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何以為家》?

thanos54512


他出生自敘利亞,一個敘利亞難民

在戛納電影節上,他說“演戲很簡單”

因為這些就是他的生活,他所真真切切體會到的

他只需要演好自己就可以了

扮演尤納斯的小孩,是一名一歲的小女孩

與劇中扮演的角色一樣,是肯尼亞黑戶

在電影拍攝完成後,她與母親就被驅逐出境了

妹妹薩哈的扮演者,是一名在街頭賣口香糖的小姑娘

就連所謂的“群演”也是真實的難民,真實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人

要說如何評價電影《何以為家》

我想,與其說這個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部真人記錄片

真切的記錄他們的生活,他們真情的“本色出演”

這部的電影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正是如此

影片名為 “何以為家”

可是,什麼才是真的家?

扎因一家有住處,有兒女,父母健在,按道理來說,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可是,正如劇中人販子說的那樣“你的孩子一出生就死了,連番茄醬都有保質期,他卻沒有姓名,也沒有身份”

因為家境貧窮,負擔不起養育孩子的經濟能力,因此,扎因沒有身份證,沒有護照,沒有上學資格,也無法獲得醫院幫助

而為了支撐家裡生活,把11歲的女兒,“嫁”(賣)給了一個老男人

也因為沒有身份證,在懷孕期間大出血,醫院拒絕施救,去世了

扎因拿起了刀,衝到鄰居家中....

最後,因為傷人被判了刑,卻也因此得到幫助,得到機會申請移民國外

在劇中,扎因得到律師支持,起訴父母

“生了我,為什麼不好好養我”

這個“家”已經不是“家”了

父母也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哭著反駁孩子“你有我這個處境嗎?如果有條件,我也想過的更好,我也是這樣長大的,我有什麼錯?”

是啊,說到底,這是誰的錯呢?

孩子不能選擇出生,但是父母可以選擇“是否出生”

你可以在大汗淋漓中做好預防,或許你也可以選擇扼殺在雛形(也許有些殘酷)

可是既然生下來了,為什麼不盡可能的好好養育


狸貓侃電影


很榮幸能為您解答。我觀看了《何以為家》之後,我一直在沉思,什麼是“何以為家”或者說“以何為家”。主人公最後的結局並沒有交代,但是最後的那個笑容,觸動人心,複雜,溫暖,釋懷。開頭情節,以倒敘的方式,起訴父母,理由竟是“因為他們生下了我”,我只感到辛酸,也奠定了這部電影沉重的基調。

回家了,卻面對更難過的事實,贊恩最愛的妹妹死了。一切的痛苦與不幸都爆發在這個僅僅十來歲的少年身上,用刀去捅妹妹所嫁商販之時,也是他對生活帶給他的傷害的反擊。在獄中被探望時,母親告訴他,她又懷孕了。贊恩絕望的看著她,“人渣……”。也引出了法庭上的那段話,“希望所有沒有能力養活自己孩子的父母,不要生孩子”,那隻會帶給他們,和他自己所經歷的一樣的痛苦,那是一種災難。

最後的笑容,為整部電影添加了一抹為數不多的溫情,讓我們慶幸,希望一切和平,願孩子都能幸福快樂成長。


終需妳


《何以為家》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黎巴嫩電影。這是一部看完電影沒有彩蛋卻久久不願離場的電影,電影院依舊很靜,沒有開燈,大家都在沉思……深深的沉痛感……等燈亮了,大家站起來,臉上的淚痕似乎已經幹了……

這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難民生活的電影。是一部來自一個13歲小男孩對於原生家庭的控訴。控訴父母生了他,而讓他被生活踐踏摧殘痛苦不堪。作為一個沒有戶口的難民,他沒有身份,不能上學,不能就醫,他妹妹11歲就因為家庭無力承擔而出嫁一箇中年男人,最終死亡……小小的年紀,卻要面對殘酷的世界。他控訴他的父母,養育不了孩子,為什麼還要生下這麼多孩子。😔

生命是寶貴的,值得尊重的,可是電影中的男孩卻活的那麼艱難。

戰爭與和平……多少家庭因為戰爭流離失所,沒有食物,沒有醫療,不能讀書,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沒有可靠的政權保護……😔

看了這片覺得在一個和平國家應該感到的幸福感[微笑]何以為家?國家強大,小家安康。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生活並沒有眷顧贊恩,重重磨難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他在遊樂場扒光了女性人偶的上衣;他用鏡子把隔壁樓電視上的動畫片反射進屋裡,抱著沒有血緣關係的弟弟一塊看;他在最無助、最絕望的時候不得不去打劫更小的孩子,才能換來一瓶給弟弟喝的牛奶……贊恩是這樣努力而認真地對待生活,可是生活依舊沒有出路。儘管從男孩的視角看上去父母兇惡而殘忍、商人卑鄙又可惡,但是導演依舊在法庭上給了每一個人說話的機會。😞😞他們兇惡是因為無助,他們殘忍是因為無知,他們之所以對孩子造成如此嚴重的傷害是因為在他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身邊就沒有可以依靠的大人……正是因為導演在正片裡的冷靜和剋制,影片結尾處那一點溫情的迴歸才成為了最珍貴的一抹亮色。從來不笑的小贊恩,在人生中第一次拍證件照的時候笑了,笑得那麼燦爛,笑得像極了一個只有12歲的孩子,笑得讓人足以忘記他之前曾經歷過那麼多的苦難。

催淚彈終於噴薄而出,字幕和紀錄影像告訴大家,贊恩真的是一個難民男孩,影片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根據他的真實經歷改編,觀眾的情緒終於在電影結束前的最後一刻找到了出口。這是屬於電影商業屬性的那一部分,但是無傷大雅

何以為家?創造生命,給予希望。








生活小視頻爆料


導演想表達的一是反戰,戰爭帶給人類社會的陣痛真的是蝴蝶效應,一代代受牽連;二是對人性的反思,包括男主角和那個嬰孩之間的事情,在最終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死的情況下,將小嬰孩賣掉,他先是要丟小嬰孩在路邊,可是又反覆幾次躊躇,他抱著小嬰孩找遍可能他媽媽在的地方。在車上他那雙瀰漫著淚的絕望眼神真的很觸動人心。彷彿導演在問如果你是那個小男孩你該怎麼辦?第二個人性就是貧窮讓人沒了尊嚴,帶有生活的思考,男主角是不斷抗爭的代表和他父母已經認命,喪失了尊嚴和希望形成鮮明對比。劇中他的妹妹才來月經就被賣取給別人當新娘,換來的只是省掉房租,最後還因為太小導致懷孕出血過多死亡。男主角要告自己的親生父母,因為他們連自己都養不活卻不斷的生育,他爸爸電影裡有句話,大致是有孩子就有希望,他爸爸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已經放棄了自己的一輩子,卻將希望寄託到下一代是不是很有共鳴?現在多少父母就是這樣的。他爸爸不讓孩子讀書,才是真正的將未來抹殺,可他既貧窮,又狹隘,這就是貧民的現狀。父母這一輩,尤其是媽媽有多少不識字是因為家裡不讓讀,甚至是從學校裡拖回來打的?電影裡的父親從來都是一副癮君子的樣子,沒有工作的鏡頭只有不斷的抱怨和打罵。既是反應貧民現狀又何嘗不是給身為父母的人的反思?

電影主調雖然讓人感到心寒絕望,但是我覺得它卻也是充滿希望的,讓看到電影的人明白自己其實還很幸福,讓看到電影的人明白希望是多麼寶貴的財富,電影最後一幕是小男孩電影裡唯一一次笑,笑容被定格,然後電影結束。像不像導演在告訴我們,無論多麼難都應該努力爭取,不要放棄?

最終電影也說了根據真實改編,男主角也因為被導演發掘最終一家人去到了比利時,離開了那個充滿絕望的地方。導演就好像每個普羅大眾,他也在號召所有人多關注這些地區,我覺得他最後說男主角離開貧民窟前往比利時讀書不是在炫耀小男孩因為他改變了命運,而是在告訴我們越多的人關注越多的人幫助,這些貧民窟的孩子的命運將改變。

當然作為觀影觀眾,我覺得要珍惜當下,不要輕易放棄,和那些人相比我們真的太幸福了。

最後用肖生克的救贖臺詞結束,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嵐醬小娛村


一個女性導演的視角的卻非常細膩入微而且充滿慈悲!關鍵是這位女導演還非常智慧!把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影響徹底表現出來!敘利亞的戰爭難民在黎巴嫩活的像幽靈;身處地獄!反戰信息不言而喻!不足之處是木有大起伏與激烈的矛盾衝突!


李博華導演


世界冷漠,但我偏要勇敢,溫暖的活著。“你的兒子一出生就死了,連番茄醬都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可是你的孩子沒有。”電影院裡,這句話狠狠地敲碎人心。


飯點配劇


底層人民的生活總是壓抑的,引人深思,最恐怖的還是根據真實經歷改編。而作為觀影的我們在感動之餘,卻無能為力。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