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制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在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不懈努力之下,作為納粹黨的“私黨武裝”的黨衛軍從希特勒的“御林軍”逐漸演變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與國防軍並駕齊驅的中堅力量。整個二戰期間武裝黨衛軍的總兵力接近60萬人,共籌建45個師,實際建設完成的有38個師。


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師師徽

1943年2月德國官方宣佈將建立名為“希特勒青年團”的師級作戰單位,併為此舉辦了師徽設計比賽,並最終確定將黨衛軍的閃電標誌“S”與第一希特勒旗隊師師徽中的“鑰匙”結合的師徽標誌。而該師的基幹力量也來源於黨衛軍第一“旗隊”師的老兵。

1943年該師正式組建,在納粹強大的宣傳機器下,大量的青少年瘋狂的湧入報名處,該師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完成了組建。初期該師以裝甲擲彈兵師建制進行訓練,但是很快希特勒親自批發了將該師提升為裝甲師的批示,並被命名為: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該師是德國所有建制武裝中平均年齡最小的部隊,組建時間該師成員的平均年齡不足18歲。換個說法,該師就是由16000名狂熱的德國高中生組成納武裝。

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該師組建初期,德國上層(特別是國防軍)是非常反對的,理由其實很簡單,戰爭不是靠著激情就能夠獲勝的,缺乏戰鬥技能的軍隊無異於炮灰,而且該師還要佔用新式坦克資源(這是主要原因),但是希特勒給與了該師非常大的關注,因此該師最終能夠建成裝甲師完全是希特勒關注的結果。

盟軍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覺得這是一件既可笑又瘋狂的事情(後來證明瘋狂但不可笑),包括盟軍在內的很多人都忽視了這群青少年思想的極度狂熱所帶來的巨大潛能。

為了儘快提升新兵的戰鬥力,黨衛軍從前線調撥第一黨衛軍“旗隊”師中的老兵作為“青年團”師的基層軍官帶隊訓練,訓練內容也與實戰相貼合,不談規則,只演練戰鬥技巧,年輕人的可塑性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該師雖然缺乏戰鬥經驗但並不缺少戰鬥技能。

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1944年3月,該師以預備服役的身份移防諾曼底卡昂地區,為可能到來的盟軍登陸作戰做戰鬥準備(這個可能很快便成為了現實),該師除了反坦克團尚未獲得足夠裝備之外,其他建制基本齊裝滿員。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戰役爆發,該師獲得命令開赴一線,首先該師向盟軍加拿大舍布魯克燧發槍團發動進攻,攻擊剛剛開始不久,“青年團”師利用該師所裝備的優勢坦克、火炮以嫻熟的攻擊技巧擊毀超過25輛謝爾曼坦克,順利將該團擊退。但很快加拿大舍布魯克燧發槍團剩餘部隊在艦炮與空軍的強有力的支持下抵住了該師的進一步進攻,“青年”師無奈撤退。

6月8日,“青年團”師調整進攻計劃,以一個團的兵力向加拿大鎮守的村落髮動強有力的突襲並迅速擊潰加拿大防守部隊,在加拿大軍防區與英軍防區的中間打開突破口,但是很快該師遭遇盟軍強大的炮火回應。

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加拿大雷吉納步兵團在盟軍強大的火力優勢下“補位”堵住“青年團”師的突破口,該師無力與盟軍的制空權想抗衡,再次撤退。

在此次攻防中雙方都遭受龐大的傷亡,同時“青年團”師在此次戰鬥中犯下了屠殺戰俘的反戰爭行為。

“青年團”師憑藉兇狠的戰鬥力給盟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在部分區域取得了戰術勝利,但是在盟軍強大的海空優勢下,該師無法取得進一步的戰果,也不可能完成將盟軍趕下海的最終任務,此時的諾曼底戰役已成定局。

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即便如此,該師依然在卡昂地區堅守了一個多月,雖然盟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火力強度上都對該師形成壓倒性優勢,但“青年團”師直至撤退之前一直都在牢牢的掌控著卡昂防線的陣地,並在此對盟軍造成可怕的傷亡代價。該師在堅守卡昂期間,曾下達命令:不接受俘虜。(簡單的說,就是殺!)這條命令成為該師最大的汙點廣為詬病。

7月19日該師終於得命令撤離卡昂做短暫的休整,此時“青年團”師傷亡已高達12000多人,喪失了3/4的戰鬥力。

8月初,“青年團”師接到抗擊加拿大第一軍的命令,以僅剩的60輛坦克面對加拿大軍的600多輛坦克。即便在這樣極端劣勢的情況下,該師依然保持這超高的戰鬥熱情依靠坦克的性能優勢以及有效的戰術阻擋加拿大軍隊繼續前進,為其他德軍部隊爭取更多的時間。

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1944年9月,該師已減員至不足2000人,喪失了幾乎所有的裝甲車輛,已無戰鬥力可言。該師不得不離開了前線轉移到德國後方休整補充。

1944年12月該師重返前線參與“突出部戰役”,“青年團”師進入戰場與駐守艾森伯恩的盟軍遭遇激戰,新補充的“青年團”師戰鬥力已無法與組建之初相比,該師雖然盡最大努力,但最終未能突破盟軍防線,後轉入防禦作戰。

1945年2月,該師調往東線戰場投入到攻擊一個由蘇軍於多瑙河附近組成的堅固突出部防線的戰鬥。“青年團”裝甲師與“警衛旗隊”裝甲師頂住蘇軍強大的炮火成功摧毀了蘇軍的堅固防線。

1945年3月該師參加代號“春季覺醒”的戰略行動,但是該行動在蘇軍強有力的反擊下被迫中止,該師雖然嘗試繼續進攻但被蘇軍頑強的防禦阻止。無奈該師放棄進攻並擔任撤退行動的掩護任務,該師倉促間組織的防禦在蘇軍兇猛的衝擊下艱難的支撐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卡昂之魂:第十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4月該師從維也納撤退並最終抵達奧地利林茨。5月8日,該師剩餘的部分向美軍投降。但直至投降,該師依然拒絕在車輛上懸掛白旗,理由是這有辱人格。

“希特勒青年團”師雖然從投入戰場到戰爭結束尚不足1年,但經歷的卻是德意志第三帝國最痛苦的階段。雖然從建立之初該師飽受非議,但在戰場上他們的表現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戰場上的對手巨大的傷亡就表明了該師無畏的戰鬥力。短短几個月,這支部隊在卡昂創造了奇蹟成為黨衛軍宣傳機器中的“卡昂之魂”,但該師也為了這個奇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和平年代的高中生,在戰爭環境中被塑造,狂熱的納粹思想者,頑強的戰鬥風格,亡命之徒,戰爭罪犯。這是那一時代的悲哀,也是歐洲大陸黑暗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