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国内很多景点都没去过却热衷于国外游,这算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吗?

美味村


我认为境内旅游和境外旅游跟是否崇洋媚外完全扯不上关系,就好比你的孩子上小学了,孩子就要上英语课,你会告诉你的孩子不准学习英语吗?因为连自己的语言还没学完,学什么英语呢?



我想你不会干涉,因为小学开始学习英语是为了孩子未来的高考或者就业打基础,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是有正向影响的,旅游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追求的旅游方式以及想去看的地方都不同,都是为了自己的开心和收货。


按照一个正常生存于社会法则中的人,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去旅游,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工作的,孩子和老人同样也会分割你的时间,当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游完国内所有地方,我想这个时候他已经抱上孙子了。

那么哪一种旅游的念头儿是真的属于崇洋媚外呢?比如这个人没有明确的旅游目的地,但是他先锁定了去国外旅游,他的初衷认为出国旅游就是洋气,就是比国内旅游的人高人一等,那么这就属于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


荒野冒险家


说这话的,没真正旅游过吧。二十年前我们在国内疯玩,去那些角色漂亮的还没有太多人去的地方,比如额济纳、喀纳斯、西藏、稻城啥的,那时侯这些地方景色漂亮、民风淳朴;尤其是风景保存完好,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记得在纳木错看见直径一尺的树被砍来修路建房子,我当时感慨,这么粗的树,在四五千米海拔的地方要长多少年,国内一开发就是毁环境、然后搞那种似是而非的伪建筑啥的。结果十年后再去这些地方,再也没有原来的景色了

幸亏我们当年疯狂的玩,要不然再看不到原来的美貌。

而且门票、住宿费用涨了多少倍,国内旅游,基本上就被当地政府当成肥羊,来一个宰一个。而国外,卢浮宫门票才几欧元,剑桥两三百年的建筑还在依旧使用,保护完好。除了住宿贵一些,经常是七八十欧元以上。可对比下春节三亚宾馆的两三千元一晚,也可以接受了吧

现在国外旅游,一周以上基本上费用比国内低,除了巴西啥的


仗剑天涯行天下


出国游便宜啊。去趟泰国,来回机票1000多(亚航),酒店400-800(看档次,我指的都是五星标,曼谷的w也不到1000),吃也是市场价,我在机场买个DQ才人民币12元。景区也是啊。上次我在PP岛吃饭,觉得真的便宜到爆。门票么,就是上岛20巴(合人民币5元)风景也不错,阳光,海滩,潜水(含海底拍摄)500多。深潜和浮潜。去日本,机票来回不到3000,住的贵点,基本在人民币800左右,五星哦,就是房间小点。吃也不算贵,基本就是北上广的消费。没有什么门票。我记得去京都什么观音庙好像有人民币5元左右的票吧,其他不记得了。富士山肯定是免票的。国内景区我就不吐槽了吧,去趟三亚试试吧。五星1000往上,门票50-300,吃的可是天价,小心挨宰。机票吧,自己查,来回也至少2000左右。再换个便宜点的地方说吧,满洲里,够偏僻了吧,你旺季去看看,锦江之星,旺季居然也要500多,关键是还未必订的到。来回机票没有折扣,2000多。吃的吧,反正我没怎么在景区吃饭,在当地一家出名的俄餐试了一下,一个人吃了近200。算来算去,还是出国玩吧。反正国内大部分地方我都去了。还是真的出去便宜。


行走80662544


我平时吃中餐,某一天吃了顿西餐,我就崇洋媚外了?

我本身就是个旅行爱好者,中国比较有名的景点也去了不少了。中国虽然地大物博,景点繁多,但实际上,真正需要去的并不是很多,相同的景点去一个就可以了,如此就可归纳成几个种类的景点:东北的深林和雪景,蒙古的草原,西北的大漠古风,新疆西藏的原生态,张家界九寨沟的山水,少数民族的民俗,西双版纳的雨林,海南的热带海洋。归纳的这些或有不足,但已经包括了中国大部分景区的类型,选择代表性的去一个或两个足矣,如此哪怕一年只出游一次,用不了几年,中国就游玩的差不多了。所以当你有假期又有闲钱的时候,去体会一下异国风情又有何不可,为何国人老是上纲上线?

说实话,在我看来,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出去旅行,怀揣的并不是爱国奉献,仅仅只是为了玩而已,为什么要把一件简单的事非要强加高帽?


司马礼


说一段在国外旅游的经历:

去年儿子小两口带我们老两口去西班牙玩。在马德里要去托莱多的时候,从酒店打出租去在国内就定好的一家汽车出租公司取车好自由行。不料到了那里却找不着那家出租公司,于是儿子把我们老两口放在大皇宫那里,自己继续乘着出租车🚕去找那家公司,跑了一个多钟头才打电话给我,说刚找到,他们搬家了,通知在网上我们又没有及时看。说实话我很担心跑这一上午,出租车要收我们多少钱💰。可儿子取了车回来后说,人家司机只收了两个多钟头前把我们拉到大皇宫这里的钱。后面的免费。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规矩,但我想,要是在国内,你人生地不熟的,语言(西班牙语)又不通,很大的可能就是司机宰死你!

后一段比前面一段跑的时间和路程可要长得多!。


北方硬笔与散曲


你好,我正在新疆旅游,这次旅行结束后就意味着我已经自驾完成了全中国的旅行,我没出过国。同样的我也不觉得单纯的去哪里旅行就跟崇洋媚外有什么关系。但是看到回答里那么多的人在讲什么国内游“去不起”“宰客”什么的,我觉得也太过片面了。

我从来不觉得国内游就比国外差(也许是我没出过国的原因)。中国是人口大国,各省的经济参差不齐,很多地方的经济来源已经不是农业和工业了,都在发展旅游业,因为旅游业又环保又挣钱又轻松,正应了习大大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种大环境下,过度的开发旅游景点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内游不好。在我经历了环游中国以后其实我对那些收费景点景区是嗤之以鼻的,我并不是觉得它贵收费不合理(我也从来没遇上宰客的),而是我认为很多没被开发的景色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才是旅行最重要的。这也就是我理解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不是一个喜欢住大酒店躺在沙滩晒太阳的人,所以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

对于出国游,我以后也会去的,但是我要先完成国内的。为什么呢,因为我需要了解自己的国家,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也有海拔最低的湖,我们有大海,有沙漠,有草原,有雪山,有林海,有发达的城市和原始的乡村。我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珍惜自己的祖国,当我走出国门的时候可能会多一些自豪少一些惊叹。

最后说说人山人海的事儿,我们国家人口太多,知名的景点集中的时间肯定会对旅游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我觉得,真的爱玩爱旅行想走走,跟我学,攒够了钱辞职开着车说走就走。


弘森在路上


个人认为完全跟崇洋媚外扯不上关系。只是因为价格问题,国内的价格太高,而且到了景点各种坑,防范意识稍差点就绝对被坑。不能说国外没有,至于我去过的,只是在泰国被坑过,那也是第一次出国旅游被坑,而且坑也是国内导游和地导联合的,后来再出去就不再报团了,费用也差不多,但是还是要比国内游便宜。不然不会出现过年期间深圳的买飞国外的机票然后再转机回自己家,另一个就是没票,而且两种飞法价格基本不差什么,有的还会兜转国外的便宜。航班嘛。。。。。国内航班也是第一贵。这些说的都是个人经历之后的感觉,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其它和全部。


追梦赤子心518


你说的就是我,我除了很久以前到过北京之外,国内的其他地方我都没去,而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都掉下了一地脚毛。因为我跑的地方多,有朋友曾经问我到哪里好玩,我回答说:未到过的都是梦想之地。只要自己没有留下过足迹的地方都是向往已久的去处,这与国内和国外没有关系。

为什么我不到内地旅行而只跑国外?原因很简单:一切都太熟悉没有新鲜感。日常中我们可以在媒体里得到大量国内各地的地理、生物、民俗等各方各面的信息,特别在民族文化方面就更加熟悉不过了。在国内旅游我就像一大锅粥里的一颗豆子,完全没有存在感,而我曾经在冰岛的一家咖啡馆里有意无意地、声音不大不小地说了句中国话,所有客人立马把注意力都转移了过来,非常有趣的画面。

记得在加拿大丘吉尔雅普斯克国家公园北极熊保护区旅游时,一辆冰上行走的观光车出了故障,整车的人都转移到我们乘坐的车上。座位不够,有的老人家只能把翻转的啤酒箱当椅子,但大家都很平静地接受这意外。当导游宣告故障车已经修好,大家不必再挤时,游客们开心地鼓起掌,“多谢”的声音此起彼伏,场面相当温馨。游客们对导游的信任和对意外事件的宽容都令我非常意外,这令我想起了我们的同胞在机场里的抗议行为。

有一回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快餐馆里,我们一行4人点了4份餐和4杯饮品,取餐时却只有3份餐、4份饮品,餐馆主管检查过后告知我只收了3份餐和4份饮品的钱,我表示再买一份餐时,主管表示按照当时的情况看,服务生工作失误的可能性比较大,既然错在自己,漏配的这份餐由餐馆免费偿付。我们几个异国人,在一个偏远小镇同样获得了和当地人平等的公平对待。这令我想起一哥们跟我说,有一次在国内邮轮旅游,上一次甲板收10块,奇葩的让人瞠目结舌。我另一哥们说跟团旅游,进一庙宇需交200块,哥们说我不进,导游说设计好的不回头的线路,一定得经过这庙才能走出去。一旧同事给我看游九寨沟的照片,照片里见不着地,全铺满人头。不可否认的是,旅游环境当然是国外比国内要好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挤在这不如意的状况中玩这憋气游戏呢?

但是,像我这般年纪还敢跑国外自由行的是极少数人,原因是大多数人不去做攻略,不敢自己设计行程,最大的籍口是不会外语。但依我看,敢于迈开第一步,什么困难都不会是困难,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不会外语当然不是优胜项,但翻译软件还是能够解决一般的沟通问题。在智利过海关时,海关关员正色对我们表示:我不会英语!天那,难道还要学会西班牙语才能游南美么?我们既不会英语,更谈不上会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但南美多个国家照游不误。

多出外面走走,是对自己的修练,真的!很好的修练,人总要开了眼界,才会有开阔的胸怀。


泥塑的远方


你能不能不扯这些不着四六的幺蛾子?动不动就跟爱国扯上关系?有句话叫缺什么就爱吆喝什么,对于我们这些把中国埋藏心里的远比你们这些成天挂在嘴上呱噪乌鸦似的人来的深沉。

为什么境外游?原因有三:第一国内旅游市场乱象丛生还远没有规范,坑蒙拐骗宰客欺诈黑心导游屡见不鲜,随便一个景点动辄100出头,同样的费用大可出境走一趟了。

第二有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历和见识一是从书本中来,二是从实践中来,都说西方怎么腐朽,光听宣传不行,我要出去走走看看想想,用亲身感受来印证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不是有所偏颇。

怎么样才算一个符合现代行为规范的文明人,以前很多中国人在国内随地吐痰扔垃圾横穿马路电梯乱行,去过几次后入乡随俗当中不知觉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变得文明,并将这种好的行为带回了国内,逐渐的中国的社会秩序会变得越来越进步。我敢说,经常出国的人的文明素质相对来说高于从不出国的群体。如今的大城市街头路口等红灯的年轻人比重远远高于视红灯为无物的低收入、老年群体。

第三,在真正的旅游者心中,没有国内国外的差异,但有先后统筹计划的头脑,譬如我,乘着现在年富力强,体能充沛,头脑够灵活,经济条件也相对宽裕,先尽量往国外跑,往远处跑。等以后退休了,身体收入都下来了,那个时候国内旅游市场相对规范,出行不是那么太辛苦,又可以完美避开国内假期,又没有签证日期的限制,慢悠悠在国内深度游有什么不好?西湖玄武湖当年还收费呢,如今都开放了,今后国内许多景区免费也是趋势,起码不会比现在更贵,更何况老年证在国外没用,国内却省了不少交通门票费用,高兴了还可以住下来呆个十天半月。等再七八十岁了,飞机也不让坐了,出行也必须要人看护了,就在周边小城镇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生休闲,看淡风云。这笔账不会算?

我有一句话:想知道中国的明天,就看看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们的发展路径无不蹈行着当年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们走过的路,我们所谓的发展速度是别人一两百年实践趟出来的,规避了许多的曲折失败和弯路,是踩着别人搭好的阶梯上行的,相当于别人趟出来修筑好了路径,我们在上面奔跑追赶,发展速度不快反倒奇怪了!今天的发达国家进入了平稳期,这也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阶段,看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生活的,对我们的今天与未来不无借鉴作用。

反之像你们这样的,年轻时不往国外跑不往远处去,就看着眼前一亩三分地,等老了、病了、没钱了,没能力出国看世界了,想想你这辈子的眼光和身段就局促在这巴掌大小的地界,攒了那么些钱临老临老也无福消受,可不冤枉?


画影352


我对崇洋媚外的理解是,盲目宠信国外的一切,无视自己国家的长处,卑躬屈膝,甚至出卖国家利益讨好他国。正确的是,崇,不是崇拜,而是尊重和承认。崇而不媚,这才是对的。

我是退休的高中英语教师。那些年,学校几乎每个暑假都组织老师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没少去。可教了一辈子的英语,都没能去过英国,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大学时代的课本,和我教的高中课本,对英国和伦敦的描写太多了,让我对伦敦太了解了。去一趟伦敦就成了我的一个夙愿。

退休了,终于有机会了。2017年我和老伴儿自由行去了英法意三国。伦敦这座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大本钟、威思敏思特、白金汉宫、海德公园……终于得以一见。了去了我的心愿。

2018年又自由行去了丹荷德捷。没想到这一发不可收拾。决定2019年再去欧洲,这回打算南欧。不想,年迈岳母一场病后,生活已无法自理,计划只好搁浅。

退休后,教了三十几年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已经开始衰减,打算趁着这种能力还在,体力尚可之前,先游游国外,年龄再大些时就走走国内。最近半年,开始对房车感起了兴趣,甚至不能自拔。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开着房车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最感兴趣的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有些路段。虽然我无法去完成整个路线,起码去那些著名的地方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因为那也是历史,中国近代史不可越少的一部分。

可听了楼主这么一问,倒是提醒了我,是否要重新审视自己,我到底是个爱国者,还是一个崇洋媚外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