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怕了?用公權力恫嚇“西進”群體,就為“反制”大陸?

楊晶華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儘管兩岸官方交流機制停擺,但兩岸學生的教育交流仍熱度不減,尤其在大陸推出系列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相關政策後,臺生“西進”出現新一輪的小高潮。蔡當局為自身的政治利益,多番為兩岸良性交流設置障礙。

蔡英文怕了?用公權力恫嚇“西進”群體,就為“反制”大陸?

日前,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地區大陸委員會公開表示,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違規為臺生赴大陸介紹就學、代為招生的業者,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0萬新臺幣以下罰金。大陸教育機構或招生廣告亦不得在臺播映、刊登,業者的公開網頁已涉及違法廣告,可處10萬到50萬新臺幣的罰金。蔡當局為臺生“登陸”熱降溫的意圖已昭然若揭。

蔡英文怕了?用公權力恫嚇“西進”群體,就為“反制”大陸?

然蔡當局如此“不自信”的表現,也直接或間接反映出幾個重要的面向:

一是大陸以“利民”為重要導向,著力打造兩岸合作共贏機制,強力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政策確實打動了臺灣民心,產生強勁的磁吸力,也震動了蔡當局,引發其高度恐慌。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大陸發展的硬實力與軟實力都能夠為臺灣民眾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更豐厚的薪資與待遇,更適宜的就學、就業、創業環境,而臺灣地區仍面臨低迷不振的經濟困境與錯綜複雜的選戰迷局。“低薪資、高失業、高房價”的局勢,已嚴重削弱其吸引力。

蔡英文怕了?用公權力恫嚇“西進”群體,就為“反制”大陸?

二是蔡當局 “戰略定力”的缺失緣於執政實力的羸弱。針對“留才、攬才”難題,蔡當局並沒有真正從臺灣民眾的利益出發,採取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改變現有的結構性矛盾,強化臺灣地區的傳統優勢,而是仍舊沉浸在政治謀算中,企圖通過黑化大陸的誠意與善意,利用公權力恫嚇“西進”群體來反制大陸的融合政策,併為兩岸良性交流設置各種障礙,加強重重“封鎖”,以阻止兩岸民眾的互動。歷史的經驗已充分驗證,封閉絕非解決發展難題、提升凝聚力的良策。

蔡英文怕了?用公權力恫嚇“西進”群體,就為“反制”大陸?

三是蔡當局若不及時做出路線調整將與民意漸行漸遠。對大陸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反應來看,眾多的臺灣民眾是樂見的,甚至是欣喜的,而蔡當局則是強烈反對的。蔡當局與民意已出現一定的互逆態勢。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除了配合整體戰略的要求以外,是基於兩岸經濟、社會交流發生“瓶頸”,受到阻滯或較難深入的境況下提出的,側重以大陸為主導,與臺灣民眾共享發展紅利。在這樣的背景下,從蔡當局的種種反應,可見其非常擔心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從而竭力阻止此發展態勢,以維持其在兩岸關係中的“高存在感”。蔡當局如堅持逆民意而行,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也勢必會遭到民意的強烈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