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A股裡中藥類上市公司超多,好公司超少。

中藥廠沒有什麼門檻,跟當年的啤酒廠一樣,基本上每個地級市都會有一家到兩家。後來地方啤酒廠都被幾大巨頭兼併,但是各地形形色色的中藥廠,還活著。靠生產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的感冒清熱、六味地黃丸之類的大路貨活著,應該活得還不錯。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藥生產門檻低到什麼程度,隨便一個醫院就能生產一堆中成藥,直接賣給病人。不管是抹的還是吃的還是貼的。

真正好點的中藥企業,還是那幾家有“專利”保護的企業,這裡的專利就是國家絕密配方。如片仔癀、雲南白藥、同仁堂。

當年說的中藥四嬌子,正是片仔癀、雲南白藥、同仁堂和東阿阿膠。現如今,雲南白藥業績基本上不怎麼增長了,靠做大健康和多元化經營,未能找到出路;同仁堂基本也是如此,安宮牛黃丸畢竟不是剛需,東阿阿嬌限入“水煮驢皮風波”之後,自己囤貨囤出了大坑,2019業績大幅度下滑。原來阿嬌都被收藏在庫房裡,正所謂金屋藏嬌。

最近的康美藥業,號稱中藥材第一股,更是毫不羞恥地搞300億現金造假,已經完全崩盤,第三個跌停仍有300多萬手壓單,朝著十個跌停板的道路上前進著。

另外還一個堅挺的中藥股,白雲山,他的主要看點在“偉哥”和王老吉,所以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中藥股。

至於說步長製藥、太安堂、沃華醫藥、中恆集團等等一大票中藥上市公司,可以忽略不看了,就是上來忽悠圈錢的。中藥板塊公司數量應該在A股裡排第一。

如此說來,唯一還能抱著觀望的中藥第一股,只能暫時花落片仔癀了。他的唯一看點也只是片仔癀,這一國家絕秘中藥,有其忠實粉絲。至於其他普藥,根本就是生產多少虧本多少,從治感冒的到治陽萎的中藥,家家藥廠都在生產,毛利薄不賺錢,免強生產只是為了生產線不閒置而已。片仔癀2018年年報也披露了這一點:普藥賠錢,而且毛利下降,基本沒利潤。

老魚認為片仔癀現在列為中藥第一股,暫時還是沒有挑戰者。從2019年的經營思路來看,片仔癀也在尋找新的突破,彰顯其不甘於傳統中藥廠的野心。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3克一粒,售價530元。可以跟黃金價格一比高下。

2019年公司總的目標是力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實現淨利潤增長10%以上。

不得不提片仔癀的營銷,互聯網+玩得很溜,這在中藥公司中不多見。公司選擇與新媒體合作,藉助新媒體強大履蓋力將宣傳滲透到目標消費者,使之成為“片仔癀”品牌的“忠實粉絲”;藉助名醫、名人、網紅效應,強化品牌傳播,進一步培養“鐵桿粉絲”,夯實品牌市場力。

加上公司在長江以北地區大力鋪設片仔癀體驗館,擴大高端消費群體,讓已用片仔癀的人熱愛片仔癀,讓未用片仔癀人用上片仔癀,固化“粉絲”,擴大“粉絲”,逐步構築“鐵粉”部落;充分發揮體驗館的區域品牌影響力,逐步建立“人脈+規範”的銷售網絡,推動產品銷售上規模,增強“經銷商+企業”的經濟效益,激發經銷商的活力。

線上粉絲+線下會員的模式,適合片仔癀530元一粒的高端定位。

而且公司也意識到單憑片仔癀這一單品,很難持續增長,所以今年圍繞抗腫瘤、肝病治療等重大疾病以及抗炎、鎮痛等領域開展科研工作,積極開展藥品的研究與仿製工作,尋找符合條件的國內外合作伙伴,確保藥品研究工作的成功率。

此外就是加強併購,公司將重點轉向產業兼併,加快擴張大健康產業規模;按照福建省培育千億產業集群的推進計劃要求,以省內製藥資源整合為重點,加快省內整合步伐,並逐步擴展到省外。

市場很擔心,片仔癀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東阿阿嬌。這,既考驗投資者的眼光,更考驗經營者的能力。

涉及公司僅為舉例,不夠成投資推薦,責任自負。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白藥阿膠不行了、康美崩了,誰才是中藥第一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