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關於 “什麼是最好的愛情”,高曉松在《奇葩說》裡的一段話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高曉松說:“什麼是好的感情?就是我們都變成更好的自己。而更好的自己,就是純良的自己,誠懇的自己,磊落的自己。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才是最好的愛情。”

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大概就屬於這一類。他們的愛情感動過無數人,至今仍被許多人奉為經典。

王小波被譽為 “行吟詩人”,他1952年生於北京,代表作有:《黃金時代》《沉默的大多數》《我的精神家園》他。李銀河和王小波同歲,她是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被《亞洲週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王小波和李銀河相識於1977年。當時,王小波的小說《綠毛水怪》以手抄本形式在青年中流傳。李銀河很喜歡這篇小說,因此記住了 “王小波”這個名字。後來經人引薦,兩人結識。

很多人都很好奇,王小波當時只是街道工人,而李銀河已是《光明日報》的編輯了,兩人身份懸殊,是怎麼走到一起的?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說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書信了。這些信見證了他們戀愛的全過程。上世紀90年代末,王小波去世後,李銀河將這些書信結集出版,並以王小波的一句話為該書命名,這就是《愛你就像愛生命》。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01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和李銀河見第一面時,王小波就開門見山地問:“你有沒有男朋友?你看我怎麼樣?”如此率性的表白讓李銀河心中一驚。在隨後的交往中,李銀河發現,王小波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了自己的生命。

不久後,李銀河去南方出差,王小波在北京上班,兩地相隔讓這對戀人嚐盡相思之苦。一天,王小波突發奇想,用五線譜給李銀河寫信,開頭第一句便是“你好哇,你銀河”。後來,這句話被無數文藝青年奉為經典。

王小波怎麼想起來要在五線譜上寫信呢?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五線譜是偶然來的,李銀河也是偶然來的,“但願我和你(李銀河),是一支唱不完的歌。”直到多年後,李銀河說:“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哪個女人能抵擋如此的詩意,如此的純情。”

和李銀河談戀愛時,王小波25歲,可他仍像孩子一樣純真。在李銀河的信中,他寫道:“你要是回來,我就高興了,馬上我就要放個震動北京城的大炮仗。”這段充滿孩子氣的話,真誠而有趣,讓李銀河深深感動。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王小波給李銀河的信裡,不光談情說愛,還聊文學藝術。比如在信中,王小波說自己喜歡蕭伯納、喜歡羅曼· 羅蘭,喜歡杜拉斯,凡是有趣的、熱烈的文字,他都喜歡。相比之下,托爾斯泰那種長篇大論式的文字卻讓王小波很反感。這種閱讀偏好也影響了他後來的寫作風格。

在多封信裡,王小波都談到了自己厭惡膚淺、庸俗和自甘墮落的人,尤其痛恨肉麻。他說自己“看到庸俗的一切,都在內心化成了沸騰的憤怒。” 王小波嚮往理性而真誠的生活。他說:“我真希望我的靈魂是個源泉,永遠汲取不幹。我希望我的自我永遠‘滋滋’的響,翻騰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從這些話裡,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

在王小波身上,既有老北京人的淳樸厚道,也有現代青年的嬉皮精神。在給李銀河的信中,他時常會冒出讓人忍俊不禁的句子,比如這句:“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別看當時的王小波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可是他的家庭背景卻並不簡單。王小波的父親王方名,是我國著名的邏輯學家。五十年代初,王方名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據王小波的母親宋華說,當時王小波剛出生不久,於是她就給他取名小波,寓意一家人能頂住壓力,化大風浪為小波浪。然而,恐怕連王小波的父母都不曾料到,他們這個其貌不揚的兒子,日後能成為中國文壇耀眼的明星。

美好的愛情都是勢均力敵的。王小波如此優秀,李銀河自然也差不到哪兒去。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02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李銀河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在上世紀70年代末,她憑藉一篇政論文章登上了《人民日報》,併成為全國青年的偶像,每天能收到上百份讀者的來信。

即便如此,李銀河仍然覺得,王小波比自己優秀,她非常欣賞王小波的文學才華。她曾說:“王小波有一顆無比敏感,無比美麗的心,他是一個文學天才,早晚會脫穎而出。”每當王小波寫作陷入瓶頸時,李銀河總是在一旁給他打氣。王小波熱情奔放,李銀河含蓄內斂,他們彼此欣賞,互相鼓勵,是名副其實的靈魂伴侶。

在積極支持王小波寫作的同時,李銀河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她長期研究各種婚姻、性學問題,出版過《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虐戀亞文化》《性學心得》等多部著作,為中國人科普婚姻、家庭、性愛等知識做出了積極貢獻,令人欽佩。

有人說,最美的愛情,不止是互相凝望,還要眺望同一個方向。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便是如此。在愛情的滋養下,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03美好的愛情,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1980年元月,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婚後,夫妻倆一心埋頭做學問,日子過得相當馬虎。一次,有位朋友去王小波家做客,王小波想給客人泡杯茶,當伸手去拿廚房餐桌上的杯子時,卻發現杯子已經被油垢黏在桌子上了。可以想見,他倆平時都是怎麼過日子的。

1982年,李銀河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兩年後,王小波也來到這所大學學習。當時,他們的唯一生活來源,是李銀河每月400美元的獎學金。為了維持生計,王小波不得不去餐館刷盤子。忙碌一整天,才賺20美元。在給友人的信中,他吐槽說:“真他孃的累。像這麼幹,一星期幹六天湊不夠學費。”六年的留學經歷深深地影響了王小波,也讓他的作品中充滿了自由主義精神。

很多作家把寫作視為一種謀生手段,而王小波卻將寫作看做一種信仰。在給友人的信中,他說作家分兩類,一類是在解釋自己,這類作家書寫的都是現世世界裡的自己,比如海明威;另一類作家靠想象力來營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卡爾維諾。王小波坦言,他希望自己能成為後一類作家。

回國後,王小波先後在北大和人大任教。後來為了專心寫作,他乾脆辭去教師職務,成為一名自由作家。隨後,王小波的文學創作呈現井噴之勢。他一連寫出好幾部小說,且部部精彩。在著名學者許倬雲的大力推薦下,《黃金時代》在臺灣發表,並榮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黃金時代》為王小波敲開文壇大門,此後,他又憑藉小說《未來世界》榮獲第16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他的電影劇本《東宮·西宮》也獲得了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上世紀90年代後期,王小波在海外聲名鵲起。

然而,就像所有偉大的音樂都會在高潮時戛然而止一樣,1997年,45歲的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離世。直到這時,他的作品才引起了國內讀者的關注。隨後,中國掀起了“王小波熱”。文藝界的許多大咖都對王小波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比如,高曉松說:“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 而馮唐認為:“王小波的文字,彷彿鑽石著光,燦爛無比。”

王小波被譽為“行吟詩人”,他離去的方式也像詩人般瀟灑。多年後,李銀河在自傳《人間採蜜記》中寫道:“我的小波是幸福的。他死後人們終於發現、承認、讚美和驚歎他的天才。世上沒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我們的情感。”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04一切終將消失,唯有愛永駐人間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衝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各種思潮風起雲湧。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王小波橫空出世,憑藉一支筆,營造出真實而詭譎的精神世界,成為無數青年的思想啟蒙者。

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沉默的大多數》《我的精神家園》等,每一部作品都飽含批判精神,啟迪了無數人的心靈。今天,在許多人心目中,王小波已經成為自由寫作的象徵。

在王小波逝世21週年的紀念儀式上,李銀河說:“小波的一生,是神采飛揚的。你活過、你寫過、你愛過,你過了精彩的一生,然後就飄然而去。我愛過你,我仍然愛著你,你的一生浸淫在愛之中,這是生命最美好的狀態,我也將終身浸淫在愛之中,直到最後的時刻,直到生命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靈魂真的存在,但願我們還會相遇。”這段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真正的愛情就是彼此欣賞,彼此成就。

最美的愛情,是眺望同一個方向

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愛情與人格之間關係密切。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麼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那麼人們在愛情生活中永遠都得不到滿足。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是弗洛姆這段話絕佳的正面經典案例。

王小波和李銀河對於愛情的態度,正是愛情本來的模樣。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兩個人能彼此吸引,有很多原因,其中天性的成分最為重要。當我們愛上一個人時,就會情不自禁地變回自己本來的模樣。就像王小波給李銀河的信中寫的那樣:“我和你好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

對人來說,最珍貴的是生命。愛你就像愛生命,是愛情的最高境界。當今社會,離婚率越來越高,結婚率越來越低,許多人都對愛情不再有任何幻想。如果你也已經不再相信愛情,那不妨坐下來,靜靜地讀一讀《愛你就像愛生命》。它將喚起你對愛情的所有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