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中的“行話”

中藥中的“行話”

我的一些藥師朋友經常會遇到一些中藥方子上的藥名好像認識,又不太確定是不是自己藥店有的那個藥。比如看到“雲苓”,不確定是不是指茯苓;看到“子芩”,又不確定是不是指黃芩,諸如此類。其實這些都是中藥裡的行話,作為一名藥師,你必須懂的。下面中公衛生人才網就給大家羅列一些中藥中的“行話”。

一、中藥性狀描述的行話

菊花心:藥材橫切面具有放射狀紋理或裂隙,全形如菊花,稱菊花心,如甘草。

車輪紋:指藥材橫切面上維管束間隙較大,木質部呈稀疏狀排列,形似車輪狀,如防已。

獅子盤頭: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圓點狀,習稱“獅子盤頭”,如黨參。

珍珠盤頭:如銀柴胡根頭頂殘留的莖痕及芽痕,狀如珍珠集盤,習稱珍珠盤頭。

沙眼:如銀柴胡根體上由於鬚根脫落後留下的小孔穴。

藍頭:指板蘭根的蘆頭上殘留暗綠色的葉柄殘基。

金井玉欄:藥材橫切面肉白心黃,習稱金井玉欄,如黃芩。

二、有關道地藥材的行話

四大懷藥:指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懷山藥。

四大西北藥材:指當歸、黃芪、黨參、大黃。

四大藏藥:爐貝母、冬蟲夏草、藏紅花、雪蓮花

浙八味:浙貝母、浙玄參、杭麥冬、杭白菊、山茱萸、延胡索、白朮和白芍。

雲藥:木香、茯苓、三七、重樓。

關藥:指山海關以北或指“關外”東三省及內蒙古部分地區所產的地道藥材。著名關藥有人參、鹿茸、防風、細辛、五味子、關木通、刺五加、黃柏、知母、龍膽、哈蟆油等。

三、常見中藥名字裡的行話

1、石決明

九孔海決:石決明,以九孔者為良,故名。

耳片殼:石決明的商品名,主指產於廣東、福建的外表面較光滑的光底海決。

2、黃芩

子芩:指黃芩新根,內部充實者,又稱“條芩”。

枯芩:黃芩老根,中空,外黃內黑,習稱“枯芩”,古代別稱“腐腸”之名,即由此而來。

3、黃連

鳳尾連:黃連,指野生品,主產於峨眉山等地,多為單枝。

古連:黃連,四川古勇產者為佳,故名。

4、冰片

艾片:指菊科植物大楓艾的葉片蒸餾制的片狀結晶體,故名。

艾納香:指以菊科艾納香為原料所制的冰片。

梅片:指由龍腦香樹脂加工製成的冰片。

5、黃芪

正口芪:黑皮芪,該品種在內蒙獨石口集散,故名。

炮臺芪:指加工衝正芪後,挑大小適中,粗細均勻,質地柔嫩者,切去頭尾,經沸水撩過,使其條幹柔潤,用板搓直,涼幹,紮成炮臺形,故名。

口芪:指產於東北的一種黑皮黃芪。

6、半夏

清半夏:指生半夏經白礬水溶液炮製過後的半夏。

姜半夏:指生半夏經生薑汁、白礬炮製後的半夏。

法半夏:指將生半夏經清水浸漂,加入甘草、石灰液等輔料炮製,可供內服的半夏。

半夏曲:為半夏加麵粉,薑汁等製成的曲劑。

7、白朮

天生術:指產於浙江天目山的野生白朮。

冬術:白朮的商品名,指立冬後所挖,性柔軟,肉結實飽滿,不呈蜂窩狀,斷面油潤色紅黃,氣清香特異。

於術:白朮,該藥以產於浙江於潛者質佳,故名。

8、天麻

冬麻:天麻冬季採挖者,皮光肉堅色白質佳。

明天麻:天麻,該藥以個大,體實,色白明亮者為佳,故名。

春麻:指春於採挖的天麻,藥材多中空,皮皺質稍差。

9、川貝母

青貝:川貝的商品名,該品特徵為兩鱗塊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端尖或平,多開口,底部鈍圓,不能平放,主產青海,質佳。

松貝:川貝商品名,該品主產四川松潘地區,故名,其狀為形似桃,外層兩鱗片大小懸殊,小鱗葉緊裹於大鱗葉中,頂端尖,底平或微凹入,能平放,俗稱“觀音坐蓮”或“懷中抱月”,色白而質鬆脆,味微苦,質最佳。

爐貝:川貝的商品名,該品種主產甘肅、四川,呈長圓錐形,頂端略尖,底不平,不能放穩,其表面常有黃棕色斑者,習稱“虎皮斑”,因過去散集於打箭爐(今康定),故名。

珍珠貝:指松貝中粒小形如薏米者,質量較佳。

10、砂仁

陽春砂:指產於廣東陽春的砂仁,氣味香濃,質佳。

砂王:指進口砂仁中選出的粒大者。

砂米:指進口砂仁中散碎的單粒砂仁。

砂頭:指進口砂仁中的粒小者。

縮砂仁:指由東南亞國家進口的砂仁,其表面色較春砂仁淺,呈灰棕色、黃棕色,密生片狀突起,質較陽春砂仁次。

中藥中的“行話”還有很多,藥師朋友們專心學習了中藥鑑定會發現中藥趣味無窮。畢竟幾千年的中醫藥傳承下來不僅僅是幾味藥、幾個方子,更多的是幾千年的中華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