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正操盘引入新股东,格力的目标价却从81元腰斩至44元,究竟发生了什么?

感动一句话


中国的分析师:格力真香;

外国的分析师:格力别碰。


其实大家注意看一下就能发现,极力推崇格力的,都是国内的分析师;而将格力评级调整为卖出的,都是国外的分析师:包括德银的分析师、花旗的分析师,还有银河证券国际的分析师Jeffrey Dorr。


将问题换算一下,如果按照国内分析师的最高估值,格力市值应该是4800亿元;而安札好国外分析师44元/股的估值,则格力只价值2600亿元。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估值。


中外分析师截然不同的判断,是由于中外两个市场完全不同导致的。在A股市场,基本是只能通过做多挣钱,所以分析师们也就只能是推可能上涨的股票,从而在这些股票身上赚取荣誉,进而获得来自公司的佣金分成;而海外股市,做空机制很完善,分析师通过看空某些股票也能挣钱,所以他们就会给出一个更客观的评价:该看多就看多,该看空就看空。


具体到格力身上,中外分析师分析的逻辑也完全不同。国内的分析师,是基于格力电器大股东将退出,新的股东进来后可能引入混改,进而改善格力电器的治理结构,激发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他们看好格力未来可能的发展,所以给出一个高的估值。


但是国外的分析师,看的是格力的过去——就在五一节前,格力发布了一季报,业绩增速大幅放缓(营收仅同比微增2.49%,净利润同比仅微增1.62%),同时格力的2018年的分红水平相比往年也有大幅下降(派息率48%,低于2017年的60%),与此同时,格力的经营现金流也大幅下滑(一季度77.33亿元,同比减少46%),所以他们认为格力不值现在的高价,所以评级定为卖出。


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