城市和原始的鄉村。我更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和珍惜自己的祖國,當我走出國門的時候可能會多一些自豪少一些驚歎。

最後說說人山人海的事兒,我們國家人口太多,知名的景點集中的時間肯定會對旅遊效果產生影響。所以,我覺得,真的愛玩愛旅行想走走,跟我學,攢夠了錢辭職開著車說走就走。


弘森在路上


個人認為完全跟崇洋媚外扯不上關係。只是因為價格問題,國內的價格太高,而且到了景點各種坑,防範意識稍差點就絕對被坑。不能說國外沒有,至於我去過的,只是在泰國被坑過,那也是第一次出國旅遊被坑,而且坑也是國內導遊和地導聯合的,後來再出去就不再報團了,費用也差不多,但是還是要比國內遊便宜。不然不會出現過年期間深圳的買飛國外的機票然後再轉機回自己家,另一個就是沒票,而且兩種飛法價格基本不差什麼,有的還會兜轉國外的便宜。航班嘛。。。。。國內航班也是第一貴。這些說的都是個人經歷之後的感覺,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其它和全部。


追夢赤子心518


你說的就是我,我除了很久以前到過北京之外,國內的其他地方我都沒去,而歐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都掉下了一地腳毛。因為我跑的地方多,有朋友曾經問我到哪裡好玩,我回答說:未到過的都是夢想之地。只要自己沒有留下過足跡的地方都是嚮往已久的去處,這與國內和國外沒有關係。

為什麼我不到內地旅行而只跑國外?原因很簡單:一切都太熟悉沒有新鮮感。日常中我們可以在媒體裡得到大量國內各地的地理、生物、民俗等各方各面的信息,特別在民族文化方面就更加熟悉不過了。在國內旅遊我就像一大鍋粥裡的一顆豆子,完全沒有存在感,而我曾經在冰島的一家咖啡館裡有意無意地、聲音不大不小地說了句中國話,所有客人立馬把注意力都轉移了過來,非常有趣的畫面。

記得在加拿大丘吉爾雅普斯克國家公園北極熊保護區旅遊時,一輛冰上行走的觀光車出了故障,整車的人都轉移到我們乘坐的車上。座位不夠,有的老人家只能把翻轉的啤酒箱當椅子,但大家都很平靜地接受這意外。當導遊宣告故障車已經修好,大家不必再擠時,遊客們開心地鼓起掌,“多謝”的聲音此起彼伏,場面相當溫馨。遊客們對導遊的信任和對意外事件的寬容都令我非常意外,這令我想起了我們的同胞在機場裡的抗議行為。

有一回在美國的一個小鎮快餐館裡,我們一行4人點了4份餐和4杯飲品,取餐時卻只有3份餐、4份飲品,餐館主管檢查過後告知我只收了3份餐和4份飲品的錢,我表示再買一份餐時,主管表示按照當時的情況看,服務生工作失誤的可能性比較大,既然錯在自己,漏配的這份餐由餐館免費償付。我們幾個異國人,在一個偏遠小鎮同樣獲得了和當地人平等的公平對待。這令我想起一哥們跟我說,有一次在國內郵輪旅遊,上一次甲板收10塊,奇葩的讓人瞠目結舌。我另一哥們說跟團旅遊,進一廟宇需交200塊,哥們說我不進,導遊說設計好的不回頭的線路,一定得經過這廟才能走出去。一舊同事給我看遊九寨溝的照片,照片裡見不著地,全鋪滿人頭。不可否認的是,旅遊環境當然是國外比國內要好很多,我們為什麼還要擠在這不如意的狀況中玩這憋氣遊戲呢?

但是,像我這般年紀還敢跑國外自由行的是極少數人,原因是大多數人不去做攻略,不敢自己設計行程,最大的籍口是不會外語。但依我看,敢於邁開第一步,什麼困難都不會是困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不會外語當然不是優勝項,但翻譯軟件還是能夠解決一般的溝通問題。在智利過海關時,海關關員正色對我們表示:我不會英語!天那,難道還要學會西班牙語才能遊南美麼?我們既不會英語,更談不上會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但南美多個國家照遊不誤。

多出外面走走,是對自己的修練,真的!很好的修練,人總要開了眼界,才會有開闊的胸懷。


泥塑的遠方


你能不能不扯這些不著四六的么蛾子?動不動就跟愛國扯上關係?有句話叫缺什麼就愛吆喝什麼,對於我們這些把中國埋藏心裡的遠比你們這些成天掛在嘴上呱噪烏鴉似的人來的深沉。

為什麼境外遊?原因有三:第一國內旅遊市場亂象叢生還遠沒有規範,坑蒙拐騙宰客欺詐黑心導遊屢見不鮮,隨便一個景點動輒100出頭,同樣的費用大可出境走一趟了。

第二有句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歷和見識一是從書本中來,二是從實踐中來,都說西方怎麼腐朽,光聽宣傳不行,我要出去走走看看想想,用親身感受來印證我們受到的教育是不是有所偏頗。

怎麼樣才算一個符合現代行為規範的文明人,以前很多中國人在國內隨地吐痰扔垃圾橫穿馬路電梯亂行,去過幾次後入鄉隨俗當中不知覺自己的行為舉止也變得文明,並將這種好的行為帶回了國內,逐漸的中國的社會秩序會變得越來越進步。我敢說,經常出國的人的文明素質相對來說高於從不出國的群體。如今的大城市街頭路口等紅燈的年輕人比重遠遠高於視紅燈為無物的低收入、老年群體。

第三,在真正的旅遊者心中,沒有國內國外的差異,但有先後統籌計劃的頭腦,譬如我,乘著現在年富力強,體能充沛,頭腦夠靈活,經濟條件也相對寬裕,先儘量往國外跑,往遠處跑。等以後退休了,身體收入都下來了,那個時候國內旅遊市場相對規範,出行不是那麼太辛苦,又可以完美避開國內假期,又沒有簽證日期的限制,慢悠悠在國內深度遊有什麼不好?西湖玄武湖當年還收費呢,如今都開放了,今後國內許多景區免費也是趨勢,起碼不會比現在更貴,更何況老年證在國外沒用,國內卻省了不少交通門票費用,高興了還可以住下來呆個十天半月。等再七八十歲了,飛機也不讓坐了,出行也必須要人看護了,就在周邊小城鎮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養生休閒,看淡風雲。這筆賬不會算?

我有一句話:想知道中國的明天,就看看發達國家的今天,我們的發展路徑無不蹈行著當年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們走過的路,我們所謂的發展速度是別人一兩百年實踐趟出來的,規避了許多的曲折失敗和彎路,是踩著別人搭好的階梯上行的,相當於別人趟出來修築好了路徑,我們在上面奔跑追趕,發展速度不快反倒奇怪了!今天的發達國家進入了平穩期,這也是我們所要面臨的階段,看看他們是怎麼工作生活的,對我們的今天與未來不無借鑑作用。

反之像你們這樣的,年輕時不往國外跑不往遠處去,就看著眼前一畝三分地,等老了、病了、沒錢了,沒能力出國看世界了,想想你這輩子的眼光和身段就侷促在這巴掌大小的地界,攢了那麼些錢臨老臨老也無福消受,可不冤枉?


畫影352


我對崇洋媚外的理解是,盲目寵信國外的一切,無視自己國家的長處,卑躬屈膝,甚至出賣國家利益討好他國。正確的是,崇,不是崇拜,而是尊重和承認。崇而不媚,這才是對的。

我是退休的高中英語教師。那些年,學校幾乎每個暑假都組織老師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祖國的大好河山沒少去。可教了一輩子的英語,都沒能去過英國,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我大學時代的課本,和我教的高中課本,對英國和倫敦的描寫太多了,讓我對倫敦太瞭解了。去一趟倫敦就成了我的一個夙願。

退休了,終於有機會了。2017年我和老伴兒自由行去了英法意三國。倫敦這座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大本鐘、威思敏思特、白金漢宮、海德公園……終於得以一見。了去了我的心願。

2018年又自由行去了丹荷德捷。沒想到這一發不可收拾。決定2019年再去歐洲,這回打算南歐。不想,年邁岳母一場病後,生活已無法自理,計劃只好擱淺。

退休後,教了三十幾年的英語口語和聽力已經開始衰減,打算趁著這種能力還在,體力尚可之前,先遊遊國外,年齡再大些時就走走國內。最近半年,開始對房車感起了興趣,甚至不能自拔。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開著房車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最感興趣的是紅軍長征路上的有些路段。雖然我無法去完成整個路線,起碼去那些著名的地方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因為那也是歷史,中國近代史不可越少的一部分。

可聽了樓主這麼一問,倒是提醒了我,是否要重新審視自己,我到底是個愛國者,還是一個崇洋媚外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