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跨5省追“黑財” ——深圳掃黑民警與不義之財死磕到底的故事

“不是在追錢,就是在追錢的路上。”五一前,記者來到市公安局掃黑除惡攻堅隊五大隊,副大隊長林楓幽默地對記者說,“不過,我們追的都是涉黑的不義之財。”

林楓說,獲取不義之財,是黑惡勢力從事違犯罪活動的根本動機。財源猶如“血源”,是滋養黑惡勢力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一大原因,所以,“打財斷血”才能對涉黑惡團伙形成致命打擊,這也是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重點工作之一。

林楓所在的掃黑除惡攻堅隊五大隊是市公安局抽調經偵支隊與分局精幹力量組建而成,主攻“套路貸”等新型黑惡違法犯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大隊尤為擅長追“黑財”,併為整個攻堅隊的各個大隊提供“打財”方面的支撐。

“追錢裡頭的道道非常多,公賬私賬兩張皮、多個賬戶來回倒、故佈疑陣、隱匿、轉移……沒兩把刷子還真追蹤不到。”林楓給記者講述了同事們與不義之財死磕到底的幾個小故事。

與時間賽跑,10天跨5省調查取證

在五大隊,經常上演千里奔襲追“黑財”的事兒。採訪當天,掃黑能手高勝剛結束一項連續10天跨5省追“黑財”的重任,儘管雙眼熬得通紅,但不見一絲疲憊,還略帶興奮。

“這很正常,習慣了。”高勝說,現今一些涉黑惡犯罪團伙往往跨區域作案,涉及的項目、往來業務夥伴遍佈全國各地,所以,辦案時出差調查取證是家常便飯。

10天裡,高勝每到一地,基本馬不停蹄,白天到當地有關部門調取材料、到看守所提審嫌疑人,並開展外圍調查取證;晚上對材料進行整合、梳理、分析……吃飯都是“什麼快吃什麼”。

“拖不得啊,時間不等人,而且隊裡的兄弟正心急火燎地等著我的結果往下查。”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出差工作,高勝的想法很簡單,“大家都是滿負荷工作。”

高勝說,體力上的辛苦還不算什麼,真正費勁的是跟犯罪分子鬥智鬥勇找證據。“為了‘黑錢’不被發現,對方有時人為設置‘迷魂陣’,故意與外地企業、空殼公司等聯繫往來,擾亂我們的偵查視線。”

還有一次,高勝在辦案過程中發現一個隱藏很深的洗錢賬戶,但聯繫開戶人後,對方一臉茫然,“我壓根沒開過這個賬戶”。原來,是地下錢莊冒用他人身份在銀行開戶洗錢。不過,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過獵人的眼睛。高勝通過大數據分析最終揪出了隱藏在背後的地下錢莊。

為了更好地辦案,高勝還抽空不斷學習大數據分析技術、財務、金融、證券……像海綿一樣汲取辦案所需知識,迅速成長著。

受害人:“這是我十幾年來最溫暖的一天”

“套路貸”是近年來令老百姓深惡痛絕的一種新型黑惡犯罪。在打擊該類新型違法犯罪中,該大隊幹警衝鋒在前,先後偵破多起令群眾拍手稱快的“套路貸”大案。

“這類案件往往披著民間借貸的外衣,具有很強的迷惑性,一旦受害人報案,對方往往咬死是‘債務糾紛’。”張軍,五大隊另一位精於審訊的掃黑能手,向記者回憶剛接手此類案件時遇到的難題,“而且,嫌疑人往往能夠向警方出示各種借據、合同證據,而受害人卻拿不出任何實質性的證據。”

張軍說,這正是“套路貸”犯罪分子狡猾之處,他們以放貸為名,層層設套,通過騙取受害人簽訂虛假合同虛增債務,偽造資金流水等虛假證據,惡意製造違約迫使受害人繼續借貸平賬,不斷壘高債務,達到非法侵佔受害人錢財的目的,同時讓受害人有理難說,求助無門。

“最令人氣憤的是,他們還對受害人實施種種‘軟暴力’。”張軍還記得一位深陷“套路貸”的事主備受煎熬的愁苦面容。

事主姓羅,經營著一家小型服裝公司,因一時資金週轉需要,向“套路貸”團伙借款20萬。結果,離深一個月後回家,羅女士發現家裡門鎖竟然被換了,兩個陌生男子出現在房子裡。直到對方拿出她當初“籤”的房屋租賃合同,羅女士才知道自己被“套路”了。有家不能回的羅女士最後被迫賣房,連本帶息還他們160萬才算了事。但優越的生活一夕盡毀,房子沒了,公司也垮了,羅女士精神飽受打擊。

還有的事主被電話騷擾、毆打,更有甚者不堪忍受折磨一度想自殺。張軍回憶時仍氣得咬牙切齒,“我們最後通過類案串並取得了突破,揭穿了他們的‘套路’。”

當案子破了之後,得知消息的羅女士在電話裡泣不成聲,對張軍連連道謝。還有事主在案件偵破後給他發來這樣的微信:“這是我十幾年來最溫暖的一天,謝謝你們!”

30天抽絲剝繭,追出1.8億元涉黑資金

在林楓的辦公室,至今還保存著一張手書的可疑資金分析圖。記者看到,該圖由兩張A4紙拼接而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銀行賬戶,資金在幾十個賬戶間轉來轉去,看得人頭昏眼花。但是,正是這張讓記者看了頭暈、讓林楓熬了一個月的可疑資金分析圖,成功地鎖定了一筆高達1.8億元的涉黑資金。

這是某掃黑大案的一筆關鍵性涉案資金。當時,案件正偵辦到緊要之處,需要有力的涉案資金證據支撐。林楓受命負責協助“追錢”。

“該團伙非常狡猾,將大額資金數十次拆分,開大量的銀行賬戶隱人耳目,讓其資金流變得異常複雜。”如何在海量銀行流水中找到進出賬戶的關聯,讓數據變成證據,無疑是“追錢”成敗的關鍵。

“當時感覺遇上難啃的骨頭了。”林楓幹過經偵,經驗豐富,多年來在工作中曾先後為國家和社會挽回30多億元經濟損失,但仍忍不住慨嘆。

為了查清涉案資金來龍去脈,他像“賬房先生”一樣伏案細看銀行流水,一條條甄別,條分縷析,抽絲剝繭。“那一個月裡,滿腦子想的都是錢來錢去。”林楓笑著說。不僅如此,由於該涉黑團伙業務錯綜複雜,還需要到各相關部門調取證據,常常是風雨兼程,往來奔波。

經過一個月的苦熬,林楓終於做出了一張完整而清晰的資金流向圖,確認了該筆涉黑資金,以鐵證有力支撐了辦案。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