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鄭州,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曾獲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下文摘自他時任清華校長時的演講。

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與在座的研究生分享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興趣與方向

我想講的第一部分是我的成長之路。

在座的有些同學可能還沒有想明白以後要做什麼,會感到焦慮:如果對科研不感興趣、沒想好未來發展該怎麼辦?

其實當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我也沒有想好。這種迷茫一直到1995年,博士後完成之後才隱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才下定了決心。(歷時十年)

當時的迷茫來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大學選擇專業。我當時保送大學,報名的清華的第一專業可能大家想不到,是機械系。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直到85年5月份清華老師來招生時對我說,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我第一次把生物和化學連接在一起,當時突然覺得豁然開朗——原來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於是陰差陽錯地上了生命科學這條船。

我在清華的時候生物學的不好,於是修了數學雙學位,通過加強數學物理課程的學習來彌補生物成績的不足,來讓我的成績排名第一。

所以說,我選專業第一不是憑興趣、第二不是憑專長,而是憑清華老師的一句話。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那選專業應該憑啥?我告訴學生,憑未來世界的需求。這個世界的發展不以在座的某一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以媒體宣傳為轉移,更不以畢業之後能否找到工作為轉移。

我覺得在你選擇專業的時候,憑興趣挺好,沒有興趣的時候可以培養興趣。有時我在想,人是善變的,你的其他方面可以變,為什麼專業是不能變的?

一項業餘愛好可能你很喜歡,但天天做可能會使你厭煩。我認為做一件事,完全憑興趣的話,對我而言不靠譜。大學期間我對生物真的是深惡痛絕,因為學不好。

本科講完,我來講一講海外讀博。我在清華提前一年畢業,那是在89年。當時我對學術沒有興趣,而對從政感興趣。可能有些同學瞭解,當時我父親的去世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認為從政可以改變一個社會,可以為老百姓說話、做事。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我當時想去從政。而從政又沒有門兒,覺得要先去經商。所以當時和清華大學科技批發總公司簽訂了一個代表公司去香港經商的機會,做公關。

你們難以想象吧?看這施老師還挺能說會道的,做公關應該還不錯,但是就業合同因故被撕毀。

89年7月24糾結一晚後,我決定考託福GRE出國。在年輕的趾高氣揚的施一公心裡,出國不是一條路,最終我決定出國讀生物學博士。

其實因為我對專業沒有想好,在讀博的前兩年一直非常糾結。平時精力很好,一看文章就睡著;聽講座也是,聽了十分鐘就睡過去了,大家一鼓掌我就醒了,正好大家一塊走。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也會這樣。

我直到博士三年級才出了一點感覺,發現我也能做一點東西;到了博士四年級信心大增,因為結果出來了;到了畢業那年,博士五年級,我感到,原來我也可以在學術界“混”個工作。

博士讀完之後,我不清楚我能幹啥、也不清楚我會幹啥,在最掙扎的時候曾想過轉系,但我沒有轉。因為我在說服自己,也許以不變應萬變最好。如果急急忙忙轉系,也許去了之後會發現數學、物理、經管可能更沒意思,所以我在說服自己,也許生命科學真的是21世紀的科學呢。

就是一種在矛盾中在往前走。在1995年4月12日博士學位答辯以後,我還是不清楚自己會做什麼。

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在清華的時候,曾是清華活躍的一分子,所以我想也許我可以從商。所以我還面試了大都會中國區首席代表的職位,賣保險,而且拿到了offer。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個賣保險的人,當時有六位數的工資。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在博士畢業之後我還設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兩個哥們一起做中美貿易交流,這個經歷也很有意思。1995年11月我下定決心還是走學術這條路,到現在還不到20年。

所以我從95年11月到現在,所有主要精力都放在做學術上,我也告訴自己這(種興趣)一定可以培養起來。在座如果有同學感覺對所學領域沒有興趣的話,我想你比不過我。我是在博士畢業半年之後才開始培養興趣,到現在可以廢寢忘食、可以沒日沒夜地幹,覺得樂在其中。

我覺得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不是說你天生就有,不是說你聽一個講座突然靈機一動就對一件事感興趣,我覺得都不是這樣。

其實我對專業、對研究曾經非常迷茫,也走了不少彎路,但我覺得我還是走過來了。我也勸在座的同學,當你有迷茫的時候,我建議你們,不要覺得只有把你的迷茫、把你所有問題解決了才能走下一步,我很不認可。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我認可一點:不要給自己理由——當你覺得興趣不足、沒有堅定信心、家裡出了事情、需要克服心理陰影、面對痛苦往前走的時候,不論家庭、個人生活、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現什麼狀況,你應該全力以赴,往前走。

不要給自己理由。因為你一旦掉隊了以後,你的心態會改變,很難把心態糾正過來。

認識自己

下面我來講一下第二部分,認識你自己。

同學可能認為老師很自信,我想告訴大家,我求學時的自卑現在已經沒有了,只是偶爾有insecurity的感覺。但我求學的過程當中,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博士階段,我一直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我有一個性格特點是好勝。在座的同學可能很多和我一樣,如果不好勝、不自強也很難走到今天,但特別好勝、特別自強的人也更容易受打擊,也更容易自卑。

高中以來我總是覺得自己不聰明,所以總是很刻苦,總覺得我是笨鳥先飛。

舉個例子。我什麼地方都好勝。在清華體檢時,我身高不高,又不能踮腳尖,所以測坐高時我拼命往上拱了拱,結果我身高不到全班前五,坐高全班第一。

研究生需要的素質

下面講我覺得研究生應該具備的素質。

我先說什麼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你的IQ。無論什麼學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認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

第一,時間的付出。不要以為你可以耍小聰明,世界上沒有免費的晚宴,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清華84-86年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國已是赫赫有名的終身講席教授。他在美國開組會時教導學生: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我最大的訣竅是工作刻苦,每週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

我知道你們不能像我一樣刻苦,但我要求你們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這意味著如果是8小時一天的話,你要工作6天以上。你不要以為你早上8點去,晃晃悠悠做點實驗,晚上8點離開就可以了。

他只計算你具體做實驗的時間,和你真正去查閱簡單的和實驗相關的文獻的時間。哪怕你的吃飯時間、查閱文獻之後放鬆的一小時,都要去除。

(做科研比996還恐怖啊!)

我想通過這個例子告訴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時間,一定不會有成功。

施一公:我差點成為中國第一位六位數收入的保險經紀人


第二個是方法論的改變。(講的例子都非常極端,在此略過。)

第三,建立批判性思維。除了方法論的改變,還包括挑戰學術權威。

我的博士生導師在33歲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在開車時想象出Zinc Finger的結構,這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重大憑大腦想象出來的結構。

有一天我們開組會,他看起來特別激動,說今天我給大家演示我的一個想法,希望大家幫我看看,有什麼問題,就提出來。他開始寫公式,滿滿一黑板的推演之後,一步步證明出熱力學第二定律是錯的。當時我們都震驚了。

我在他寫出的公式裡面發現了三處錯誤。當時我不敢提啊,但是後來一想,那的確是錯誤的,我哆哆嗦嗦的舉起手說,我想說有一處錯誤。這時,我對面的師兄說“哪兒有錯?啊!哪兒有錯!”我哆哆嗦嗦說完,所有同學都說我錯了,但是我們實驗室的小老闆說,我覺得一公講得不錯。

大家覺得我頂撞了老師,沒人理我,中午我都一個人吃飯。下午一點,老闆找到我說,你學士是在哪個大學唸的,我說Tsinghua University,是我們國家最好的大學。

在此之後,我們研究所的同事見到我便會主動給我打招呼,這讓我慢慢的有了自信。在我找到職位的時候,他們都對我說“Congratulations!”這段公然鼓起勇氣,用自己所學糾正系主任兼實驗室導師的學術錯誤的經歷,在我科研路上給予我無限自信,至今對我仍有很大影響。

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在科學網的微博上面寫了一些對研究生如何提高自己寫作和閱讀能力的博文。你要時刻記住,你認為自己行,那你就一定可以。同時還要記住,不可知足常樂!

我認為的科研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讓我能夠無憂無慮地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科學問題。但是,我們也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我們的研究是希望能夠回報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


榴蓮EDU整理於“清華研讀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