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理解輸入就是理解含義,下意識自動“獲取”外語的過程。

可理解輸入

可理解輸入就是首先理解含義,然後下意識自動“獲取”外語的過程。為了把你的外語學習速度加快,你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給自己創造可理解輸入的條件。

在火車上的那個晚上,我的中文之所以提高了很多,是因為那位乘警和我交流的過程,為我創造了“可理解輸入”的條件!他的手勢、表情、小圖片,都幫助我理解他表達的意思,因此我的潛意識有機會把聽到的中文和明白的意思記為一體。自然結果就是我學會了。

談到這兒,你或許已經開始明白,進入一個新國家的外國人,為什麼有一部分把外語學得很好,同時有一部分10年以後一句外語都不會?特別重要的區別在於,他們是否有機會遇到“可理解輸入”的外語學習內容,如果能遇到“可理解輸入”的外語內容,就能學會,遇不到就學不會。聽不懂就是聽不懂,而更麻煩的是,因為聽不懂,所以聽了也沒法記住!

可理解輸入就是理解含義,下意識自動“獲取”外語的過程。

第一次聽到“可理解輸入”這個概念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感到懷疑,經過這種下意識的學習方法,是否真的可以把外語學好。特別是需要考慮考試的人,都會懷疑用“可理解輸入”的方法學外語,擔心自己的考試分數會不會很差。其實,語言學家研究“可理解輸入”這個現象已經幾十年了,學術性的科學報告也特別多,明顯的結論是用“可理解輸入”的方法來學外語,效果遠遠超過使用傳統語言學習方法的結果。你可以參看下邊的表格,這是科學研究結果的數字報告。從表格裡可以看到在不同考試的情況下,傳統學習方法和“可理解輸入”學習方法的表現區別很大。很明顯的結果是,不管考什麼,或是語法、或是聽力、或是寫作等,“可理解輸入”的結果總是最好的。

其實,每一個人對“可理解輸入”這個現象都特別熟悉,因為我們都曾經體驗過,並且都有機會在周圍環境裡觀察到很多。比如,為什麼孩子可以把語言吸收得比較快?是否他們的大腦和成年人不一樣?實際上,最重要的差別在於小孩接觸新內容的過程,孩子們經常活在一個“可理解輸入”的環境,因此他們的潛意識可以不斷吸收單詞和說法。孩子就是這樣學會母語的。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小孩在家裡,媽媽說“吃飯”,同時動手模擬筷子把米飯塞到嘴裡的那個動作,並且多次重複“吃飯”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環境、包括媽媽的動作都在溝通一個意思,因此這個意思很容易明白,在已經明白意思的前提下,小孩在聽母語的聲音,所以很快把“吃飯”這個聲音符號和吃東西的概念結合在一起,最終就學會了。

小孩3歲左右,開始看動畫片、漫畫書等,他們用這種方式增強自己的語言基礎。孩子們在用這些方式的時候,肯定不是全都聽懂或全都看懂,可是,他們基本上明白意思了。在懂意思的前提下,生詞會自然進入他們大腦的詞彙庫,用這種方式,他們的母語每天越來越強、越學越流利。必須強調的是,孩子不一定直接明白生詞的確切含義,他們是在懂整個上下文的情況下,大概感覺到一個陌生字或詞是什麼意思,接觸多次後,明確了意思,自然就牢記了。

溫馨提示,你是否在為孩子的學習成績發愁,你的孩子學習成績是否一直停滯不前,那麼快按照下圖的方法,免費獲取學習方法吧,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學習吧.

可理解輸入就是理解含義,下意識自動“獲取”外語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