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Tips:下載【市值風雲APP】,精彩內容搶先看--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作者 | 閒彥


前言

WebMD(曾用標籤WBMD, Nasdaq)是一家醫療信息服務提供商,稱得上是該領域商業化成功的鼻祖。

之前,這個行業的價值所在、商業化前景、盈利模式沒有人能夠回答。

2017年7月,WebMD以每股66.5美元現金、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20.5%的溢價賣身私募大佬KKR,完成私有化。

從2005年9月算起,這已經是WebMD上市後的第12個年頭,經過堅持不懈深耕細作,2016年,旗下產品平均月獨立用戶數(Unique Users per Month)近2億,網頁瀏覽量(Page View)161億,平均月度醫師服務時長單位(Physician Sessions per Month)790萬個……,成績有目共睹。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然而港真,這收購對價並不高,而賣身之舉也在數月前便已經傳出。

在2016年財報中,WebMD就披露了董事會、管理層以及法務、財務顧問正在探討最大化股東價值的各種策略,主要選項就是合併。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所以,WebMD的12年艱辛歷程很難說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或是蓋棺定論為“成功”。相反,在風雲君看來,更像是未竟之業,與已在醫療信息服務領域有相關佈局的KKR恰如驚鴻一瞥過後,雙宿雙飛了。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WebMD的的基本面到底怎樣?既然市場地位顯赫,又何至於謀求賣身?而如果沒硬核實力,又怎可能入得了KKR的法眼?

老規矩,專注基本面,風雲君沐浴更衣,拉上窗簾,準備紙巾,先擼為敬。

一、WebMD

WebMD是一家面向消費者、醫師及其他醫療行業專業人士的健康信息提供商。

WebMD主要產品包括旗下網站、App和出版物,以目標用戶區分,大致分為以WebMD Health為代表的、面向消費者的產品線(簡稱“消費線”),和以Medscape為代表的、面向醫師及醫療行業專業人士的產品線(簡稱“專業線”)。

(一)收入構成

WebMD收入主要來源於三類:廣告和贊助費,健康服務,以及信息服務。其中,廣告和贊助費是主要來源,2016年底佔比近80%。

1、廣告和贊助費

廣告主爸爸主要包括:

1)醫藥公司、生物科技企業、醫療器械公司;2)醫院、診所和醫療服務機構;3)健康險保險公司;4)產品和服務與健康相關的生活消費品;5)其他行業、組織等。

而這些廣告主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查醫問藥的普通用戶,主要還有平臺聚集的醫療健康行業專業人士。事實上,2015和2016年,專業線創造的廣告收入佔到該業務板塊收入的60%。

所以,單看流量是不行滴,用戶質量才是核心。

也因此,在消費線,WebMD不會因產品使用、會員註冊、或是內容下載向用戶收費,大可敞開來用——這份敞亮大氣、英俊瀟灑、玉樹臨風、風流倜儻、器宇軒昂……倒是頗像俺們市值風雲。

2、健康服務

該業務也叫私人門戶服務(Private Portal Services),在WebMD Health Services品牌平臺運營,客戶主要是各類有員工健康管理需求的公司和健康計劃支付方,旨在幫助客戶公司的員工和健康計劃參與團體評估健康風險、制定個人計劃,並改善生活質量。

項目收入主要基於被服務客戶人數(per participant based)。

3、信息服務

WebMD會從一些第三方數據機構獲得數據使用授權,在對這些數據脫敏後,再以產品或服務的形式出售。

這當中,最重要的第三方數據來源是Change Healthcare。WebMD在2016年年報指出,該業務利潤極為豐厚。該業務報告的收入金額是扣除版權費和佣金之後的淨額。

然鵝,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隨著Change Healthcare與McKesson Corp.的合併,數據服務續期無望,這塊鮮嫩多汁的業務預計到2018年2月之後將難以為繼。顯然,這種倒數天數的日子不會好過。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以上為基本業務介紹,結束前我們還應當瞭解一個背景。2009年10月,WebMD以換股方式反向併購了持有WebMD 80%股份的控股公司HLTH的全部股份。

當時,由於WebMD是HLTH旗下唯一的經營實體,所以本次併購幾乎不會影響運營,繼而也不會影響我們對WebMD沿著時間軸進行縱向對比。

(二)行業特性

從財報中,風雲君可以感受到WebMD所領導的行業具有兩種濃濃的味道。

1、專業性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為確保內容客觀、專業、並與醫藥健康深度相關,

WebMD內容採編團隊與對接廣告的團隊高度隔離。所有內容類文章均符合編輯政策要求,由專業人士把關並禁止對廣告商利益做出傾向性報道。

而針對廣告,WebMD要求所有出現在平臺上的廣告都必須符合廣告政策(不受編輯政策約束),內容描述“事實精準”,否則不被接受。

平臺上發佈的所有新聞故事、文章、原創或獲授權內容,以及由贊助商發佈的推廣信息全部做了清晰區隔,廣告商對內容的客觀性與精確度負責。

WebMD對專業線的投入還體現在對教育培訓領域的關注,旗下Medscape Education向醫藥從業人員提供免費的診斷、治療在線培訓活動。

學員可以在培訓過程中獲得學分,最終取得Medscape和美國三大政府機構聯合認證的培訓結業證明,即ACCME (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ACPE (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Pharmacy Education) 以及ANCC (the 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 。

以上種種努力,最終為WebMD匯聚了大量的專業醫師用戶,收穫了諸多專業領域獎項和信任度,還由此衍生出了可觀的廣告和贊助業務。

2、行業高度監管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人命關天,醫療行業向來在世界各地都是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WebMD自然也不例外,直接或間接受到相關醫療法律法規的管理,而醫療行業的問題與改革也會深刻影響到業務層面。

比如,FDA對藥品和醫療器械廣告和推廣的監管,對移動應用和其他移動健康科技產業的監管,對培訓教育活動是否受贊助方影響而獨立性受到干擾展開調查,另外還有不當陳述、隱私保護、生物學信息非歧視、反腐敗、反回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案等諸多法律法規。

(三)經營及財務分析

自2006年以來,WebMD收入從最初的2.54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7.05億美元,CAGR達到11%。然而,收入增速呈現出明顯的先快後慢特性。2017年上半年,WebMD收入幾乎0增長。

這當中的2012年較為特殊,同比增速-16%,是這11年間唯一一期負增長。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具體來看,2012-16財年,三大業務中的健康服務和信息服務一直處於增長通道,所以總收入的漲跌主要受到廣告及贊助費的影響。

2012年,WebMD的廣告及贊助費收入同比大幅減少21%,顯然這是當年的癥結所在。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那麼背後是什麼原因呢?最簡單的道理當然是金主爸爸們日子也不好過啊。

2011-12年,WebMD表示部分製藥企業原研藥專利到期,導致相應的營銷預算收緊或是延期,預計2013年也好不到哪兒去。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風雲君掐指一算,確實。這不,2012年6月的一篇《Drug Patent Expirations and the “Patent Cliff”》當中,Jack DeRuiter與Pamela L. Holston兩位教授表示,2010年開啟了一大波專利藥到期的時代。

其中,2011年到期的涉藥金額120億美元,而2012年則高達300億美元。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來源:uspharmacist.com)

迎接它們隕落的將是整裝待發的仿製藥市場,問題是,仿製藥的利潤空間遠不比原研藥來得大,而且相同的客戶已經由原研藥廠家重金教育過了,誰還會一擲千金猛砸廣告呢?

這和前面說到的收入增速也基本匹配,自從2011年以後,WebMD收入增長率始終不溫不火,大約在10%附近,與2011年之前15%以上比起來相形見絀。

我們再進一步分析廣告及贊助費收入。

通過下方表格可以看出,來源於製藥公司及醫療器械領域的收入增速在2013-16財年依次分別為8%、8%、13%、15%,加速增長,似乎前面說到的影響正在慢慢減弱。

然鵝,2017年上半年增速又跌回到了6%。

相對應,來自於非處方藥、消費性包裝產品和其他的廣告金額僅僅在2013年取得了15%的增長,其後一路下跌,到2017年上半年,同比下跌2%。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這些數字的背後,牽涉到另外一個和廣告及贊助業務息息相關的因素——內容用戶從PC端向移動端的轉移。

2012年,WebMD史上第一次披露移動端的頁面訪問量數據。在美國市場,手機端訪問量佔比25%,比上年同期的13%增加了12個百分點,佔比幾乎翻倍。

我們也可以說,2012年的糟糕表現也有一部分原因需要歸咎於WebMD的移動端產品變現受阻。據披露,受屏幕大小影響,移動端的廣告容量和效果先天不足,導致WebMD一開始的變現能力受到影響。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而美國市場PC端訪問量則在接下來幾年內一路走低。

風雲君猜測,2012年手機端用戶佔比的突飛猛進說明了WebMD之前在移動端市場準備不足,而2012年選擇開始披露則意味著WebMD自身已經準備就緒,對於移動端這一新業態掌握了遊戲規則。

2016年四季度,美國市場PC端訪問量僅佔總訪問量的20%,而移動端則達到了40%,而這距離移動端超越PC端僅過去2年時間。所謂大勢不可違,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但是,自2015年開始,情況再次發生變化,上面的百分比計算的基數開始出現鬆動,增速大幅下滑。

自2015年三季度開始,WebMD月獨立用戶數增速嚴重放緩,增速比過去數年都要低;2016年下半年,流量甚至出現了同比負增長。

另外,2016年,流量來自搜索引擎的佔比為58%,低於2015年66%的佔比。這顯示了營銷推廣的轉化率下降,新用戶對WebMD產品的熱情也出現了下滑。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從風雲君整理的數據來看,2016年全年平均月獨立用戶數1.9億,同比下跌7%。頁面訪問量161億次,同比下滑1%。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雖然2016年同期的廣告及贊助費仍然增長了12%,但是基本運營數據有先導性,增長放緩會跟來。到了2017年上半年,WebMD廣告及贊助費僅同比增長4%。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當然,WebMD也不乏鮮明的亮點。這不,按照平均月度醫師服務時長單位來看,實現了穩定增長,2012-16年的CAGR達到11%,且2016年的同比增速也達到11%,尚沒有放緩的跡象。

2016年四季度,甚至還出現了14%的同比增速。這顯示出WebMD在專業用戶領域仍然在攻城略地,魅力不減。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在風雲君看來,這一專業領域的建樹無疑是令KKR垂涎三尺的主要原因。如果把它理解成WebMD商業模式的核心,那麼區區20.5%的溢價著實是撿了便宜。

二、平安好醫生:不是一路人

說完這家,我們再順便找一家國內的同行比劃比劃。

論專業性,與WebMD對標程度最高的國內醫療信息服務商顯然是2010年就已經起步的丁香園。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事實上,據WebMD披露,早在2014年,這兩家專業服務醫師群體的公司便已達成合作,丁香園引入WebMD的專業培訓項目在中國落地,服務中國的醫師和醫療健康從業人員。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當然,對專業性的追求和服務專業人員的初始定位,也成就了丁香園獨一無二的資源稟賦——200萬醫師瞭解一下?

奈何丁香園目前仍未上市,鑑於公開信息有限,風雲君只能把目光轉向另外一家在資本市場玩得風生水起、樂不思蜀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平安好醫生(1833. HK)。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一)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平安好醫生在資本市場頗受爭議。公司2018年5月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享有“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美譽。

定位呢?顛覆傳統醫療模式!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能不能顛覆先不說,但從2014年8月註冊成立,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之一,公司的順風順水顯然非一般公司可比。

這背後,自然和顯赫的背景密不可分:一出生就口含金鑰匙,成長路上又有金主爸爸平安集團一路保駕護航、極力呵護,換誰誰不樂意!

翻看公司客戶構成,

前五大無一例外,都是金主爸爸平安系的關聯方: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銀行、平安健康險是平安集團的附屬公司,而陸金所是平安的聯營公司(但在2018年報的關聯方交易中未予披露)。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前五大客戶佔比自2016年以來基本維持在40-50%之間,顯然,要頂半邊天,還得靠你爸。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這裡有個小插曲。

據公司披露,2018年,最大客戶佔公司總收入約26.7%,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最大單一客戶貢獻的收入為8.91億元。

公司披露的與關聯方的重大交易顯示,公司最大的單一關聯方客戶為平安壽險。根據是否達到收入確認節點,2018年的合同負債(尚未確認)和收入(已確認)總金額為7.46億元。換句話說,公司來源於第一大客戶的收入作為這當中的一部分,正常不會大於7.46億元。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第一名就是平安壽險,那麼這兩種披露方式出現的至少1.5億的差值如何解釋?

如果不是,那這第一大客戶究竟是誰?排除已披露的這四家前五大就只剩下陸金所了。

難道它能成為分量最重的客戶?

可能性極低。因為陸金所2015-17年對公司收入的貢獻依次分別為0.0%、0.1%、0.4%,對應2017年收入貢獻僅為747萬元。忽然放大100倍向公司採購,你們覺得可能咪?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二)業務廣撒網,核心居然是電商?!

與WebMD不同,平安好醫生的出發點並非是服務醫療從業人員——這完全可以從App平臺頁面特色看出端倪。

比如,風雲君作為一名曾經混跡於醫學院校的學渣,還是被App的內容震驚了……詞窮的風雲君只能用“不忍直視”四個字來形容內心奔騰而過的一萬匹草泥馬,滿眼都像是電線杆上的小廣告……

簡單刷幾十屏內容,模稜兩可卻熱鬧非凡:食療保健、夫妻生活、“小心”體、“才是真兇”體、“不能錯過”體、“千萬別搭配”體。

總結一句話,就是:除了專業性,幾乎要啥有啥……

事後,風雲君才琢磨過味兒來:這就是大媽跳廣場舞的地方啊,要的就是這種休閒娛樂的趕腳。跑到這兒來,還要啥自行車!關掉App壓壓驚。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還是看公司的財務經營數據怎麼說。

2015-18年,公司營收從2.8億元猛增至33億元,CAGR達到129%。翻看過海外頂級科技公司的風雲君意識到,這種每年再造一個新公司的成長速度,能把臉書、谷歌、亞馬遜之流秒成渣渣。

從收入構成來看,公司的業務分為四大項: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和互動。

1、健康商城

這當中,健康商城的收入在2015年僅佔1%,但經過接下來3年的努力,2018年,已經佔總收入的56%,躍居收入貢獻第一大來源。

該業務2016年同比增32倍,2017年增13倍,2018年增108%,在體量和速度的雙重作用下,也把整個公司的收入增速拉高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程度。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另外,健康商城包含自營業務和平臺業務兩種,主要區別在於前者要面臨存貨風險,但GMV和收入基本等同;後者則不構成存貨風險,公司按佣金抽成收取平臺服務費。

根據披露,佣金費通常佔銷售額的4-10%。

那麼,我們來做個簡單的數學驗證。

首先,2018年GMV為29.7億元、收入為18.6億元,那麼可以簡單求解二元一次方程,得到自營銷售額佔總銷售額比重大致在60%(59%-61%)。

同樣,我們看過去三年的情況大體如下,自營平臺顯然在最近兩年開始唱主角,GMV貢獻比例均超過一半。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繼而我們可以求得,2018年,18.6億元的收入中,自營貢獻了17.8億元,佔比96%,而這部分收入的確認是要以承擔存貨風險為代價的。

那麼,公司的存貨佔當期自營收入的比重為多少呢?2018年為2.2%,而2017年則僅為0.8%。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如此之低的存貨水平正常嗎?為了做一對比,風雲君選取了兩家業內頂尖的以自營為主的電商平臺,京東和唯品會。

由於2018年報尚未披露,我們以2016-17為參照,可以看出兩家公司的存貨水平在10%附近,其中京東為12-13%,而唯品會由於商品品類集中,SKU有限,存貨比例低一些,為9-10%。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顯然,平安好醫生的電商業務在飛速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承擔相應的存貨風險水平,這種低庫存水平顯然是難以為繼的——總不能一直指望金主爸爸從搖籃到墳墓全程呵護吧?

你總得邁開腿,鬍子拉碴地從搖籃裡爬出來,面對外面的世界吧?

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以2017年為例,近9億的電商收入中,平安集團和其他客戶大約能做到五五開。

事實上,風雲君還是不解,平臺上銷售的幾乎所有產品都很難說有獨家性,加上公司沒有在配送和物流上有任何優勢,可以說是“人有我無、我有人精”,這“健康商城”到底是如何構築競爭優勢的?誰來給解釋一下下?

當然,耍賴皮不算:你要是上來就說“我爸是平安”,你還真能噎死幾十個研究員。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2、消費型醫療

作為公司旗下第二大業務線,消費型醫療業務線2018年收入9億元,佔總收入的27%。

但這究竟是個啥東東呢?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公司表示,這是整合線上線下服務網絡,為用戶提供的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主要產品和服務是體檢、醫美、口腔、基因檢測等標準化服務組合。

2018年,消費型醫療收入同比增38%,主要就是因為體檢卡業務持續保持增長勢頭。

公司通過專業銷售團隊把醫療服務組合批發給公司客戶,或是通過健康商城和平安保險的個人銷售代理網絡零售給個人客戶。

而具體的服務組合則是公司委聘第三方供應商(例如體檢診所)向客戶提供的。顯然,公司在這當中扮演的是一家強勢的平臺中介角色。

怎麼強勢呢?

一般的中介只是雁過拔毛,收取平臺服務費。但是根據公司的判斷,綜合考慮了履約責任、服務定價權、存貨風險等因素後,因為公司擔任了消費型醫療服務的主要責任人,所以相關收益以全額法計入。

從公司披露的服務提供商概況來看,這些供應商總體上數量巨大、個體規模卻有限,這也為公司取得高毛利奠定了條件。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根據公司披露,2018年,與健康商城11%的低毛利、家庭醫生毛利率大幅下跌近19個百分點不同,公司消費型醫療業務毛利率穩定,近三年來也始終維持在46%附近,表現頗為亮眼。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由於商業模式先天的預收特性,該業務產生了大量的合同負債,也就是客戶預先購買了服務組合及健康商城卡,公司一方由此產生的履約責任但是尚未履約的金額。

2018年底,該業務線產生的合約負債佔到總合約負債的近70%,達到4.3億元。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在風雲君看來,健康服務供應商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在用戶端獲得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客戶,而這又涉及到諸多的博弈。

比如,大型企業本身完全可以KO健康服務供應商,找中間商沒有由頭;而中小型企業及個人則要根據談判能力,再決定是否需要中介;平安好醫生最有利的局面是拿到足夠低的折扣,在保障自身利潤水平的前提下,市場報價依然有吸引力;而對供應商而言,只要服務的單價高於變動成本,這買賣就值得做,但前提是不能對已有客戶造成衝擊,讓高利潤客戶邊罵娘邊遷移到低利潤端。

以上兩條業務線在2017-18年均貢獻了公司總收入的83%,是主營中的主營,足以給公司一個恰當的定位。

在風雲君看來,公司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家醫療健康產品和標準化服務的批發零售商城。

3、家庭醫生服務

該業務本來應該是醫療信息服務的核心業務,畢竟終於和“醫生”這個名字有了些許聯繫。奈何在2018年僅佔公司收入的12%,倒覺得雞肋了。

公司表示,家庭醫生服務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輔助下的自有醫療團隊提供的在線諮詢、轉診及掛號、住院安排及二次診療意見服務。

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四方面:為商業保險投保人提供家庭醫生服務;為個人客戶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就醫360”計劃;以及“企業360”訂購計劃。

顯然,最主要的變現途徑依然離不開金主爸爸的老本行——保險業務。買了平安壽險或健康險,用戶將有權自動享受家庭醫生服務。

公司向這兩大金主伸手要錢的場景很有趣:對於壽險爸爸,無論公司的服務是否使用、或者人數多少,每年固定交份子錢;對於健康險爸爸,按照每年每人為基準收取。

合同款項不可撤銷,不可退還……

看見沒,親生的,就得慣著!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這不,還是以2017年為例,2.42億的家庭醫生服務中,2.35億來自於平安集團!

就問你們服不服吧!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這項業務的最大問題在於:這樣的模式可以複製嗎?爸爸再慣著你,但是也就這一個爸爸,是不是?而對其他保險公司而言,競爭對手家的孩子要照顧嗎?

當然,公司也給出了一堆經營數據,比如自有醫療團隊人數、外部醫生數量等,來證明自己早就不睡在搖籃裡了,證明自己早就不叼奶嘴了,證明自己早就可以不用手指頭幫忙也能從1數到10 了。

霸特,風雲君認為參照意義不大,因為把這一業務線拎出來,無論是對標之前提到的兩項業務,還是對標該領域其他走專業化路線的公司,這些數據都太過於單薄。

舉個栗子,諮詢量能說明什麼、不能說明什麼?有諮詢質量的相關衡量指標嗎?有多少是AI獨立完成、沒有太多價值的諮詢呢?

風雲君就不吐槽公司還特意標註“外部名醫數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意味著什麼了……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說到AI,風雲君倒是想起了IBM旗下的Watson,從2015年4月成立獨立的Watson Health部門,到2018年裁員50-70%,進入2019年依舊難言樂觀,相關業務依舊是負面不斷,各個領域當年怎麼進去的現在還要怎麼出來。

這讓風雲君不禁又掏出了手紙,淫溼一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來源:healthitanalytics.com)

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想要把AI商業化運用在醫療服務領域,那還真不是一星半點兒的投入能夠辦得到。

那麼公司的研發投入如何呢?

在年報中,除了讓你知道有金主爸爸坐鎮、雙方五五開、根本不差錢兒以外,風雲君竟然未能找到任何財務數據披露!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在董事長致辭中,公司董事會主席王濤表示,公司的願景是致力於“讓每個家庭擁有一個家庭醫生”。

初看這話,似乎是一種富人尊享,風雲君也有使喚別人的一天麼?但再想想,雖然風雲君又窮又搓、又黃又賤,但怎麼可以讓一家商業保險公司擁有自己的基礎健康數據呢?

沒門兒!

4、健康管理和互動業務

主要是廣告業務,我們在WebMD部分已經詳細分析過,這裡不做贅述。

一頭是國內原研藥品種不多、廣告投放有限,另一頭這平臺恐怕對醫藥行業專業人士吸引力相當有限。所以,廣告收入規模只能依賴平臺上的大眾流量了。

公司2018年MAU為5470萬人,同比增長85%,帶動該業務板塊收入達到1.57億,但體量依然較小。

好了,到此打住。用一句話來形容,公司當前的策略就是廣撒網。

風雲君也算是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但是這種一上來就“全都要”的架勢還真見得不多。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作為消費者,風雲君當然拍手歡迎這樣的折騰,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錢,多個平臺多個選擇,沒準兒還能去薅兩把羊毛,何樂而不為?

折騰當然要有資本,這正是公司最大的優勢,真不差錢兒!2018年年底,賬面現金加定存總計近95億元。

對公司來說,錢不是問題,問題是這錢到底該怎麼花。畢竟,當前還沒有跑出一個核心商業模式,從而可以用這些錢快速夯出一條護城河來。

所以,這種四處撒網的方式,在風雲君看來更多是無奈之舉。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總結

醫療信息服務業目前仍然是風投圈兒公認的風口之一,只要一提到醫療健康產業這幾個大字,那市場空間就能讓不少人原地高潮。

問題在於,醫療服務作為整個醫療衛生體系的一部分,如何向相關各方勾勒出較為清晰的責權邊界一直以來都是高難度動作。比如,什麼領域可以向產業資本完全開放、有限開放、或是堅決不得開放?

產業資本運用得當,可以提升體系效率,降低醫療成本;但是資本向來不是為了滿足蠅頭小利而來,它想要的往往是個人基礎健康信息這一核心隱私,並在生命和健康信息的基礎上去構建一整套賺錢模式。

所以,在這一領域,風雲君更認同世界各發達經濟體的監管態度,從嚴監管、再三謹慎,因為讓渡公共利益換來的所謂創新從來都不是真的創新。

無論是WebMD還是平安好醫生(家庭醫生服務業務),都證明了這個新興行業的艱難,也似乎已經證明了一個事實:想要藉助資本的力量,用短平快的方式實現業務爆發式增長,行不通。

在這裡,耐心、耐力比什麼都可貴。

這就是在醫療圈兒混最大的領悟。


做空報告被平安好醫生“正式報案”:心虛,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風雲APP

買股之前搜一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