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印度效仿當年的日本,脫亞入歐,能否成為亞洲強國?

周七公


印度不用脫亞入歐,他本身就是大英帝國統治,哪存在什麼“脫亞入歐”?


就看看印度的情況吧:

英國派總督來管理印度,管理者是英國人。

英國制定了印度的法律,從最高層到最低層,幾乎都是英國人制定的。

英國制定了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是議會民主制,到今天依然沿用了這個制度。

英國幾乎包辦了印度的一切的一切,比日本人的“脫亞入歐”要徹底多了,至少日本人還沒有找個歐洲人當天皇啊。


複製制度就能成功?你太天真了



這是美國國旗和利比里亞國旗,發現沒有,除了星星多少不一樣以外,其他一模一樣。

為什麼一模一樣?因為利比里亞就是美國黑人建立的國家,利比里亞抄襲了美國的一切,政治制度,法律,甚至國旗。

然而利比里亞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菲律賓過去是美國的殖民地,也使用美國的那一套制度,菲律賓發達麼?

脫亞入歐解決不了問題。

伊拉克從2003年一直被美國佔領到2011年,到奧巴馬任內才討論撤軍。

結果搞出了ISIS。


國家就是這麼神奇,同一個制度,在同一個國家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有些國家就是搞不起來,別說制度和法律了,我可以說今天即便是把整個日本官僚系統搬到印度,照樣 一點作用都沒有。

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同一個制度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今天的印度就是這樣。


別說脫亞入歐,連革命都沒用


在中國,革命是有效果的,推翻了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為什麼?

別說那種改良式的運動,就算在印度鬧一場革命又如何呢?

中國這邊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革命黨給農民分田地,農民當然跟著革命黨走了,非常有效果。

你要是在印度搞革命,一堆印度人圍觀革命黨,一邊嘴裡唸叨:“輪迴啊,這輩子不好是我的命,下輩子就可以修行就可以做個婆羅門,做個上層種姓了。”

急死這幫革命黨。


那就是這樣的啊,不信你看看中國歷史,多少改朝換代,秦朝的時候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印度現在還在搞印度教,信輪迴。

脫亞入歐……人家自己都是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要脫什麼亞啊。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原本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方國家,在十九世紀末期日本掀起了學習西方文化的浪潮,全面摒棄中國文化,以為東方文化為糟粕,一種強烈的不自信瀰漫日本,然後1885在日本報章《時事新報》發表的著名不署名短文《脫亞論》,之後正式出現脫亞入歐和脫亞入美的論調。

日本這種意圖全面但是畸形西化的做法客觀上讓日本強大起來,尤其是軍事和科技水平超越了亞洲其他國家,可惜這傢伙的惡劣本性難移,強大之後只想在外打砸搶,最終把自己變成原子彈的試驗場。

但是,說印度脫亞入歐,就有些搞笑了!

歐洲國家在15世紀就已經開始殖民印度部分區域,直到19世紀的時候印度被英國完全殖民,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印度才在甘地的奇葩做法下被英國放棄。

可以說,印度已經沉浸在歐洲統治下好幾百年了,印度人只恨英國一件事情,那就是沒有繼續殖民它。

印度在1947年獨立,事實上印度在這之前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沒有統一過!直到英國殖民全印度之後才有了印度這個統一的國家!而且英國在印度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運輸和工業體系,基礎條件比中國要好,但結果呢?

現在印度採用所謂的聯邦制,也宣稱是民主國家。印度的國會和英國一樣是兩院制:包括上院聯邦院和下院人民院。部長會議對人民院負責。聯邦院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員由地方選舉產生,其餘12人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選產生,其餘2人由總統任命。

印度到現在還屬於英國聯邦國家,經濟文化幾乎西化,還要怎麼脫亞入歐?

我看印度的潛力就這樣了。


穿美國望世界


假如你和王思聰一樣吃喝玩樂,估計你早破產了,王思聰還照樣可以瀟灑快樂!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同樣的方式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根本原因是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放在國家層面,就是不同的國家選擇同樣的路,會接出不同果實。



日本執行脫亞入歐政策取到顯著效果,是和日本自身條件有很大關係的,具體而言:

一、政治方面,日本通過戊辰戰爭、西南戰爭等,將地方實力派勢力清理乾淨,建立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使日本可以按照現代化國家為藍本,對日本社會進行系統化改造。致使脫亞入歐的政策深入日本基層,成為國家意志。

二、在國土防禦上,日本作為島國並沒有沉重的本土防禦壓力,所謂打開日本國門的黑船事件,對於日本的安全形式也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使日本可以將重心投入海外擴張的主力海軍方面,到一戰期間,日本海軍已經成為世界前列。



三、國際形勢上,日本藉助沙皇俄國滲透至東亞,英國急需一個盟友牽制北極熊南下的步伐時,與英國結成英日同盟。在雙方結盟下,英國大量的技術轉移,使日本的工業迅速發展。而日本海軍多在英國留學,譬如對馬海戰的日本指揮官東鄉平八郎。

四、在市場方面。作為東亞率先工業化的國家,有大量的殖民地作為日本產品的銷售市場,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故在這四個條件下,日本以脫亞入歐的方式成為世界強國。而印度其實缺乏這四個方面的因素

政治方面,雖然印度有中央政府,但是地方實力派多如牛毛,使印度根本無法推動現代化改革。譬如種姓制度,在法律方面已經廢除了幾十年,但是在地方上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存在。若強行推動脫亞入歐,會導致印度上層人已經入了歐,底層人卻脫不了亞。



在國土防禦方面,印度北、西兩面都有強敵。巴基斯坦雖然多次戰敗,但也能牽扯到印度大量的軍力,而另一個國家則是印度揮之不去的夢魘。在沉重的國防壓力下,印度需要耗費巨資加強軍備,對於經濟、內政方面的問題,是有心無力的。

在外交方面,印度實際上沒有盟友。美國是有計劃利用印度牽制其他國家,但是印度實在不是對手,加上也不允許印度在印度洋一家獨大,美國是對印巴兩國都有扶持。其他國家譬如俄羅斯,主要目的是多銷售點軍火。



在市場方面,印度的條件其實是不錯的。印度人口是十億級別的,內需潛力是比較大的。一旦激活內部的消費潛力,將使印度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所以,印度並不具備日本脫亞入歐的天時地利條件。不過現在印度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員移民至歐美國家,一定程度上是上層人入了歐,底層人卻脫不了亞。有調侃稱印度只有一億人,就是現實的寫照。


L夕惕若


日本能夠通過明治維新,實現近代化轉型,從而成為第1個非西方的近代化國家,這其中有日本社會的特殊因素。對於印度來說,不具備這種可能性。

首先,日本能夠開展明治維新,有好多特殊條件,有它自己本身的特質,也有周邊環境的特殊原因。從日本自身來看,日本的文化普及率在傳統社會當中是最高的,相當數量的日本農民,在明治維新之前就有文字的讀寫能力,這個水準不僅高於同為傳統社會的中國和印度,也比當時已經開展現代化歷程的俄國要好。日本具有特殊的二元統治結構,天皇和將軍,兩套統治體系並存,天皇雖然只是一個形式象徵,但畢竟對於國家政治來說有特殊作用,這就使得日本可以在不變更天皇制度的情況下,廢除幕府制度就可以實現政治變革。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得日本社會能夠較平穩的過渡,對於民眾來說也比較容易接受。日本在歷史上,曾經長期學習中國,對外學習模仿是很多學者認為日本民族的一個特質。這對於日本,在近代學習西方也是有幫助的。從日本本身來看,自然災害頻發,礦產資源也不是很豐富,殖民的收益比較小。而周邊地區有中國這樣一個殖民收益回報很高的國家,所以當時各西方列強的主要矛頭都是針對中國的,日本的社會改革面臨的國際壓力很小。

其次,對比日本的這些優勢,我們發現印度不光不存在有些方面,甚至恰恰相反。印度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文化主要掌握在高等級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階層手中,下層民眾普遍愚昧。這對於近代化改革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因素,時至今日,印度依然保留有大量傳統社會的性質,這是一個主要原因。日本雖然是二元制結構,但實際上是一個單一制體制,中央政府對地方有很強的控制力。印度雖然是一個形式上的大帝國,但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權很弱,比較類似於中國當時對於周邊藩屬國的控制。這就為英國人施展其挑撥離間的外交技術,留下了空間。印度有自身深厚的文化傳統,不善於學習外部文明。這一點中印兩國有相似之處。印度地處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國土面積又以平原為主,可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從農業領域上來講,是一塊寶地。這就使得,各主要列強國家對應,都很有興趣,只是英國憑藉其自身實力,整體霸佔了印度。印度如此重要,英國對於印度的控制當然就十分嚴厲,不可能像日本那樣,給予寬鬆的外部條件。

最後,印度在歷史上雖然沒有脫亞入歐,但因為精英階層全面接受英式教育,所以從其上流社會來看,確實有這樣一個實際結果。不過這並沒有導致整個國家的快速發展,反而使得印度分裂化,成為一個在中下層保持著傳統社會面貌而精英層高度西化的一個特殊國家,上下不匹配引發了印度社會的一系列畸形現象,比如產業發展以和印度本土無關的軟件業和服務外包業為主。這就使得印度的產業發展,不能在國內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從而帶動整體經濟向上發展。對國外的高度依賴,使得印度時至今日,都不能被視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單純的精英階層脫亞入歐,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從整體來看印度大而不強。在南亞地區,由於其巨大的國家體量,在和其他國家打交道的時候確實有一定優勢,但從整個全球範圍來看,其目前為止也只是一個地區性大國而已,遠談不上強國。就放在亞洲範圍內而言,說是亞洲強國,也有一些勉強。


zyb38537240


印度🇮🇳早就脫亞入歐。

成為英國🇬🇧殖民地多年。

政治制度,全盤英化。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在印強大的種族基因影響下。

英式制度在印度水土不服。

最終異化成。

表面似英式,實質誰也弄不明白的特色制度。

在英國🇬🇧統治時期。

印度🇮🇳的發展,在亞洲名列前茅。

獨立後,步履蹣跚。

磨磨蹭蹭到今天。

未見印度偉大復興。

故,三哥劍走偏鋒,無人能及。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多點了解近代世界文明發展史。靠自己進入工業發達國家都是華夏傳統文化底蘊的國家,城市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果更是證明華夏文化的偉大,優秀。國人們好好研究研究為什麼吧。。。。


振興民族文化


立論基礎,就是錯的。日本崛起,與歐亞的脫,入有關係,但不是主要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是明治維新,建立了符合國情的政治制度!要說入歐,中國是世界上入歐最徹底的國家,從新中國建立始,整個國家的政治體系,意識形態,經濟體系都基於馬列主義,這個主義,真真正正的,方方面面的都是歐系的。所以說,中國入歐,比日本全面徹底的多。日本最起碼還堅守了本國的傳統文化和意識形態!中國則是全面西化,只不過,西化的內容與日本不同罷了!


冀夫


印度想脫亞入歐,通過入歐成為亞洲強國?這種想法很大膽或者有點異想天開痴人說夢。歐盟不是慈善機構,歐盟同印度各方面相比,可說是天壤之別,一廂情願。印度想發展想成為亞洲強國只有靠自已。靠他國有點妄想。印度靠美國,靠日本這麼多年。莫迪總理有體會,它們給印度多少好處,它們連發展機會都不給你,你說可憐吧?


天平160152121


時代不一樣,現在是全球貫通期,很大程度上不存在任何組織,每個國家只要把握好方向發展是有前頭的!但有一條是肯定的那就是與周邊鄰國搞好關係!越南是一個很好的典型,與中國交惡,結果是北半拉被夷為平地!何苦呢!戰後才想通了向鄰里示好這幾年發展的不也可以嗎?印度不也一樣嗎?它的外交資源比越南應該更好吧!


風和日麗129078850


日本的明治維新其實具有雙重意義,第一是工業化,現代化,第二是國家統一化如廢藩置縣把274個藩廢黜改為國家控制任命的縣長(知事),可是今天的印度既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工業化也幾乎沒有可能實現國家真正的統一(國內甚至還有統治一億人的紅色革命蘇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