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兒童時代看連環畫嗎?小人書也能長文化知識嗎?

周勇華2


誠邀


很好的一個問題,先回答問題,再說明原因。我兒童時代看過連環畫和小人書。看連環畫和小人書能增加文化知識。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簡單的說一下原因。

第一個問題,我小時候看過很多的連環畫和小人書,這是生於80年代農村孩子共同的記憶吧,獲取知識的途經少之又少。不像現在的孩子們有這麼多豐富的獲取知識的渠道。現在的書籍、影音視聽資源是如此的豐富而且蓬勃發展。我小時候,連環畫和小人書是唯一喜歡的讀本,我記得我們一個縣城裡就只有一家書店,每次父親從書店裡買回來新的連環畫,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愛不釋手,寒暑假經常捧著連環畫看,一讀就是一整個上午,因為那個時候覺得連環畫就是最好的書籍,有精美的插圖,圖片下面是兩三行簡潔精煉的句子,用來說明插圖的內容,真可以說是圖文並茂的好書了。

第二個問題,從連環畫中能獲取文化知識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我就用兩部連環畫來說一下,首先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改編的連環畫,這是我看過的印象非常深刻 的一部連環畫了,看了一遍又一遍,第一遍看的時候知道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劉姥姥、鳳姐(王熙鳳)等好多人的名字;等隔一段時間再看的時候,就會又記住幾個人的名字,賈母、王夫人、秦可卿、賈政、薛蟠、賈珍、賈敬、尤二姐、尤三姐;再後來看,不光記住了金陵十二釵的名字、還記住了一些丫鬟的名字,如晴雯、襲人、平兒、鴛鴦等,這時候光是對連環畫裡面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感興趣;等再後來看的時候,就基本能釐清賈史王薛幾個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朦朧地知道了黛玉葬花等故事的意義,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幾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了,甚至對幾個大家族由盛轉衰的故事梗概也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那一首唱盡世事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草一堆草沒了......”就是在連環畫中背會的。直到後來有了電視機,觀看連續劇《紅樓夢》,在電視劇演出的同時,我就能邊看邊說出基本的故事情節,就因為這個還受到了家長的讚揚,可以說《紅樓夢》的連環畫確實帶給了我很多的知識,也充實了我的童年生活。順便補充一下,我小時候看的1987年出版的《紅樓夢》連環畫,以其製作精良而著稱。光是顧問委員會就雲集了一大批的紅學研究者和文壇巨匠,如朱家潽、啟功、吳世昌、周汝昌、吳祖光、楊乃濟等。

童年時代看連環畫的經歷確實能增加文化知識,如果一部不能說清楚的話,我再舉一個例子,那也是由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改編的連環畫。可能是男孩子的原因,對武打類型的連環畫情有獨鍾吧,連環畫版的《水滸傳》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一部了,也是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每看一遍就能記住一個英雄人物的故事,第一遍看的時候記住了武松,景陽岡打虎、鴛鴦樓、快活林這些故事,很讓人過癮;第二遍看的時候知道了林沖風雪夜上梁山的前因後果;再看的時候知道了魯智深的故事、野豬林的故事、楊志賣刀的故事;反覆地看,知道了更多的故事:清風寨、鬧江州、智取生辰綱、鬧華山、三山聚義、曾頭市晁蓋中箭、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故事;再往後看,知道了連環畫裡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年間,知道了大名府、潯陽江、石碣村、祝家莊、高唐州、江州這些連環畫中特定的地名和人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了整部連環畫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也對《水滸傳》的來龍去脈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以至於後來97版的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熱映的時候,我還可以大致的當一個小小家庭解說員,把故事情節說給一起觀看電視劇的家人。等到後來能靜下心來看長篇小說《水滸傳》的時候,小時候看連環畫所積累的文化知識又反過來對小說的閱讀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幫助,現在記起來,都覺得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我編輯這篇文章的同時,回想小時候看連環畫的童年趣事,不覺會心一笑。的的確確,我感覺我小時候看連環畫的經歷確實能增長一個人的知識,哪怕是一點點的文化知識,都是彌足珍貴的。


一縷英雄


  一提小時候,感覺很快樂!

  那會兒,媽媽是位旅社服務員,鐵飯碗噢!旅社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旅社,很純粹,1毛錢、兩毛錢就能住一晚。她們社裡有幾戶長住旅客,有鍋有灶,房間佈置的跟職工宿舍一樣。時間長了,關係如同鄰居。有一對中年夫婦(當時,應該算是老年人了),記不太清為啥長年住店,好像是政府報銷呢——家裡有成堆的小人書。於是就在旅社前的大廣場擺書攤,1分錢、2分錢一看,也能借,交押金,一天5分。我是“關係戶”屬白看型的。不過,也不認字兒,看圖猜意思。有手繪工筆的小人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豬八戒吃西瓜》、《哪吒鬧海》、《三毛流浪記》、《熊貓百貨商店》、《三個和尚》等;也有電影故事小人書:《地雷戰》、《地道戰》、《平原游擊隊》、《豔陽天》、《海霞》、《小螺號》、《草原英雄小姐妹》、《孔雀飛來阿佤山》、《姊妹易嫁》、《瞧這一家子》、《五女拜壽》、《珍珠塔》、《卷席筒》、《甜蜜的事業》、《保密局的槍聲》、《閃閃的紅星》、《白毛女》等。其實吧,大部分我是看過電影又來看小人書的,意思能猜個七七八八。那會兒的書,內容極為健康,所以大人不用擔心學壞。

  感覺塵封的記憶一下子打開了。有本小人書叫《豔陽天》,是講高級社的故事,雖然都是農民,多餘的糧食都沒有,個個精神飽滿、眼神犀利、正義凜然。查了一下73年的電影改編的小人書。那個年代的人啊,活得都是精神。還有本戲曲電影改編的小人書《追魚》,當時特羨慕鯉魚精的打扮,珍珠披肩、長裙、頭花、耳環,看了天天在家披著枕巾扮仙子。還有《三毛流浪記》,三根頭髮的小男孩,在舊上海流浪的故事。不提想不起,一提小時候看的小人書還真不少呢。也許當時只覺得看了個熱鬧,現在細想當真是豐富了我的大腦,讓我慢慢愛上故事,愛上文字。小時候就愛記日記,一直延續到現在。初中看書就愛作筆記,寫感想。現在有了小孩愛記錄她的成長。出去旅遊總愛寫遊記。看見喜歡的話題就停不下來。大部頭的書沒讀過幾本,但也並不覺得自己文思貧乏,現在看來跟看過的小人書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暫時被工作、家務、育兒等生活索事壓在了腦海深入,一旦有個引子它們便源源不斷的流淌出來。正應了那句話:書沒有白讀的。


2019至永久


我兒童時代最喜歡看小人書,而且擁有近千本,小人書是我兒時的最愛,可以說是我的啟蒙老師和良師益友,增長了我們的文化知識。



小人書圖文並茂,小時不認字的我,通過畫頁也能"讀懂"連環畫大體所說的內容,分得清"好人"與"壞蛋"。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迷惑人的魚塘》這本小人書,講的是看護生產隊養魚塘的好少年發現塘內魚苗越來越少,經過一系列的觀察,最終發現並抓住向塘內投放黑魚的壞分子,當年我也挺迷惑,養魚塘養魚塘難到黑魚就不是魚嗎?當時心中還有為"壞分子"抱冤屈鳴不平之想。這個謎團一直到多年之後才破解。一次暑假中,我陪母親回在鄉下的孃家,吃晌午飯中,在吃紅燒烏魚這道菜時,舅舅對我母親說,這條烏魚害的我好慘,在我養魚塘內吃了不少魚苗,昨天晚上才被我逮到……



說者無意,聽者動心。聽了舅舅一席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黑魚我們家鄉稱"烏魚",而烏魚生性兇猛,好吃同類也。


老夥計610322


記憶努力拼湊,關於連環畫,我還是有所接觸,在我的童年還是有這方面的回憶,我認為只要是內容健康,引導小孩正確價值觀的書籍,不管是連環畫還是小人書,都是比較好的,能給人有所啟發,形成內心的英雄主義精神。




一;童年的連環畫

以前在農村,書本相對比較少,除了讀書報名的時候發的那幾本書之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課外書。領到書之後唯恐把書面弄壞,還用紙特意的把書的封面包起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哥哥去街上趕集,他要去賣書的地方買字典,我跟著去看了很多書,很多也看不懂,選了幾本葫蘆兄弟和一本寶蓮燈的插畫書,硬要哥哥幫買下來。

書買回來之後,還不敢給家裡面的父母知道,生怕他們說我亂花錢,買這種亂七八糟的書。於是我把書藏起來偷偷的看,之前沒有接觸過這種書籍,這種連環畫書本在看的時候很容易理解。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沉醉在這兩個神話故事的情節裡面,這幾本書我深刻的記得,最起碼看了五遍。

後面我有這幾本書的消息,被村裡面很多同年人知道,也借去看,這也是我小學接觸課外讀書為數不多的一次,對我來說還是蠻有回憶的。

二、我接觸的小人書

接觸這種小人書是到初中的時候了,那時候我們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男孩子們經常翻圍牆出去打桌球和電子遊戲。現在想起來,那時候也比較搞笑,一群小屁孩拉幫結派的,不好好讀書,組建什麼幫派,什麼飛鷹幫,青龍幫什麼鬼的,這些所謂的幫派基本上也沒有成什麼氣候,有一定的動靜的時候,“幫主”就被學校搞掉了。

我們女孩子相對比較安穩一些,很少去參與他們男孩子的“江湖”,學校裡面有個讀書館,可以借書來讀,我經常去借一些書來看看,其中也接觸過小人書,讀了一些,很多都不記得了,現在記憶比較深刻的還能叫得出來幾本。有楊門女將、東郭先生、排彈英雄等等。

這幾本書我覺得,內容還是蠻好的,在裡面還是學習到一些知識,和主人公的一些精神。只要不影響正常的學習,我覺得接觸一些這種書籍,還是蠻有好處了,可以開擴自己的視野。



三、現在小孩的現象

現在,尤其是農村的小孩,父母大多數外出務工,爺爺奶奶又不怎麼管,很多小孩基本上不看什麼書,到處亂跑。抱著個手機蹲在村裡面有網絡的地方玩遊戲,很少有人安心下來看一會兒書的。

現在農村的小孩,很小的時候,就透過電視,手機看奧特曼之類的動畫片。於是乎造成在他們幼小的內心世界裡,奧特曼似乎可以搞定一切,遊戲和這些國外的動畫片,佔據了他們的整個童年。

因此我比較害怕自己的小孩也這樣,平時管教的時候相對比較嚴格,經常要求他們看一些書。

我們國家的一些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之類的書籍,可能內容比較枯燥,基本上小孩都不怎麼讀和看,確實也是一種悲哀。

遊戲和一些動畫片,正在吞噬著我們農村小孩的童年。



四、農村少年如此,如何文化自信

華夏五千年,先人留下給我們很多的經典,不管連環畫也好,小人書也罷。只要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去閱讀,最起碼會對小孩有著正面的引導。

現在農村的很多小孩,讀到初中了還有很多字都不會寫。這個現象確實令人著急,若我們農村的小孩一味的,沉迷於遊戲。不去繼承和學習我們中華的文化,有朝一日我們走出去如何跟人家說,我是炎黃子孫,難道說奧特曼麼?還是跟人家說,我在遊戲裡面的等級很高。

這裡只是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很多家長和小孩還是蠻可以的。我們中國正在快速的走向國際舞臺的中心,中華文化正在被世界認可。我們應該多學習我們自己的東西,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鄉村啞妹


我小時候,和其它的小夥伴一樣,除了聽劉蘭芳老師播講的歷史評書《岳飛傳》和《楊家將》以外,還有一個非常喜歡的興趣和愛👄好,那就是看連環畫,在我們這裡叫小書,看連環畫有幾個好處和收穫,一是可以增長一些知識,特別是歷史和近現代史,如《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李自成》《盧象升抗清》等都非常精彩,後來我喜歡研究歷史也是這時候打的基礎二是可以認識很多字,為自己學習語文打下了基礎,遇到了不認識的字就問同學和老師,再就是用字典去查,很有興趣,認識的字自然也是越來越多。第三就是可以加深與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因為那時候不像現在的孩子們,我們沒有多少零花🌸錢,也就沒有錢去買連環畫,只能靠同學們之間借閱,再不就是去小人書灘,按照每本1-2分的價格,現場閱讀。

儘管這樣,我覺得我看過的連環畫,還是蠻多的,如《漁島怒潮》《虎口拔牙》《一箭雙鵰》《魚🐟鉤陣》《那拉氏》《陳坤書血濺常州》《李秀成大戰杭州》《槓棒的故事》《秀水河子殲滅戰》《杜門山海戰》《海軍陸戰隊》《運河支隊》《連心鎖》《智取威虎山》《兩個小八路》《林海雪原》《攻克濟南》《奧蕾一蘭》《杜鵑山》《小號手》《松樹戰》《永不消逝的電波》《火紅的金達萊》《孤膽英雄巖龍》《鐵道游擊隊》《閃閃的紅星》等,實在是太多了,看連環畫是我小時候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回憶起童年,自然就想起了連環畫~~~謝謝











玉蘭與蝴蝶


我兒童時代,看連環畫、小人書,覺得趣味性強,而且通俗易懂,對於一些歷史典故以及抗戰知識都是從連環畫或者小人書中得到的,可以說他們是我的早期老師,對於我的人生價值觀都有其影響。

所以,我認為連環畫、小人書並不是低幼的東西,而是能夠增長知識的,畢竟兒童時代的理解力也就那麼點兒,誰都不是天才,簡單的連環畫、小人書不僅愉悅了自己的身心,而且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我是紫塞赤玉,一塊北方大地上的石頭,於不經意間碰觸筆墨,寫下自己的答案,如果你正好喜歡,請不妨點個贊,加個關注。謝謝!


紫塞赤玉


當然,看小人書是那個時候我最最喜歡的。津津有味,廢寢忘食呢!可以學得很多知識。那個時候,人物繪畫多以歷史人物以及英雄人物的故事居多,圖文並茂,影響著那一代孩童的觀念,思想!大家習讀並傳誦著,時而聚在一起品評著。感知著“好人與壞人”大不同,為‘好人’的命運而牽腸掛肚。同時鄙視與憎惡著可惡的‘壞蛋’,看到書中壞人的卑劣行徑,甚至攥緊拳頭,想一拳打死他...

那是我兒時的記憶,至今記憶猶新,是我快樂童年的必不可少的伴陪。於今,這樣的刊物多以大福版面的彩色圖掛,替代了我們那個時代的簡單的圖文繪畫小人書兒了!但我每每拾到這樣的小人書兒,依然會愛不釋手的來翻看,品味著那兒時的記憶...


清輕漫夢


我兒童時候,那時候沒有連環畫,我只看過小人書,在學齡前,最幸福的就是聽故事,看小人書,這些東西會對人的一生影響很大,所以我一直,在想,我們中國為什麼不把,學齡前這段時間,規劃好,利用好,實際學齡前的兒童,最好不要提前學文化課程,應該多聽講故事,看小人書,看連環畫,但是故事的內容和小人書連環畫,一定要健康文明,和真實,不能投其所好,因為學齡前的兒童,還沒有足夠的思維和思想,正確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會影響到人的一生,我說這些,絕不是危言聳聽,社會如果把人的文明文化和教育,認真提高和抓好落實好,這比發展核武器更重要。


孟繼鐵


我個人覺得看小人書也能豐富文化知識,四大名著和《岳飛傳》《楊家將》《封神演義》等,我都看的是小人書,我文盲嘛!只能看點圖文並茂的小人書,看其它的還真提不起興趣。


嗨嗨希


不能增長知識,國家就不出版(連環畫)小人書。解放初期,國家為了提高全民素質,小人書是最好的捷徑,圖文並茂,通俗易懂。並且邀請當時名畫家繪畫……。直到八十年代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