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正操盤引入新股東,格力的目標價卻從81元腰斬至44元,究竟發生了什麼?

感動一句話


中國的分析師:格力真香;

外國的分析師:格力別碰。


其實大家注意看一下就能發現,極力推崇格力的,都是國內的分析師;而將格力評級調整為賣出的,都是國外的分析師:包括德銀的分析師、花旗的分析師,還有銀河證券國際的分析師Jeffrey Dorr。


將問題換算一下,如果按照國內分析師的最高估值,格力市值應該是4800億元;而安札好國外分析師44元/股的估值,則格力只價值2600億元。這是完全兩個不同的估值。


中外分析師截然不同的判斷,是由於中外兩個市場完全不同導致的。在A股市場,基本是隻能通過做多掙錢,所以分析師們也就只能是推可能上漲的股票,從而在這些股票身上賺取榮譽,進而獲得來自公司的佣金分成;而海外股市,做空機制很完善,分析師通過看空某些股票也能掙錢,所以他們就會給出一個更客觀的評價:該看多就看多,該看空就看空。


具體到格力身上,中外分析師分析的邏輯也完全不同。國內的分析師,是基於格力電器大股東將退出,新的股東進來後可能引入混改,進而改善格力電器的治理結構,激發管理層到普通員工的積極性,他們看好格力未來可能的發展,所以給出一個高的估值。


但是國外的分析師,看的是格力的過去——就在五一節前,格力發佈了一季報,業績增速大幅放緩(營收僅同比微增2.49%,淨利潤同比僅微增1.62%),同時格力的2018年的分紅水平相比往年也有大幅下降(派息率48%,低於2017年的60%),與此同時,格力的經營現金流也大幅下滑(一季度77.33億元,同比減少46%),所以他們認為格力不值現在的高價,所以評級定為賣出。


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