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mart雲起CEO董熠:把空間當做產品,交互越“合適”越好

LifeSmart云起CEO董熠:把空间当做产品,交互越“合适”越好

智能家居作為IoT領域重要的落地環節,目前涉足的公司普遍是通過軟硬一體化的方式進行佈局和市場推進,無論是大公司大生態,還是小平臺小玩家,有一種共識正在逐漸形成,那就是隻做智能產品聯動能給用戶帶來的生活體驗升級十分有限,簡單地疊加AI技術炒作營銷賣點並不是這個行業正確的朝向。

如何讓房子讓空間有感知會思考,如何進一步貼近消費者心理預期,改善生活切實問題,成為接下來整個行業要重新考量的價值要素。此外,由於C端需求比較碎片化,智能家居系統方案通過智慧地產、智慧辦公、智慧酒店等方式大規模落地已成行業趨勢,讓智能成為未來精裝房的標配,通過B端業務滲透C端消費者或是智能家居大規模普及的重要發力點。

站在更寬泛的維度來說,一味模仿或參考國外智能音箱、智能家居類產品的發展路徑不見得是種正確的方式甚至是種偏執,其實國內市場有其特殊性,國內外家庭構成和文化也有較大差異,國內廠商們如何走出自己創新的智能家居發展道路才是行業成功的關鍵。

把空間當做產品,交互越“合適”越好

LifeSmart云起CEO董熠:把空间当做产品,交互越“合适”越好

本篇的採訪對象為杭州行至雲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董熠,杭州行至雲起科技有限公司(簡稱LifeSmart雲起)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定位全球化的智能家居企業,目前公司在超過30個國家地區有產品和服務落地,國內市場之外,主攻北美、東南亞和北歐市場,在技術方面致力於通過融合AI技術、雲服務、智能硬件研發設計等方面綜合能力來提升用戶生活體驗。

從整體的運營思路來說,董熠認為,一個家庭、一個物理空間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產品。因此LifeSmart做了很多類的傳感器、控制的組合燈光、開關、還有一些能源、電器控制的部分,希望把物理空間數字化之後,通過算法和人工智能讓這個空間變得更加安全、舒適、節能,為用戶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提升整個物理空間的使用效率,這是基本邏輯。

把空間看作是一個產品,那麼人和房子、空間本身就會產生交互的過程,一個空間有傳感器、空氣、溫溼的感知部分,還會有大腦、意識,能基於數據逐漸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未來可能室內80%以上的控制可能都會由機器人自動生成決策,剩下的20%比如主人有一些個性化的想法或需求,則可以通過APP、通過物理按鍵或語音等各種交互方式來達到目的。

對於智能家居最佳交互方式的選擇,董熠表示,伴隨著技術的發展,人機交互體系也在不斷演進,我們以前用鼠標、鍵盤、PC電腦,後來有了觸控屏幕,到現在又有了計算機視覺和語音交互,其實所有的交互演進都在朝一個方向努力,就是讓人變得更加便利,逐漸以人為中心。

在當下市場環境中,很多智能家居產品都在想方設法提高用戶和產品之間的交互頻次,以期通過更多的交互獲得更豐富的用戶數據。但就智能家居而言,並不是說交互越多就越好,而是交互越合適才越好。

怎麼理解“合適”的概念?舉個例子,具體到一個智能房間裡面,可能自動開關燈、自動調節溫度、溼度、空氣質量、自動開合窗簾等是由算法控制自動完成,剩下的部分,比如用戶坐在沙發上,手機都不想拿,但想把燈打開,這時候通過語音交互就很方便;或者說用戶離家的時候,想把家裡的一些設備關掉,不想通過語音和手機設置,這時候可能會順手通過門口的控制面板按一下就全解決了,這也是一種交互方式;如果用戶躺在床上,正在操作手機,這時想把客廳某些設備開啟或者關閉,這個時候既不想用語音,也不想用什麼遙控按鍵,那就可以用手機APP解決問題,綜上所述,在家庭場景下,用戶的行為自由度並不確定,也不會完全根據廠家的設計的情景去進行。

“智能家居交互要給用戶提供更多靈活的選擇,在他需要的時候有最恰當的交互方式去解決他想要實現的問題。很多時候,人並不想對著一個產品、一個房間說話,除非有一些特殊場景,比如說養老院,老人動不了或者不想動,那通過說話操控就特別管用,交互如何解決真實的痛點需求很重要。”董熠說到。

未來智能家居里的交互大部分應該是無感的,比如用戶到了一個房間裡,傳感器知道有人進來就會自動產生決策,不需要過多人為干預,因為人走進房間本身就是一種交互,空間本身要變得有感知思考能力。交互想要實現合適,需要智能家居廠家對物理空間本身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理解和規劃,而不是單純增添一些反人類的交互設計,給用戶造成使用障礙和操作難度。

找到適合國情的智能家居新路徑很重要

從出海的角度來講,董熠認為,無論是智能家居還是其他領域,海外市場是這一代企業面臨的共同機遇,企業想要長遠發展需要具備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維,而不是隻盯著國內市場。就LifeSmart在海外市場的拓展經驗來看,國內智能家居企業想要在日本、德國、美國、英國這些發達國家大規模獲得認可,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為發達國家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服務的挑剔程度是水準比較高的,但如果能在發達國家市場獲得成功,再去其他國家發展就好比一種降維打擊。

據瞭解,國外的智能家居市場發展要比國內早上很多年,因此市場相對成熟,且需求是連貫性的,消費者對居住環境的升級需求也比國內更早產生,普通家庭的經濟能力也更好,智能家居廠商其實已相對固化,創新活力逐漸不足。

與國外市場的連貫性需求不同,中國市場的增長更像一種爆炸式的狀態,以前的中國普通消費者其實都不太理解或者對智能家居有什麼需求,對智能家居的感知比較薄弱。近兩年中國智能家居的市場推動力,其實並不是普通用戶突然覺得房子一定要智能化,而是說有諸多C端廠家大力宣傳推動,造成了一個市場好像突然井噴的現象。

很多國內公司選擇從單品入手,用手機控制、語音控制就算是一個智能單品了,產品能獲得成功公司也就成功了,但實際上智能單品能帶來的體驗非常單一,生命週期和時效性也比較短。

智能家居如果看終局的話,未來每一個物理空間都會被數據化、智能化,帶給用戶的必定是一種綜合體驗的PK,不僅需要對AI和IoT的兩大技術生態進行融合,也涉及到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電、汽車智能化、家庭智能化、生活與辦公場景等形成信息數據的打通,為用戶提供一種無縫的全場景的生活方式。

國內外整體情況不太一樣,所面臨的機會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整個市場的打法也需要摸索出更適合國情的新路徑來。

商業邊界與全民共識

從競爭格局來看,董熠認為雖然整個IoT行業呈現出井噴現象,但整個行業其實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IoT本身跟硬件關係比較大,實現物理空間數字化的過程並不會像以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巨頭一樣能迅速獲得指數級增長與近乎壟斷的市場現象。

本質原因在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設施是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發展本身就出現了一個井噴式的增長時代,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全球化普及,今天很多估值百億美金的移動應用都無處依附。但是對於智能家居來講,所需的基礎設施產品是多樣化多種類的,如果不把每個家庭實現數字化,那所有的想法也是無處可依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智能家居市場短期比較難出現大一統或者整個市場的主導者。

“單看智能手機領域,蘋果公司已然很強,但照樣還有華為、OPPO 、vivo、小米這些國產廠商能夠在市場上角逐競爭。智能家居最後即使有大生態,也並不會一家獨大,比如國內像百度、阿里、小米、華為等巨頭,誰把誰排擠下去其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董熠說到。

而對於智能家居創業公司來說,在整個業務和體量普遍都還在早期階段的時候,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適合的商業邊界非常重要。跟巨頭搶生存空間沒有意義,在AI和IoT相當龐大的生態鏈條上有很多工作更適合創業公司來做,比如說IoT家庭數字化對於阿里、百度來講業務就太偏重,但智能家居系統方案集成商就容易把合作伙伴搞得多多的,解決智能家居入戶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在未來幾年,董熠認為影響智能家居在C端滲透變化的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全民共識。這幾年主要還是巨頭和創業公司在大力推動智能家居,但市場發展的規律普遍是一旦到了某個臨界點,人們就會形成一種全民共識,比如說要裝修、買房子,對這個房子的要求就是智能的,全民共識將促成市場的真正爆發;另外一點就是當需求來的時候,企業是不是有足夠好的產品和服務去滿足。全屋智能不光是一個產品,用戶可能增加了花費把家裡智能化了,再讓他去學習配合IOT和AI怎麼設置,他是不願意的,用戶體驗和運維能力提升將是關鍵環節。

行業問題突出,智能仍需漸進

就目前整個智能家居行業而言,董熠表示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不少企業對產品和服務的敬畏心不夠。市場發展快的時候,如果對產品或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到發展的中期就會開始掉鏈子,消費者在某些場景下買了某家公司的產品,如果產品和服務沒做好就會破壞用戶對整個智能家居市場的美好向往,對行業來說是一種損傷。

此外,國產智能家居品牌很多靠中低端產品來充斥市場是種不良現象。如果把產品做到比較高端和高水準,其實會給整個行業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如果所有行業玩家先把價格PK到最低,整個行業其實是越做做小的,導致國產品牌價值永遠也做不起來,這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局面,可能部分玩家通過價格戰活下來了,但是這個行業卻不行了。

很多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都會設定一些所謂的情景模式,董熠認為,情景模式在當下市場還是有一定用處的,可以把用戶的一部分需求做一個集中體現,且情景模式其實在IoT和人工智能、智能家庭這波浪潮之前就存在了。但未來的智能家居情景模式,其實是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去學習的,不可能每個家庭的情景模式都一樣,不一樣的需求會通過一些自動化的算法幫助用戶去創建、去推薦一些情景模式,情景模式本身是有價值的,它其實可以是一種非常靈活和動態的模式。

“現在很多公司沒有朝著更智能化的方向做,可能是短期看不到太大的改善,而且需要的投入又很大,所以很多公司就不是特別願意再往下深入做智能化的研發,但這卻是很本質的問題。因為IoT這個行業跟傳統行業的最大不同在於,我們有了更多的數據,我們有AI的算法,我們通過新的無線傳感技術以及數據、雲的技術整合在一起,我們其實可以更細緻地刻畫用戶畫像,為用戶提供以前無法提供的貼近他生活的能力和服務。”

“未來整個房子就像是一個機器人。”董熠對億歐家居說到,這裡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所謂的機器人並不單指人形機器或自動化設備,它其實是一種智能,就看它附在什麼地方,通過哪些手段來發揮作用;第二,可能現在這個機器人系統的智商只有三歲,但隨著數據積累和技術進步,未來會向五歲、十歲或者更高的智能水平邁進。

智能家居不會是一種革命性的產物,它是個漸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