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A股里中药类上市公司超多,好公司超少。

中药厂没有什么门槛,跟当年的啤酒厂一样,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会有一家到两家。后来地方啤酒厂都被几大巨头兼并,但是各地形形色色的中药厂,还活着。靠生产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感冒清热、六味地黄丸之类的大路货活着,应该活得还不错。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药生产门槛低到什么程度,随便一个医院就能生产一堆中成药,直接卖给病人。不管是抹的还是吃的还是贴的。

真正好点的中药企业,还是那几家有“专利”保护的企业,这里的专利就是国家绝密配方。如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

当年说的中药四娇子,正是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和东阿阿胶。现如今,云南白药业绩基本上不怎么增长了,靠做大健康和多元化经营,未能找到出路;同仁堂基本也是如此,安宫牛黄丸毕竟不是刚需,东阿阿娇限入“水煮驴皮风波”之后,自己囤货囤出了大坑,2019业绩大幅度下滑。原来阿娇都被收藏在库房里,正所谓金屋藏娇。

最近的康美药业,号称中药材第一股,更是毫不羞耻地搞300亿现金造假,已经完全崩盘,第三个跌停仍有300多万手压单,朝着十个跌停板的道路上前进着。

另外还一个坚挺的中药股,白云山,他的主要看点在“伟哥”和王老吉,所以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药股。

至于说步长制药、太安堂、沃华医药、中恒集团等等一大票中药上市公司,可以忽略不看了,就是上来忽悠圈钱的。中药板块公司数量应该在A股里排第一。

如此说来,唯一还能抱着观望的中药第一股,只能暂时花落片仔癀了。他的唯一看点也只是片仔癀,这一国家绝秘中药,有其忠实粉丝。至于其他普药,根本就是生产多少亏本多少,从治感冒的到治阳萎的中药,家家药厂都在生产,毛利薄不赚钱,免强生产只是为了生产线不闲置而已。片仔癀2018年年报也披露了这一点:普药赔钱,而且毛利下降,基本没利润。

老鱼认为片仔癀现在列为中药第一股,暂时还是没有挑战者。从2019年的经营思路来看,片仔癀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彰显其不甘于传统中药厂的野心。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3克一粒,售价530元。可以跟黄金价格一比高下。

2019年公司总的目标是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实现净利润增长10%以上。

不得不提片仔癀的营销,互联网+玩得很溜,这在中药公司中不多见。公司选择与新媒体合作,借助新媒体强大履盖力将宣传渗透到目标消费者,使之成为“片仔癀”品牌的“忠实粉丝”;借助名医、名人、网红效应,强化品牌传播,进一步培养“铁杆粉丝”,夯实品牌市场力。

加上公司在长江以北地区大力铺设片仔癀体验馆,扩大高端消费群体,让已用片仔癀的人热爱片仔癀,让未用片仔癀人用上片仔癀,固化“粉丝”,扩大“粉丝”,逐步构筑“铁粉”部落;充分发挥体验馆的区域品牌影响力,逐步建立“人脉+规范”的销售网络,推动产品销售上规模,增强“经销商+企业”的经济效益,激发经销商的活力。

线上粉丝+线下会员的模式,适合片仔癀530元一粒的高端定位。

而且公司也意识到单凭片仔癀这一单品,很难持续增长,所以今年围绕抗肿瘤、肝病治疗等重大疾病以及抗炎、镇痛等领域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开展药品的研究与仿制工作,寻找符合条件的国内外合作伙伴,确保药品研究工作的成功率。

此外就是加强并购,公司将重点转向产业兼并,加快扩张大健康产业规模;按照福建省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推进计划要求,以省内制药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快省内整合步伐,并逐步扩展到省外。

市场很担心,片仔癀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东阿阿娇。这,既考验投资者的眼光,更考验经营者的能力。

涉及公司仅为举例,不够成投资推荐,责任自负。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白药阿胶不行了、康美崩了,谁才是中药第一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