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怎樣的一個人?正史中的記載,或顛覆傳統認知!

《水滸傳》中,高俅、童貫、蔡京、楊戩(北宋宦官,非二郎神)四人並稱為四大奸臣。其中,高俅的印象讓人深刻,因為蹴鞠水平非常高,所以得以被皇帝趙佶寵幸,屬於一個小人。

他兒子高衙內,覬覦林沖妻子美色,導致林沖被逼上梁山;在梁山好漢攻打方臘之後,高俅陷害所剩無幾的好漢。總之,高俅是一個壞到骨子裡的奸臣,應該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在正史上的高俅,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正史記載中的高俅,或許會顛覆大家的傳統認知。

高俅是怎樣的一個人?正史中的記載,或顛覆傳統認知!

古人寫史,如果將一個人列傳,往往要麼官職太高,要麼做了大事(好壞皆可)。以《水滸傳》的描述來看,太尉高俅必然要進《宋史》中的“奸臣列傳”,比如蔡京在宋史中的目錄描述是《宋史﹒奸臣傳﹒蔡京傳》。

然而,奇怪的是,正史中關於高俅的記載卻很少,宋史中更是沒有給他列傳,《大宋宣和遺事》也沒有高俅的斑斑劣跡。顯然,從這一角度來看,高俅應該算不上奸臣。反過來說,如果高俅真的惡貫滿盈,元朝修的宋史不會包庇他,當時宋人的筆記文獻也不會少了他。

當然,這一種正史不給列傳,卻也不能100%的證明高俅不是奸臣,但根據史書文獻上的零星記載,卻能看到高俅不奸,最多隻是能力平庸而已。

高俅是怎樣的一個人?正史中的記載,或顛覆傳統認知!

關於高俅的發跡史,南宋王明清的《揮麈(zhu)後錄》(所謂揮麈,就是鹿尾巴一類東西製作的拂塵,是魏晉時文人顯示身份的一種道具)中有介紹,《水滸傳》中與之類似。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曾布),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王詵,趙佶的姑夫)

原來,高俅相當於是蘇軾的秘書,“草札頗工”,後來蘇軾外調,就把高俅推薦給了曾布,但曾布又把高俅推薦給了王詵。一次,王詵讓高俅送東西給“端王趙佶”,見到趙佶蹴鞠,順便露了一手,和趙佶旗鼓相當,所謂英雄惜英雄,於是趙佶就將高俅收到身邊。沒想到,很快趙佶就成了皇帝,高俅就雞犬升天。

高俅是怎樣的一個人?正史中的記載,或顛覆傳統認知!

從史書上看,高俅立過什麼戰功,並沒有記載,但專家研究之後認為,高俅應該參加了這兩場戰役:1104年,吐蕃趙懷德等叛宋的事變,最終成功撲滅;1108年,童貫、劉仲武在西邊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徵僕哥,收復了積石軍。

因為宋朝文官提拔,有一套嚴格的制度,趙佶也無法讓高俅快速升值,但武將系統卻能做到這一點。劉仲武理解趙佶的想法,所以對高俅“鍍金”,給予了方便之門,甚至讓高俅因此而升為殿帥,《宋南渡十將傳》卷一“劉錡(劉仲武兒子)傳”中記載:

先是高俅嘗為端王邸官屬,上即位,欲顯擢之。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劉)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競以邊功至殿帥。

後來,高俅和劉仲武關係密切,甚至多次為劉仲武說話。因此,高俅應該就是在劉仲武軍中鍍金。有了這一段軍中經歷之後,《揮麈後錄》說高俅:“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於是,高俅步步高昇,最後執掌80萬禁軍。

高俅是怎樣的一個人?正史中的記載,或顛覆傳統認知!

在高俅執掌禁軍之前,高俅也沒做太壞的事,至少正史上沒有記載。至於做到軍事主官之後,主要是兩件事值得譴責:軍政不修,和不思抵抗。

執掌禁軍之後,高俅也只是恃寵營私,“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導致禁軍“紀律廢弛”、“軍政不修”,以至於金兵來襲之時,禁軍一鬨而散。毫無疑問,這是高俅的罪責,但要說全是高俅之責,也未免過於苛刻,畢竟宋朝的制度決定了高俅不可能一手遮天,而且宋朝後期軍備鬆弛,高俅所為是當時普遍現象,不是高俅一人這麼做。

金兵南下侵宋之後,高俅、童貫、蔡攸等也和宋徽宗一路南逃,身為軍事高官而不思抵抗。《靖康要錄》中記載,由於高俅和童貫發生衝突,於是就回到了汴京。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因為宋徽宗和宋欽宗發生衝突,以至於高俅躲過一劫,沒有被處死。

高俅是怎樣的一個人?正史中的記載,或顛覆傳統認知!

讓人感慨的是,在做人上,高俅並不差,不僅幫助過劉仲武,而且對蘇軾和蘇氏也很好,史載高俅“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且蔡京對蘇軾迫害時,高俅也沒有落井下石,所以高俅也獲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評。

總而言之,從零星的正史記載來看,高俅不算一個多麼壞的人,或許用能力平庸來說更恰當,當時人說他是“大節無虧”,所以正史中才沒有將他納入“佞臣或奸臣傳”中。顯然,正史中的高俅,和《水滸傳》中的高俅大不相同,顛覆了大家傳統認識。

其實,因演義小說而被黑的歷史名人有很多,比如《三國演義》中的蔣幹、《隋唐演義》中的蘇定方、清朝《英烈傳》中的朱元璋等。當然,高俅被《水滸傳》黑,就衝他尸位素餐來說,也不算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