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蘇東坡(之五),金榜題名金鑾殿得志

小說: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蘇東坡(之五),金榜題名金鑾殿得志

這次考試,輕鬆過關。然後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面試,回答有關政治的問題,最終以第三等被錄取(制科考試分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是虛設,不授予,因此第三等就是最優等)。

自宋以來,制策能夠進入三等的,只有兩個人。蘇軾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據說叫吳育。而且蘇軾是“第三等”,吳育是“第三次等”。

這次考試,讓蘇軾被提拔為大理評事、鳳翔府判官。較之於之前的主簿職位,身份上升了不少。

大宋嘉佑六年(公元一千零六十一年),十二月。蘇軾有汴京出發,到鳳翔去上班。蘇轍則留在帝都,照顧已經擔任朝廷編修禮書的父親。

這一次,是兩兄弟這輩子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別離。別離之際,他在馬上賦詩一首《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覆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悽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這一次,蘇軾的官職是判官。這個判官和大家的直觀理解有所不同,全稱實際是“籤書判官廳公事”,屬於知府的副手。一般都是被知府用來吼著耍。但這位知府宋選同志很有人情味,因為蘇軾是文化名人,所以對他特別照顧。蘇軾對這個工作,也是很快上手。所以,二人配合十分愉快。

第二年,宋知府安排蘇軾到地方上宣傳貫徹朝廷因為水災而特別頒發的針對囚犯的特赦令。蘇軾在完成公務的同時,順便遊山玩水(體察民情)。留下了大批作品。

比如最有名氣的《鳳翔八觀》,包含了《石鼓歌》、《詛楚文》、《王維吳道子畫》、《維摩像》、《東湖》、《真興寺閣》、《李氏園》、《秦穆公墓》等八處名勝古蹟。為此,他專門寫了個敘:

鳳翔八觀詩,記可觀者八也。昔司馬子長登會稽,探禹穴,不遠千里;而李太白亦以七澤之觀至荊州。二子蓋悲世悼俗,自傷不見古人,而欲一觀其遺蹟,故其勤如此。鳳翔當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來此八觀者,又皆跬步可至,而好事者有不能遍觀焉,故作詩以告欲觀而不知者。

大宋嘉佑八年(公元一千零六十三年),蘇軾的老鄉、青神縣的陳公弼接替宋選,擔任鳳翔知府。照理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再加之他算是蘇軾的長輩,應該倍加照顧才對。但這個老陳,卻是十分的不友好。

以前同事們都尊稱蘇軾為“蘇賢良”。這位老陳一到任,就不準大家再這樣叫。敢叫?暴打一頓再說。蘇軾找陳縣長彙報工作,一般都要等個半天。最為老火的是,蘇軾寫的材料,這個陳縣長都要修改好多處,逼得必須修改好幾次才能交脫。還有一次,因為蘇軾沒有按時開會,還遭了一次罰款。

二十八歲的蘇軾,表示各種不服。

這年,這位陳縣長在自己的後花園搞基礎設施建設,弄了一個凌虛臺,要求蘇軾作記。

這就是著名的《凌虛臺記》(五百零七字)。

按照既往的常規寫作套路,應該在文章中對領導各種歌功頌德。但蘇軾沒有這樣弄,反而用了很多文字,寫那些比凌虛臺壯觀堅固的宮殿,沒有多少年就倒臺那種。

感覺是在諷刺這位陳縣長。但以蘇軾的文采,咋可能如此膚淺呢?他由這個臺子的地勢高,寫到了人生應該有所作為,要超越名利和虛無。正所謂:

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很奇怪的是,這位陳縣長不但竟然沒有怪罪蘇軾,反而安排人,一字不改,把這篇文章刻在了石頭上。

蘇軾才發現,這位老陳原來是擔心名利太暴力而把握不住自己,故意的不給面子。這位老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在鳳翔工作了三年,蘇軾盡心盡力,恪盡職守。針對實際情況,他向宰相韓琦等高級領導幹部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比如改變攤派,減輕群眾負擔。比如講官府壟斷的物資交給群眾市場交易。深受群眾愛戴。

他在城東北修了一座亭子,竣工的時候,連續下了幾天雨。蘇軾就取名為《喜雨亭》,並寫了一篇十分有名的《喜雨亭記》(四百六十三字)。第二段寫道: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佔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大宋治平元年(公元一千零六十四年),蘇軾任滿,回帝都述職。

當時的首席執行官是宋英宗趙曙。他老早就聽過蘇軾的名號,打算把他安排在翰林院工作。但宰相韓琦有點瞧不起蘇軾,建議皇帝不能亂了規矩,應該按常規考試。

皇帝有點生氣,說:“不曉得他的才能,才要考試。像蘇軾這種,還需要考試?”

韓琦還是堅持不同意。皇帝鑑於他的老幹部,也就依了。結果,蘇軾在考場上寫了兩篇論文,都被評為三等。這下沒人反對了,被錄取到直史館,負責管理登聞鼓院,大約相當於國家信訪局長,負責接收幹部群眾提交的意見建議和軍事情報以及信訪件等。

這一年的五月二十八日,蘇軾的妻子王弗,不幸病逝。年僅二十七歲。全家無不哀婉。

蘇洵找蘇軾談話:“你妻子一輩子辛苦,照顧你母親直到去世,料理了你母親的後世,並長期服喪。她還陪你到他鄉工作,照顧你,養育孩子,十分不易啊。你一定不要忘記她,要把他安葬在你母親的身邊。”

沒想到,在妻子王弗病逝不到一年,大宋治平三年(公元一千零六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蘇軾的父親,蘇洵也撒手人寰。享年僅五十八歲。蘇家又一次陷入傷痛中。

皇帝親自下詔,賜蘇家許多財物。蘇軾堅辭不受,請求皇帝贈與父親一個名義上的官職。皇帝於是特贈光祿寺臣,並安排有關部門將蘇洵靈柩送回眉山安葬。韓琦贈銀三百兩,歐陽修贈銀二百了,蘇軾都謝絕了。

朝中高級幹部,為蘇洵作哀辭的,就有一百多人。

蘇軾辭去官職,和弟弟一起送父親回鄉,並將妻子王弗遷葬。父親被安葬在了老翁泉邊,墓誌銘為歐陽修撰寫。王弗被安葬在附近,墓誌銘為蘇軾撰寫。

荒冢又添兩新墳,好不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