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

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第一位、唐高宗李治如果沒有武則天這個汙點(僅對當事人來說),李治是個好皇帝,絕對是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能排上名次的統治者。李治身為儲君的時候就身負‘仁孝’之名,也是憑藉‘仁孝’登上王位的。‘孝’自不必深究,但這個‘仁’確實是深得民心,在位三十五年中,號稱仁君的李治的確鞠躬盡瘁的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為以後的開元盛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內仁政不斷,老百姓的徭役一直的遞減,修路架橋,廣開言路,削減刑罰,善待商賈等一系列利國利民的開明政策讓才經歷戰亂不久的國家扶搖直上,有“永徽之政,百姓阜安,頗有貞觀之遺風”的評價。

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

這世上恐怕沒有人願意活在老子的光環之下,尤其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幹了業績出來,被人看似讚揚的評價一句:‘頗有貞觀之遺風’。李治再孝道,也是個人,而且是個野心很大的人,如果單以對版圖的野心來看的話,也許已經超過李世民許多了。在有生之年裡,連續的征服高麗、百濟、龜茲、高昌、西突厥諸國,將其併入版圖,形成了一個令後世之人汗顏的龐大疆域。若不是難以適應惡劣的高原氣候,吐蕃這個地方可能早就被納入囊中,成立個吐蕃都護府啥的。第二位、宋仁宗趙禎一個國家的皇帝死了,讓本國黎民百姓哭得涕淚橫流的事,屢見不鮮,但讓鄰國敵國的百姓和皇帝痛哭,並且表達出由衷的尊敬與哀悼。這樣的君主,歷史上即使不是絕無僅有,也是鳳毛麟角。事實上,趙禎既沒有太祖趙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樣多才多藝,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論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論學問,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藝;但論生前死後的名聲,他卻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後,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根源就在於太祖皇帝趙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寬宏大量。趙匡胤統一中國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實現了向文官治國的轉變,未殺有功大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趙匡胤制定了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到了宋仁宗趙禎繼位,把這個傳統弘揚到最大。趙禎愛好學習,崇拜儒家經典。他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開了“四書”的先河。治世的出現,與仁宗趙禎“恭儉仁恕”的個人秉性與治國方針有關,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但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意見,哪怕是對他私生活妄加非議,聽了也從不挾憤報復。表現出這位帝王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帝王時代,確實比較少見。他在位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 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

第三位、元仁宗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於武宗死時嗣位,年號皇慶和延佑。在位期間,減裁冗員,整頓朝政,實行科舉制度,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復興元朝。在位九年,死後並未傳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傳位其子元英宗碩德八剌。廟號仁宗,諡號聖文欽孝皇帝,汗號"普顏篤可汗"。第四位、建文帝在祖父去世的第七天,22歲的朱允炆登上了皇位,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二位天子。朱允炆像極了他的父親朱標,仁慈愛友,寬以待人。從他的年號“建文”也可以看出,大明王朝在經歷了太祖時“洪武”的崇武尚法,接下來要進入一個相對寬鬆的時期。即位詔書中寫道“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要“永維寬猛之宜,誕布維新之政”並“下明詔,行寬政,赦有罪,蠲逋租鉅萬計”。除舊佈新,休養生息,教化百姓,是接下來建文帝即將要做的事。

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

建文帝不僅在政治上施行寬鬆政策,而且在人員的任用上也注重採用文官。當然只能是重新選拔任用官員,因為先帝時期的名臣宿將基本都已經被殺的殺,貶的貶,沒有可用的人才了。這一年的六月,方孝孺接到了詔書,要求他火速進京。這一次,方孝孺終於迎來他人生的春天。方孝孺進京後的第一個官職是翰林侍講,這同他之前的從九品府學教授已經有了質的飛越。第二年,又升任侍講學士。之後,恰逢朝廷上將侍講學士和侍讀學士合併為文學博士,方孝孺也成為正五品的文學博士。方孝孺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當皇帝遇到問題時都給予解答。本來建文帝就沒有十分親近的臣子,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加上方孝孺的修養和學識,讓他和方孝孺一見如故,並且對方孝孺有著一份額外的尊敬。所以將他在朝廷上遇到的一些事也說出來和方孝孺探討,久而久之,建文帝對方孝孺的依賴增加。改革的圖景是非常美好的,實行後,社會的風氣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皇帝在人們心中不再高高在上,變得可親可敬。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建文帝的這場改革具有文人的理想色彩存在,如井田制的恢復,社會發展的車輪在不斷地前進,將一個已經實施了幾千年的東西恢復註定只能阻礙歷史的進步,具有明顯的落後性。就在建文帝和方孝孺還忙於推行自己的改革時,靖難之役爆發了。這場改革也只能暫時中止了。

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

第五位、咸豐皇帝清朝的咸豐皇帝,被後人稱為“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的“四無皇帝”,是清朝皇帝中最無能的一位。但世間萬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一面太弱,一面就會很強。咸豐是清朝最無能皇帝,可他卻是清朝最仁德皇帝,所有皇帝在仁方面都無法和他相比。咸豐當皇子時,就被道光認為他很“仁”。因為道光讓他和奕比騎射,奕打了許多獵物,他卻一箭未發。道光問時,他說:“父皇恕罪,兒臣以為眼前是春回大地,萬物萌生之際,正是禽獸生息繁衍之期,兒臣實在不忍心殺生,恐違上天好生之德。”道光一聽,頻頻點頭。咸豐不忍心在春天打獵,這裡面有“藏拙示仁”的成份,但咸豐內心確實深藏著一個“仁”字。咸豐繼位以後,沒辦過冤案,沒搞過文字獄,沒冤枉一個好人。咸豐當政時,內憂外患,洪秀全奪去半壁江山,英法聯軍又來入侵,咸豐守江山的心思肯定有,但在他心裡,老百姓的命比江山更重要。

唐宋元明清,下面五大仁德的帝王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輔佐誰?

晚清學者金梁在他撰寫的《四朝佚聞》中,把咸豐之仁寫得更大:“洪軍連佔至十數省,英法聯兵,南北並憂。文宗用人不疑,當機立斷,屢瀕絕滅,卒挽危亡。而硃批手敕,剴切感人,尤不可及。”咸豐硃批了什麼?如此感人?咸豐批的是,清剿洪匪,勿傷百姓。而洪秀全發動起義時,兵民難分,使清軍鎮壓放不開手腳,結果洪秀全屢敗清軍,連奪十數省,佔據清朝半壁江山。但咸豐並不著急,寧丟江山,不傷百姓。這份仁心,其他皇上真是不能比。就憑這一點,後人評價咸豐時,應該在“四無”後面再加“一有”,也就是“四無一有”皇帝,讓人們知道咸豐這個無能皇帝的唯一亮點——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