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曾創造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器官移植之父,遺願是捐贈自己的器官

4月16日,中國器官移植開創者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夏穗生教授辭世,

享年95歲。按照夏穗生教授的遺願,家屬簽署遺體捐獻協議書,並向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出100萬元用於醫學研究。

致敬!他曾創造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器官移植之父,遺願是捐贈自己的器官

夏穗生教授祖籍浙江,1924年4月17日出生於浙江餘姚,1949年畢業於原上海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歷任武漢醫學院附二院(現同濟醫院)腹部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外科教研組主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衛生部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委,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委,中華實驗外科主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學組評議員。任我國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OTC)顧問委員。任同濟醫院教授、主任醫師、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首批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器官移植研究所名譽所長。任全國肝移植協作組組長、重慶醫科大學客座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三院移植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山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學術顧問、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顧問、國際外科學會中國部委員、《移植·中文版》榮譽主編、《海峽兩岸外科醫學會》第一屆醫學會榮譽會長。

墾荒拓野 揮下中國器官移植第一鏟

在醫學界,器官移植被譽為"醫學之巔"。對於不少終末期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而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器官移植尚是一片未被墾拓的荒土。夏穗生揮下了第一鏟。

上世紀50年代,年輕的夏穗生從同濟醫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醫生。確定研究方向時,他義無反顧選擇了外科。走出同濟醫科大學校門沒幾年,他就嫻熟地掌握了直腸、肛門等手術技術。後來,年富力強、意氣風發的夏穗生在妻子鼓勵下,決心挑戰當時外科手術的最高峰——器官移植。 1958年9月10日,夏穗生將一隻狗的肝臟移植到另一隻狗的右下腹,術後,這隻移植了肝臟的狗存活了10個小時,這讓夏穗生興奮不已。而此前不久,國際上已經實施過犬類同種異位肝臟移植實驗。夏穗生的這次嘗試,是國內首次肝臟移植的探索,與國際醫學前沿探索不謀而合。

1963年,美國施行了世界首例人體原位肝臟移植手術,患者存活時間為7天。消息傳來,夏穗生立即查詢外文資料,但手術方對核心技術隻字未提,這意味著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想要實現突破,只能靠自己。

致敬!他曾創造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器官移植之父,遺願是捐贈自己的器官

1965年,武漢醫學院腹部外科研究室(即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前身)成立,夏穗生任副主任。1972年,夏穗生作為肝移植小組組長,和楊冠群、朱文慧等同事一起,4年裡開展了98次分解手術和130條狗的肝移植實驗。經過大量的實踐與改進,夏穗生和組員們終於將肝移植手術核心模式確定下來。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自主掌握哺乳動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術,為之後器官移植在人類身上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1977年12月30日,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患者在夏穗生手下接受了肝移植手術;不久後,一位男性患者也接受了肝移植手術,存活264天,創下了當時國內肝移植存活時間最長的紀錄。中國人體器官移植事業就此起步。

其後,他把視野投射到其它器官移植上,不斷創下新紀錄:1984年,成功進行中國首例胰腺移植;1989年,在中國率先開展親屬活體脾移植;1995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

甘為人梯 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

"器官移植的未來在年輕人。"這是夏穗生常說的一句話。

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陳知水教授曾是夏穗生的碩士生、博士生。陳知水回憶,夏穗生一生熱愛學術,92歲時因為腦梗只能臥床,在此之前,他一直堅持參加學術活動和撰寫論文。他對待學生很嚴格,一旦學生犯了錯誤,他會收起平時和藹可親的笑容,批評起來非常嚴厲毫不留情,甚至把已經是主任醫師的學生訓得掉眼淚。

陳知水清楚地記得,他1999年首次主刀肝移植手術,75歲高齡的夏穗生專程趕來在手術檯邊坐鎮,鼓勵他:"安心做手術,失敗了我來擔責任。"5個多小時的手術,夏穗生一直沒有離開。"我當時只有33歲,是最年輕的器官移植手術的主刀醫生,夏老不僅把難得的手術機會給我,還鼓勵我大膽手術。"陳知水錶示,夏穗生甘為人梯,樂於為年輕醫生搭平臺、當人梯,培養了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贏得了學生們的敬愛。如今許多學生已經成為了各大醫院的學術帶頭人。

致敬!他曾創造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器官移植之父,遺願是捐贈自己的器官

武大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移植醫學中心主任葉啟發曾是夏穗生的學生。提起老師,葉啟發說的最多的就是"治學嚴謹"和"淡泊名利"。80年代中期,葉啟發曾寫過一篇關於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出血的論文,夏穗生反覆修改十餘次,還當面指導他為何要這麼修改。論文發表前,葉啟發希望把老師列為署名作者,但夏穗生堅決不肯,在葉啟發再三懇求下,他只同意在文末註明"夏穗生曾對本文進行修改"的字樣。"夏教授指導每個學生都是非常細緻,但在名利面前總是退避三舍。"葉啟發表示,這篇被夏穗生修改的論文,自己至今珍藏。

鞠躬盡瘁 他的一生獻給了器官移植

在女兒夏麗天眼中,器官移植事業是夏穗生的一切。 夏穗生和妻子石秀湄是同濟醫院有名的模範夫妻,兩人育有一兒一女。在父母的影響下,兒女也都從醫。"父親生前不講吃穿,也沒有什麼業餘愛好,唯一的興趣就是研究器官移植。"夏麗天表示,父親90歲時還在給學生修改論文,逐字逐句的修改,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93歲癱瘓在床,還在閱讀器官移植領域的專著。

致敬!他曾創造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器官移植之父,遺願是捐贈自己的器官

退休後的夏老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查房、講學、著書忙個不停。他說:"只要患者、學生還需要我,我就隨叫隨到。"2012年他編著了《中華器官移植醫學》,我國著名器官移植專家、衛生部前副部長黃潔夫教授聞訊欣然為本書作序:"夏穗生教授是我國著名的醫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是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開創者,他從醫60餘年的奮鬥史也是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致敬!他曾創造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器官移植之父,遺願是捐贈自己的器官

2013年,武漢市紅十字會和同濟醫院合作宣傳器官移植,夏穗生出席。活動最後一個環節是邀請有捐獻意願的參與者上臺簽字,夏穗生沒有猶豫,第一個上臺拿起了筆。"要別人捐獻遺體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樣,只講空話,不做實事,不行。"在他感召下,同濟醫院300多名醫生和醫學生簽下器官捐獻志願書。

在意識還清醒時,夏穗生囑咐家人,死後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其他器官大概老了沒人要了,角膜應該還有點用,可以捐掉。"夏麗天說,父親為器官移植事業奉獻終身,最大的希望就是他的事業後繼有人,生前不但在"器官捐獻志願書"上簽名,還多次叮囑家人,去世後要為器官移植事業捐款,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

致敬!他曾創造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器官移植之父,遺願是捐贈自己的器官

中國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至今已取得長足發展。2018年,中國器官移植數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完成器官捐獻6302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超過2萬例。目前,我國已實現包括心、肺、肝、腎、胰腺、小腸在內的胸、腹腔臟器移植,大量患者因為這項技術獲得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而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7日,捐獻志願登記人數1188408人,捐獻器官65808個,實現捐獻23059例。

我們痛惜巨擘離世,也相信夏穗生教授所開創的事業,會有一代又一代的接棒者,這場"生命交接"將成無止息的運動。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楚天都市報、華中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報、中國新聞網、長江日報、新京報、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