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后被迫自殺,慕容寶揹負弒母罵名,其實他並非主謀

後燕的慕容垂去世之後,太子慕容寶繼位。

據說,段皇后曾勸慕容垂廢掉太子,另立慕容農或慕容隆,同時還勸慕容垂殺掉趙王慕容麟。

太子遭承平之世,足為守成之主;今國步艱難,恐非濟世之才。遼西、高陽二王,陛下之賢子,宜擇一人,付以大業。趙王麟奸詐強愎,異日必為國家之患,宜早圖之。——《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段太后被迫自殺,慕容寶揹負弒母罵名,其實他並非主謀


從結果來看,段皇后的建議稱得上先知先覺。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慕容垂聽從段皇后的建議,後燕的命運或許就會變得更好。

但實際上,段皇后的建議非常短視,其動機也令人懷疑。面對這種建議,慕容垂當場痛斥段皇后:“你以為我是晉獻公嗎?”

寶善事垂左右,左右多譽之,故垂以為賢,謂段氏曰:“汝欲使我為晉獻公乎?”段氏泣而退。——《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寵妃驪姬工於心計,為了自己的兒子奚齊能繼承王位,就想借晉獻公的手,把他那幾個兒子全部害死。

無論段皇后有沒有這種想法,但慕容垂如果敢聽她的話,那真和晉獻公沒什麼區別了,慕容垂的幾個兒子恐怕也是非死即傷。

此時,後燕諸王爭雄的格局已經形成。對於現在的後燕而言,最幸運的就是:慕容寶、慕容農和慕容隆三兄弟非常團結。

如果慕容垂聽從了段皇后的建議,團結的三兄弟恐怕立刻就會為了皇位繼承權而相互猜疑。如果真出現這種局面,那麼即使幕容垂活著,後燕皇族之間也將展開內訌。

太子就像房子的主樑,絕不是說換就能換的。在諸王爭雄的格局中,隨便換太子只會使得局面失控。

段太后被迫自殺,慕容寶揹負弒母罵名,其實他並非主謀


據說,慕容寶繼位之後,立刻就逼死了段太后(以前的段皇后)。

歷史說到這一段時,通常是這樣記錄的:慕容寶當皇帝后,派趙王慕容麟對段太后說:“你從前不是說皇上不能守住先皇的基業嗎?現在你還有什麼話好說?你應該趁早自殺,這樣才能保全段氏家族。”段太后回答道:“既然你們兄弟認為,逼死自己的母親是一種本事,那就用這種本事去守住先皇的大業吧!我並不為自己的生命感到惋惜,我只為燕國的命運感到惋惜。”說完,段太后就自殺了。

乙丑,使麟謂段氏曰:“後常謂主上不能守大業,今竟能不?宜早自裁,以全段宗!”段氏怒曰:“汝兄弟不難逼殺其母,況能守先業乎!吾豈愛死,但念國亡不久耳。”遂自殺。——《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在我看來:這種內容根本經不起推敲。

首先,段皇后是正宮,從名義上講,她是慕容垂所有兒子的母親。兒子逼死母親,這在任何時代都是駭人聽聞的大罪。

其次,段太后去世之後,慕容寶連她的葬禮都不敢取消,又怎麼敢如此肆無忌憚地逼死她呢?

中書令眭邃揚言於朝曰:“子無廢母之義,漢安恩閻後親廢順帝,猶得配饗太廟,況先後暖昧之言,虛實未可知乎?”乃成喪。——《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段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我不敢確定。但有一點我敢確定,就算段太后真是被慕容寶和慕容麟逼死的,他們也絕不敢如此囂張行事。

段太后被迫自殺,慕容寶揹負弒母罵名,其實他並非主謀


段太后之死,遠比史書上說的要複雜。

從鞏固皇權的角度來看,就算慕容寶真的逼死了段太后,這種行為也並不難理解。只不過慕容寶失敗了,所以他的這種行為才會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從權力博弈的角度來看,就算慕容寶真的逼死了段太后,這種行為也不是針對段氏的。因為慕容寶的妻子也出自段氏,死了段太后,還有段皇后,段氏的政治地位絕不會因為段太后之死而有所下降。

如果真的有人逼死了段太后,他們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基於帝國的朝堂博弈,慕容寶絕不希望段太后這種危險人物活著。慕容寶與段太后的矛盾世人皆知,在皇權並不穩定的格局中,如果有利益集團打著段太后的旗號挑戰慕容寶,慕容寶的法理優勢就會喪失一大半。

基於後宮的權力爭奪,段皇后(慕容寶的妻子)也絕不會希望段太后活著。因為段太后與段皇后是表姐妹(存疑),一山不容二虎,雌虎不也是虎嗎?後宮只能有一個主宰,所以這兩個女人註定是無法和平相處的。關於這一點,看看慈禧的表現就能明白。

基於家族的既得利益,段氏絕不會死保段太后。因為段太后與皇帝、皇后的矛盾都是無法調和的。如果段氏以段太后為重,勢必要站在皇帝和皇后的對立面,這種代價是段氏無法承擔的。如果拋棄段太后,段氏還有段皇后,並不會影響自身的權勢。

根據這些客觀事實,我的結論是:段太后之死的根本原因,必然是多方合力所導致。慕容寶繼位之後,段太后一直處於絕望的境地,最終因無法忍受巨大的壓力而自殺。

段太后被迫自殺,慕容寶揹負弒母罵名,其實他並非主謀


逼死段太后這種事,應該不是慕容寶的個人行為,因為慕容寶並不是什麼強勢君主。如果只是慕容寶和段皇后想收拾段太后,段太后還是有機會抗爭的,因為段太后的身份佔優——她是皇帝和皇后名義上的母親,弒母是大不孝。

但當其他外力也站在了慕容寶和段皇后的身邊時,段太后除了絕望之外,還能怎麼辦呢?

在我看來:逼死段太后的主謀應該不是慕容寶,因為慕容寶缺乏這種能力。在皇權並不穩定的背景下,慕容寶卻公然逼死自己的母親,這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隨時都會成為政敵攻擊慕容寶的有力武器。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段太后之死,絕不會像史書上寫的那樣簡單。

史書把段太后描寫成一個正面人物,還是一個先知先覺的睿智女性,其目的不過是為了反襯慕容寶的囂張與殘忍罷了,這是失敗者的慣有待遇,並不奇怪。

段太后被迫自殺,慕容寶揹負弒母罵名,其實他並非主謀


很多人認為:段太后被逼自殺,命運實在是太悲慘了。可如果大家對歷史有一些基本的瞭解,都應該承認一個事實:段太后的結局,實在算不上多悲慘。

在政鬥中失敗,卻只需交出自己的性命就能了賬,這已經是比較仁慈的做法了。因為在政鬥中失敗的人物,通常是全家被殺,全族被滅的待遇。

我們再看段太后,她死後可以享受國葬的待遇,蓋棺定論也是正面形象,與她相關的人沒有受到任何追究,這種待遇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偽右光祿大夫儀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晉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六十六

如果皇帝逼某人自殺,這就意味著皇帝做出了承諾:“絕不擴大打擊面。”皇帝逼死這個人,只因為他活著會讓皇帝睡不著覺,只要他一死,恩怨就此結束。

我在寫苻法之死的時候就說過,苻堅親手逼死了苻法,卻又在刑場為苻法流淚,這不是人格分裂,而是內心情感的真實體現。

“我並不想殺你,但我不殺你,你萬一要殺我怎麼辦呢?到時有可能就是咱們兩家人、或某一家人全部慘死。為了保全大家的利益,所以只有犧牲你一個人了。”

這種無奈相當殘忍,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果我們能明白這種道理,應該也能有個大致的判斷了:段太后的命運幾乎是註定的,死於多方合力的絞殺之下。


今日文章相關的擴展閱讀:

段太后被迫自殺,慕容寶揹負弒母罵名,其實他並非主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