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提到新西蘭的美,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在電影《指環王》裡就有不少新西蘭的自然風光。但是提到新西蘭電影,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怎麼熟悉了。

電影《追捕野蠻人》就是一部新西蘭出品的喜劇片,由塔伊加·維迪提執導,不熟悉這位導演不要緊,漫威電影《雷神3》就是他執導的,看過《雷神3》的一定知道該導演的喜劇功力一點都不弱。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電影《追捕野蠻人》講的是熊孩子和怪叔叔叢林冒險的故事,熊孩子貝克是個被拋棄的孩子,被兒童福利機構送到很多家庭寄養,做為名副其實的熊孩子,貝克“無惡不作”,屢次被退貨。

這次貝克被送到一個山裡的老兩口家裡,就是那種方圓一二十公里只有這一戶人家的山裡。然而貝克依舊不改熊孩子的本性,當天夜晚就逃了出去,可惜只逃了200米遠。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沒幾天貝克就對溫柔且勇猛的阿姨有所改觀,阿姨溫柔的時候,每晚都會為貝克準備熱水袋,勇猛起來,盡然可以用一把匕首幹掉一頭野豬。

當我們以為劇本的發展方向是貝克和阿姨鬥智鬥勇,最後相親相愛生活在一起,阿姨卻突然意外死亡了,在電影裡盡然沒活過10分鐘,完全不按套路走啊。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留下貝克和怪叔叔相依為命,可怪叔叔一直都不待見貝克,兒童福利機構也認為怪叔叔沒有能力撫養貝克,準備接回貝克。

貝克不想再回去,於是離家出走,然後在一系列的誤會之下,貝克和怪叔叔開始了一趟長達5個月的叢林冒險記。

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是自己看吧,我就不劇透了。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貝克在電影裡被安排了熊孩子的人設,不過從電影的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他只是在對大人的不滿,做出的發洩和報復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阿姨給貝克過生日,貝克說這是第一次有人給他過生日。阿姨每晚給貝克準備熱水袋,也瞬間暖化了貝克的心,就連離家出走貝克都帶著熱水袋和阿姨的骨灰,可見之前沒有人對貝克真正的關愛過。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電影中,即使是兒童福利機構的女工作人員對貝克也從未好聲言語,總是惡語相向,甚至還帶有威脅。並且貝克說過自己在福利院還有過一個朋友,但被別人領養了沒多久就死了,但沒人告訴他死因是什麼。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雖然沒有發現虐待貝克的跡象,但確實也沒人真正關愛過他,一個本就是被拋棄的孩子,又得不到大人們的關愛,走上熊孩子的道路也就順理成章了。

有時做為大人的我們也應該檢討自己,與其抱怨孩子總是做得不好,不如想想是不是自己哪裡沒有做好。孩子的世界總是簡單的,非黑即白,你對他的一點點好,他都能感知到。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再來看看貝克和怪叔叔在叢林裡流浪,但外界卻認為是怪叔叔綁架了貝克,也許因為怪叔叔在年輕的時候有過坐牢的經歷吧。

兒童福利機構的女工作人員發動警察對怪叔叔進行追捕,並且懸賞其他獵人去追捕,利用電視和網絡的傳播,使得全國人民都高度關注這件事,迅速登上熱搜榜首位。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叢林裡一位護林員糖尿病犯病,貝克和怪叔叔及時通知警察,救了這位護林員,在這之後,全國人民風向立即倒向了怪叔叔這邊,而且貝克還在叢林裡遇到了粉絲。

這樣的場景我們是不是十分熟悉,往往網上出現一個熱點事件,很少有人會去追溯事件的來龍去脈,都喜歡人云亦云的傳播,然而一旦風向一變,又很快的倒向另一邊。

很多時候被稱為野蠻人的未必野蠻,並且可能是文明人。而端坐在電腦屏幕前的文明人,卻用著野蠻人的方式對他人進行口誅筆伐,甚至謾罵,不覺得可笑嘛。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追捕野蠻人》最終還是一部喜劇片,其表現出的喜劇效果也是相當不錯,貝克除了是一名熊孩子,還有著逗比的屬性。

比如貝克離家出走前,還留下一封遺書,並做了個假人偽造自焚現場,可是那假人做得實在不知怎麼吐槽,而且在給假人自焚的時候,一不小心把整個穀倉都燒了。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在叢林裡,貝克和怪叔叔遇見了一夥獵人,貝克在向獵人描述怪叔叔怎麼對待他的時候,其不可描述的曖昧內容,也是讓人忍俊不禁。

總之一個逗比的熊孩子,和一個不苟言笑的怪叔叔,在叢林裡5個月的逃亡,碰撞出不少笑料。並且貝克也是金句頻出,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不是我選擇了黑幫生活,而是黑幫生活選擇了我。

熊孩子和怪叔叔的叢林冒險記

《追捕野蠻人》不僅是個令人捧腹的電影,電影裡貝克表現出的可愛童真,也撫慰了我們心靈,是個非常不錯的獨立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