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文 | 懶媽

社恐(社交恐懼)這種病,不會真的要你命,但會給你大山一般沉重的壓力。

一個社恐障礙,要怎樣才能過得自在?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是直到成年以後,才大概想明白。

要想應對它,只要克服最常見的三個場景:

媽媽還是忍不住要嘮叨對嗎?沒關係,我早就長大了,我可以不聽她的話呀。

自己也有恨鐵不成鋼的時候是嗎?

很好,那就讓我們先分清哪些可以挑戰,哪些是本性難移,好好接納自己的本性就行。

工作需要,偶爾也不得不違背本性是嗎?

不要著急,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戴上面具,不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踏踏實實做自己。


想明白了以上三點,你將會從一個擰巴的社恐,進化成為一個躺平的社恐——

病雖然還是那個病,但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我曾經以為自己會舒舒服服的躺在這個圈子裡,一直到壽終正寢。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三年前,我生了一個娃。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根據我的觀察,當媽以後社恐患者的死亡速度,基本上符合正態曲線的分佈圖: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如上圖所示,大約三分之二的社恐患者會死於當媽的頭一年。

確切的說,從嬰兒降生的第一天開始,死亡的號角就已經吹響了。

想象一下,你跟一個新生兒同處一室,他不會講話,不會笑,甚至連眼神都很難對焦......

這些當然沒什麼問題,真正要命的是,在這些以外,他還很容易感到無聊。

而你知道的,嬰兒一無聊,整個世界就開始焦躁。

哭、鬧、大聲哭、用力鬧.......

於是你不得不想盡辦法和他尬聊——

你開始主動開展社交。

寶寶你好呀,已經睡飽對了嗎?那我們一起來乾點什麼事兒吧。


你開始練習怎樣藉助道具、甚至藉助你自己。

看媽媽手裡的新搖鈴,動起來好不聽好聽?噢,對我袖子上的這顆釦子更感興趣啊,那給你摸一摸,看是什麼樣的手感?吐泡泡好玩兒嗎?我也來吐一個,咱們倆來比賽吧……艾瑪,真不好意思噴到你臉上去了啊,有沒有嚇到?來媽媽給你擦擦……

看看,曾經的死穴,就這樣漸漸變成了新的技能點。

並且自從學會了不要臉。

只要擁有一個娃,就能促使我們在戲精的路上越走越遠,社恐障礙自然也就消失不見。

所以朋友們,是偉大的母性讓我們覺醒嗎?

不,是濃濃濃濃濃濃濃濃濃濃的求生欲。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所以在當媽的頭一年,對內的第一回合,就倒下了三分之一的社恐患者。

另外那三分之一,則死於對外。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自從生了小孩,整個世界都好像變得聒噪起來——

三姨媽聽說你計劃要全職,立刻跑來家裡跟你媽輪流嘆氣:

讀了那麼多年書啊,就看個孩子多可惜。

對門愛逗小孩玩兒的二大爺,每一次都要鄭重其事地告訴你:

男孩還怕羞,你們可得多找機會讓他鍛鍊鍛鍊才行。

就連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會苦口婆心的不停對你展開教育:

這麼大了怎麼還用尿不溼呢?

這麼冷怎麼不給孩子多穿一點呢?

這麼髒怎麼就能放手讓孩子去玩呢呢呢呢呢呢呢呢……

不過老實講,如果單單只是聒噪,其實還是可以忍得下去。

畢竟我們社恐的一大能力,就是假裝耳朵有問題。

然而等到對方直接跟小孩探討起二胎,給你還沒到半歲的小孩夾過來又鹹又辣的菜,用盡全力把你的小孩逗到大哭起來,你就會知道:

跟這些相比起來,什麼上臺發言,什麼拜訪客戶,以前的陣勢充其量只能算是模擬考。

相信我,朋友,面對這樣的場合,你不但會想要動口,還會想要動手。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闖過了頭一年還沒有被征服的,那肯定是社恐當中的優秀患者。

然而等待著我們的,不是領獎臺,也不是火箭班,而是這世上最權威的一句話:

“為人父母,當以身作則”。

俗話說得好,

龍生龍鳳生鳳,

社恐的小孩先天慫。

而為了小孩以後不慫,我們就得先把自己豁出去來用——

不知道怎樣交朋友是嗎?

沒關係,媽媽先帶著你混遍全小區的育兒群。

看見陌生人就開始打退堂鼓對嗎?

行行行,你殿後我打頭咱們倆雙劍合璧就天下無敵。

別人搶了你的東西還不給是嗎?

不要緊,媽媽這就讓你看看怎樣才是有理有據的維護自己……

對我們社恐來說,養娃的每一天,都是在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然後把我們變得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就此,我們可以這樣斷言,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大家的所有區別,可能只是在於,

有的社恐死得早一點,

有的社恐死得晚一些,

有的社恐死得悄無聲息,

有的社恐死得轟轟烈烈。

你可能會問,那極端值呢?就不考慮了嗎?

就算是正負三個標準差,也只能覆蓋99.7%的病友群呀?

朋友,別傻了。

熬過了頭兩年,還有親子活動家長群家委會家長志願者等等一系列驚喜等在前面。

我們的社恐,也不用再掙扎了。

早死早昇天。


沒有一個社恐,能活著熬過當媽頭兩年


作者 | 懶媽,本碩臨床與應用心理學,本行做心理諮詢,後來進了早期家庭教育這個行當,家有慢慢小朋友兩歲九個月,全職至今,主攻方向是“如何一邊帶娃一邊偷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