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能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東方木木1


成年人從孩子身上學習什麼!題主的問題有意思,我感到了道家意味,“絕聖棄智”、“返璞歸真”。

孩子天真、活潑、真誠、好奇,不記仇,無功利;餓了哭,病了哭,高興了笑,吃飽了睡,就是不睡,無邪的眼睛,好奇的觀看周圍……高興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令人愛,令人憐!不高興了,哭的天昏地暗,涕泗橫流,直到爸媽來到身邊……真誠,不做作!

成年人,都是從孩童時代走來,漸漸的成熟了,同時,孩童的真誠、天真、好奇……也都不存在了。不過是,有的人變化大,孩童的特點蕩然無存;有的人變化少點,多少留有孩童的個別習性;有的介於兩者之間。於是成人了!

說句實話,成年人很難回頭向孩子學習,成年人性格已經養成,當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的。即便能從孩子身上學習,也不過別有用心!“返老還童”,這是人們常說的話,可是,老人真行事說話盡如孩童,那真令人無話可說。

不過,成年人應該真正的學習孩子的真誠!當今的人缺少的就是這一方面!孩子的真誠,漸漸缺失,於是成人;可社會需要真誠!我認為,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人需要真誠時,大多的人可能會迴歸真誠!


瑞豐131


大人沒有刻意遺忘壓力的能力,往往導致內心崩潰

小孩子的情緒變化是特別快的,他們可以很快忘掉自己的壓力和煩惱,這就是我們成年人應該學習的地方。

前一陣小孩子哭哭啼啼、滿地打滾、亂髮脾氣,你給他買個雞腿,買個糖,他就含著眼淚吃東西了。


他們可以很快忘掉自己的傷心事,然而成年人能夠把控自己情緒的為數不多。

前一段時間,那個被交警攔下之後,蹲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成年人;那些受不了生活壓力跳橋、跳樓的成年人,全都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各種壓力和各種情緒無法排遣導致的。

當壓到他最後一根稻草到來時,他們只能選擇自殺來逃避自己面對的壓力。

如果我們成年人,可以學習孩子那種忘記煩惱的能力,是不是我們的生活會好過一點?

很多大人可能會說,這些壓力不去解決,永遠都會存在的。你即使忘掉了,還是沒有從根源解決問題。

大家會有這樣的疑慮是對的,學習孩子忘記煩惱,並不代表把所有的煩惱全都忘記,而是把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都忘掉。


比方說,你跟誰因為一些衝突,大吵大鬧了一架,本來這件事情已經可以停火了,你卻在腦子裡不斷回憶當時的場景,想想自己後期應該如何報復,這無疑是增加了你的暴力情緒,而沒有緩解你的情緒。

小孩子就從來不會這樣。

他們之間即使剛打完架,很快他們就可以和好,第2天又混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玩。

因此雖然壓力無處不在,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規避那些,本沒必要發情緒的事,本沒必要承受的那些壓力,而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攻克大壓力大情緒上。


菜鳥懂生活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有人說:“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

親子溝通是孩子學習交際能力的主戰場,

父母的“入場券“號位好不好,決定孩子的號位。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

親子溝通父母的核心能力就是說話能力。

父母會說,說得巧,答得妙,親子溝通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而父母不會說,說不好,親子關係又怎麼能順暢呢?

 父母心態積極,孩子心態就易積極;

父母有正能量,孩子就容易看優點;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的脾氣就會小;

父母批評指責,孩子就易膽小怯懦;

父母經常讚美,孩子就會主動鼓掌。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孩子在學校課堂上就會積極發言。

父母尊重孩子的觀點和見解,孩子就會自信陽光。

父母經常大膽展現自己才藝,孩子就會有膽量走上講臺,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的活動。

父母善於思考分析,孩子能學會細緻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安瀾家教課堂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好奇心特別強,成年人應該學習孩子們的好奇心。



孩子的性情特別善良純真。孩子們還沒有經歷社會中的風風雨雨,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一切人都是善良的,他們的本性也是善良的。



孩子們的思想非常單純、簡單,把一切事情想的都是那麼美好、那麼令人嚮往。人活的越簡單就越輕鬆越好。


平原春秋


作為成年人,我們總是在教下一代該如何去做或者如何做好,卻經常忽略一些孩子身上獨有的珍貴品質。

有時候,像孩子一樣行事也是值得鼓勵的,甚至是明智的,因為孩子們通常比成年人更明白如何快速學習,並建立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國外著名問答網站 Quora 上就有一個問題——成年人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我們挑選了幾個高贊回答,看看對你是否有所啟發。

1. 適當去尋求幫助

"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生活的一切都來自於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沒有父母,我們一無是處。"

Quora 用戶 Yann Girard 說, " 然而不幸的是,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逐漸失去了接受任何幫助的能力。"

根據哈佛商學院行為科學教授 Alison Wood Brooks 的一項研究顯示,向別人尋求建議其實是一種能力的表現,他們比那些僅僅發出一般性信息的人會得到更加聰明的評級。

另外,向專業人士徵求建議並不會惹對方討厭,反而會讓主動討教的人顯得更加聰明,側面說明尋求建議也是一種更微妙的討好方式,至少你會得到較為正面的評價和意見。

有時候表現出自信很好,但在自己無所適從的時候向別人尋求幫助,未嘗是一件丟臉的事。

2. 適時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

Quora 用戶 Eva Glasrud 引用了一篇博客文章來解釋 "為什麼孩子比年人更容易交朋友",指出主要原因在於孩子們不會隱藏自己脆弱的一面。

因為他們不會玩成年人之間你躲我猜的遊戲,他們是直接而感性的,能夠感受到同伴的情緒,看到同伴哭,會疑惑去問為什麼;向他們問問題,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

這種相處模式更容易得到對方的回饋。

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示,促進友誼昇華的一個因素是處於一個鼓勵大家相互坦誠的環境,孩子通常比成年人 ( 在任何環境中 ) 更願意袒露自我,這有利於他們很快獲得友誼和陪伴。

3. 勇於承認負面情緒

"我們善於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不希望別人認為自己很糟糕。"

Quora 用戶 Simranjeett Singh 說道,

" 但是孩子們不會這樣做。他們承認並釋放各自的情緒,當受到傷害時,當感到困惑時,當想要表達憤怒時,當悲傷或喜悅時,他們都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

美國心理學家 Karyn Hall 表示,人們往往不容易去克服甚至去定義一些真實的感受,特別當它們來自於激烈或負面的情緒時,但承認你的情緒和接受他人的情緒同樣重要。

因為自己的內心體驗得到驗證,是每個人近乎本能的一種需求。

無論感受被認同與否,我們都希望它至少不被忽略掉,甚至期望自己的情緒被感受到,被允許存在——這就是所謂的情感驗證。

在談論接納與認同,或者選擇改變或進行評判之前,我們的情緒和感受首先應該被承認。

4. 你不是什麼都懂

" 隨著各類教育學位的增多和經驗的儲存,我們經常自認為對身邊的一切瞭如指掌。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還錯得離譜 !"

Quora 用戶 Preeti Pillai 說道。

他提倡大家要像孩子一般保持好奇心,並善於提出簡單而有趣的問題。

好奇心除了讓人保持謙虛,還有很多益處,比如拓展人脈圈,因為你善於傾聽;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因為你樂於學習,並善於改進。

5. 不必等到準備好去嘗試

孩子們不會耐著性子去等自行車上的輔助輪被撤掉,他們總是會第一時間嚷著爬上去嘗這個新玩具。

Quora 用戶 Sunanda Guha 表示,

" 儘管他們在認知上、心理上甚至生理上都沒有為適應這個世界做好十足的準備,但孩子們往往是首先跳入未知水域的衝鋒者。

他們不會去擔憂 ' 必須滿足的先決條件 ',通常是滿口答應或者敷衍,然後立馬開始去做某件事,並在前進過程中解決掉其他的問題。

這就是一種策略,對於我們痴迷於謹慎行事的成年人來說值得借鑑。

孩子們的行為告訴我們,想去做有些事情,並不需要等到我們做好充分準備。"

6. 善於觀察周圍的一切

孩子熱衷於觀察周圍的一切。

Quora 用戶 Sharmistha Das 表示," 比如你採用相同的路線,分別對比跟大人以及跟小孩散步的情形,你會發現,孩子一路上的所聞所見將會震撼到你。因為年齡往往會讓我們無視自然。"

研究榮獲《哈佛商業評論》麥肯錫獎的《創新者的 DNA》 ( The Innovator ’ s DNA ) 一書,經過 8 年的研究,收集自全球 75 個國家的 500 位創新者及 5000 位企業管理者的資料,歸納出創新者的五項特質,其中之一就是觀察力。

他們認為,觀察別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會讓人對現狀感到驚訝,過程中就能生出商業經營的新構想。

比如你看到某些事,並懷疑 "他們為什麼那樣做,實在沒道理";通過不斷去觀察注意顧客、供應商以及競爭對手的細微末節,以獲得用新方法行事的洞見。

7. 接納新想法和新事物

Quora 用戶 Amigo Oak 指出,孩子經常在沒有偏見的情況下表現出接受的行為。

我們越年長,所擁有的經歷就會逐漸吞噬我們內心的探索慾望,磨掉對那些與我們思想觀念完全不同的事物的好奇心。

我們懼怕改變,我們的頭腦對所有新事物或有悖信念的東西持有懷疑。

追求信仰是成長的一部分,這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然而,完全喪失掉一種摒棄偏見、大膽接受一個新想法新事物的能力,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仍然是成長中付出的巨大代價。

曾有一位網友說,從孩子身上學到的最好一課,是怎麼讓生活變得更簡單。

" 小孩可能會有滿腦子的奇思妙想和積極的想法,試問你們大人當中還有多少人保持幼時的夢想並相信其可能性呢 ?

我們小孩還對完美抱有希望,這是件好事,因為要將任何事情變為現實,你首先得心懷夢想。"

小孩可能會從大人身上學到 " 我不要成為和你一樣的大人 ",也有可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一個優秀的人生榜樣。

而大人有時候也應該向小孩學習,或者說兩者之間互相學習。

人生就是由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所組成,孩子本身具備了一種無限的可能性,大人能夠從中迴歸本心,也能夠期望未來。

你的看法如何呢?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

讀文科比讀理科更容易當上 CEO?硅谷大佬們的故事將告訴你答案!

如何讓孩子不受快節奏世界的影響?身為父母的你要把好這些關!


Ucredit車手


首先是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熱愛

孩子的世界裡總是會問個“為什麼”

我們的思維已經被這個世界所謂的“常識”給束縛住了

覺得有些東西就是理所應當的

比如葉子就是綠色的,海水就是藍色的

而不會再探究這個現象的原因

但是孩子不會

他們始終都對這個世界裡的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


孩子是熱愛這個世界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太長

看見過很多這個世界黑暗的一面

但是孩子眼中

世界永遠都是美麗的

多親近孩子,彷彿又能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時代


艾方教育立志讓每一個孩子愛上學習,收穫成長。

關注“新艾方”公眾號,幫您瞭解孩子的心性教育問題,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北京新艾方


在幼兒園裡孩子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拿到了不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你也一定會失去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


潤物星馳


1學習孩子的純真無邪,孩子們快樂無憂。2孩子情緒變化快,注意力容易轉變。3情緒變化快,壓力釋放渠道多。


奺妮子


簡單,輕鬆以及快速調節情緒的方法


阿吉18


真實不做作,不被束縛的天馬行空,以及遺忘不快樂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