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

長春,簡稱“長”,是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是國務院定位的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

[1][2]

長春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蘊,是著名的中國老工業基地[3],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製作基地,有“東方底特律”和“東方好萊塢”之稱,同時還是新中國軌道客車、光電技術、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產業發展的搖籃,誕生了著名的中國一汽,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客車廠,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等。

長春市——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

長春曾是偽滿洲國首都。[4]居於中國東北地理中心,分別與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吉林市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2016年,長春共轄7區3縣(市),總面積20565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為753.4萬人,市區人口450.9萬人。[5]

2019年1月,長春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

人口結構

2017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48.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38.3萬人,三縣(市)人口310.6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為8.61‰,死亡率15.01‰,自然增長率-6.39‰。[20]

民族分佈

長春市有50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31.95萬,佔全市總人口的4.2%。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5個世居民族。有4個民族鄉:雙陽區雙營子回族鄉、九臺區胡家回族鄉、九臺區莽卡滿族鄉、榆樹市延和朝鮮族鄉。43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市級少數民族社團6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7家;市級朝鮮族群眾藝術館1所;鄉級少數民族文化站4所。民族中小學13所;民族醫院1所,民族鄉醫院4所,少數民族聚居村合作醫療點43個。

經濟綜述

長春交通

長春交通(5)

長春是近海沿邊開放城市,處於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核心區域。長春“十三五”期間,將加快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吉林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再打造先進裝備製造、生物和醫藥、光電信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和大數據等“六大”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長春經濟率先在東北地區從低速增長區間回到合理區間,經濟增速持續領跑東北四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被歐美多家主流媒體盛譽為“世界工業城市楷模”。[31][32]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3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5.1億元,比上年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175.2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3039.7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為4.8:48.6:4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47.0%、50.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6931元(按戶籍年平均人口數計算),比上年增長8.5%,摺合13361美元。[33]

長春空軍航空開放日飛行表演

長春空軍航空開放日飛行表演(10)

2017年,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1208.9億元,增長5.1%。全市地方財政收入450.1億元,增長8.3%,其中,稅收收入340.1億元,增長9.8%。地方財政支出875.7億元,增長13.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8.0億元,下降3.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8.7億元,增長1.8%;交通運輸支出49.1億元,增長126.3%;農林水支出101.4億元,增長76.5%;住房保障支出30.2億元,增長14.0%。[34]

2017年,全市新登記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同比分別增長9.5%和32.3%,平均每天生成市場主體598個、企業144個,全市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9%,民營經濟佔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35]

2017年,長春科技大市場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200億元,比2016年翻一番,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由第14位升到第8位。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戶數分別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累計超過1100戶,平均每天新設企業超過100戶。各類創新創業基地發展到236個,在孵企業超過1.4萬戶。[36]

2017年,長春推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3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313個,分別比上年增加161個和28個。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0%、20%和15%左右。新增工業產值超百億企業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戶。新引進央企和國內500強企業5戶,實際引進內外資分別增長17%和14%。工業用地出讓量、建設用地徵收量分別增長42%和62%。[37]

長春國家級園區

長春新區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東北開放開發先導區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

第一產業

長春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總產量、人均佔有量等指標長期位居全國大城市首位,下轄的兩市一縣均名列全國10大產糧縣行列,其中榆樹市多年位居榜首,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長春是首個“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中國優質粳米之都,長春大米聞名全國。[40]

2017年,長春市第一產業增加值315.1億元,比上年增長3.8%,產業結構佔比為4.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8%。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74.2億元,增長3.2%;林業增加值2.1億元,增長3.4%;牧業增加值135.8億元,增長4.8%;漁業增加值3億元,增長7%;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9.2億元,增長3%。[41]

第二產業

中國一汽

中國一汽(2)

長春是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是新中國汽車、軌道客車、光電信息、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工業發展的搖籃,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42]、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43]是長春的著名企業。2017年,長春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工業總量居東北第一。[44]

2017年,長春市第二產業增加值3175.2億元,增長7.5%,產業結構佔比48.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7.0%。

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54.6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421.1億元,增長7.5%;重工業實現增加值2233.4億元,增長9.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1258億元,增長10.4%;集體企業實現增加值1.1億元,下降20%;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1055億元,增長7.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增加值330.5億元,增長8.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增加值10億元,增長19.4%。

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357.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汽車製造業完成產值6015.7億元,增長11.6%,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8.1%;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產值1281.7億元,增長6.2%,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2.4%;生物與醫藥工業完成產值186.2億元,增長19.3%,佔1.8%;光電子信息工業完成產值160.1億元,增長18%,佔1.5%;建材工業完成產值713.4億元,增長12.6%,佔6.9%;能源工業完成產值576.3億元,增長4.9%,佔5.6%;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844.1億元,增長7.9%,佔8.1%。產值前30戶重點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938.1億元,增長9.7%,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7%。

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利稅總額1353億元,增長0.6%;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772億元,增長3.8%。

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1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總產值1279.9億元,比上年增長8.1%。[41]

第三產業

長春五環體育館

長春五環體育館

2017年,長春市第三產業增加值3039.7億元,增長9.0%,產業結構佔比46.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0.2%。[45]

國內貿易: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590.3億元,增長9.1%。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249.8億元,增長10.5%;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340.5億元,增長6.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32.5億元,增長20.5%。其中: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4.8億元,增長12.1%;限額以下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97.7億元,增長21.3%。

對外經濟: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5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進口822.6億元,增長1.8%;出口129.8億元,增長2.8%。在出口企業中,一般貿易企業出口96.3億元,增長10.1%;加工貿易企業出口32.8億元,下降13.3%。

旅遊經濟:全年來長旅遊人數達到7827.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8%。其中,接待入境遊客4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接待國內旅遊者7781.3萬人次,增長16.9%。全年旅遊總收入1618.3億元,增長20.7%。旅遊外匯收入35602.2萬美元,增長3.5%。

會展經濟:全市共舉辦規模以上會展活動148項,展覽面積28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0.2%和10.3%。展會直接收入62億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收入5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2%和11.5%。

金融證券保險:全市擁有銀行信社類金融機構49家,保險公司34家,證券公司2家,證券公司分公司28家,證券營業部89家,上市企業24家。

公路運輸

2017年,全市完成道路新建和擴建長度22.63公里,全市道路總面積達到7117.8萬平方米,道路長度達到3617.7公里。[41]

長春公路

國道102國道302國道334國道

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G1)琿烏高速公路(G12)長深高速公路(G25)

長春繞城高速公路(G0102)撫長高速(S26)

客運站長春客運中心站長春凱旋公路客運站長春高速公路客運站

鐵路運輸

長春是全國的重要鐵路樞紐城市、“一帶一路”北線重要節點城市。2017年10月13日,長春國際港暨中歐班列(長春-漢堡)正式開通。長春國際港依託長春鐵路綜合貨場建設,是東北最大的一級鐵路綜合物流基地。[62]

長春北站、長春南站僅供列車員乘降或辦理貨運業務。

長春鐵路

鐵路線路京哈線長濱線長大線長圖線長琿城際鐵路

哈大高速鐵路長白快速鐵路長雙煙鐵路遼長鐵路

火車站長春站長春西站龍嘉站德惠站九臺站

航空運輸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4)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前身是長春大房身機場,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現機場於2005年8月正式通航,位於長春東北部的九臺區龍嘉鎮,為民用4E級機場,是中國東北地區四大國際機場之一、東北亞區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樞紐、我國主要建設的幹線機場,總面積7.3萬平方米,有1座航站樓,22個機位,1條3200米的跑道。龍嘉機場實現高速鐵路和機場無縫銜接。二期工程正在擴建當中,預計2018年7月完成並投入使用。[64]

截至2017年底,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共有37家航空公司累計運營航線150條,通航城市73座,初步形成了輻射國內、佈局東北亞、連接東南亞主要國家和俄羅斯地區重點城市的空中交通網絡。2017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全年保障航班8.57萬架次,運送旅客1166.29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7.66%和22.85%,運輸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增速位列東北四大機場第一。2017年11月13日,龍嘉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正式躋身“千萬機場俱樂部”。[65]

市內交通

公交

長春是“公交都市”,公交運營車輛近4000臺,運營線路將近200條(含各類支線和區間線),線路長度2539公里,年客運量4.08億人次。[66]

出租車

長春出租車行業發達,出租汽車總量、人均出租車佔有量以及出租車行業對經濟貢獻率均居於全國前列,其中人均出租車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公共自行車

2016年9月22日,長春開通了公共自行車服務,共設54個站點,約有2000輛自行車。[67]

軌道交通

長春軌道交通

長春軌道交通(22)

【主詞條:長春軌道交通】

長春軌道交通包括長春地鐵、長春輕軌和長春有軌電車。截至2018年8月,長春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有6條,共設車站105座,運營里程約100.75公里。[68]

截至2018年8月,長春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4條(段),包括軌道交通8號線、9號線,以及其他線路延伸線(如2號線西延線、3號線東延線),在建里程近70公里。至2023年,長春市軌道交通線網將由12條線路組成,線網總長度341.62公里。

截至2017年10月,長春軌道交通年客運量6497.66萬人次,日均客運量21.37萬人次,日最高客運量36.95萬人次。(客運量數據不含有軌電車系統)

長春是中國第一個有地鐵規劃的城市(1939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五個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2002年)。[69]

長春軌道交通

地鐵長春軌道交通1號線長春軌道交通2號線

輕軌長春軌道交通3號線長春軌道交通4號線

有軌電車長春公交54路長春公交55路

建設中長春軌道交通8號線長春軌道交通9號線

長春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線長春軌道交通3號線東延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