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張魯為何如此厭惡劉備?

用戶63955486472


張魯這句話很好理解,不復雜。看看張魯後來做事的結果,就可以剖析他的心態。

第一,張魯本身是一方諸侯

在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割據混戰過程中,漢中沒有戰亂,而且一直治理不錯。張魯也是有本事的人,能創建教派,聚集大批教徒,獨霸一方,既做教主,又做諸侯和軍閥,在當時社會是獨樹一幟!牛人!

在張魯成為教主、諸侯穩坐“漢中王”寶座時,劉備還是賣草蓆的農民。古代很注重出身,張魯瞧不起劉備!袁術、董卓等官僚也瞧不起劉備!曹操心裡也瞧不起他,所以經常罵:“織蓆村夫”。就是編織草蓆販賣的農民頭。

古代人看重出身,所以劉備要整出一樁“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的履歷表,以抬高身份,融入上層社會。

《三國演義》中,關羽出場斬華雄,為啥被袁術攔阻?就是出身卑賤,官職太低,只是一名縣令的弓手,略相當於民國時期縣保安団一名隊長的職務。

諸葛亮過江東舌戰群儒,遭到江東眾多文官謀士的譏諷刁難,有謀士直接出言羞辱:曹操是漢朝宰相曹參的後人,名門望族;劉備是織蓆村夫,出身低賤,瞎編亂造“皇叔”身份,怎麼能與曹公相提並論?劉備與曹操鬥爭是不自量力!

可見出身、門戶之見,在當時社會是十分講究的。最明顯的是袁術、袁紹,他們袁家“四世三公”(四代人中出了三個宰相級的高官),所以各路諸侯和軍民都附從他們!還有,就在袁氏兄弟中,袁術也瞧不起袁紹:他是正妻生的嫡系,袁紹是小妾生的庶出,在袁家繼承人上,他有份,袁紹沒份!所以袁術稱帝時就高傲地說:袁紹是庶出的兒子,他憑什麼跟我比?

家族裡面尚且如此主次分明,何況官場上、社會上?

連江東一群謀士、師爺都瞧不起劉備,那麼作為教主兼“漢中王”的張魯又怎麼會瞧得起劉備呢?

第二,劉備取西川,用的是詐術。他的人品道德受到質疑

劉璋以兄弟情誼,請劉備帶兵入川防備張魯侵略。而劉備卻反客為主奪取了劉璋地盤!

就憑這一點,所有心懷正義感、有道德標準的人都不會支持劉備的做法。

劉備原先不是“三讓徐州”嗎?如今欺詐劉璋,硬奪西川,這是君子所為?如此說來,他“三讓徐州”也是瞎吹的!

在孫權、呂蒙、陸遜等人心目中,他們就明確指出:“劉備君臣取荊州、奪西川全憑詐術和軍力”。(詳見《三國志》呂蒙寫信給孫權提議奪取荊州的歷史記載)

第三,張魯有心歸順朝廷

這是重點。張魯並無反抗朝廷之心,他是教主、地方軍閥,只想獨霸一方作威作福。而曹操是奉漢天子名義征討四方,不管怎說,曹操是代表漢朝,代表中央政府。

這是曹操能夠削平群雄、統一北方的根本原因。第一,他有實力,手下軍隊眾多,謀臣武將如林;第二,他是代表皇權,以天子名義征討,地方諸侯敢抗拒,那是以下犯上!這條很厲害的:老百姓只認皇帝,曹丞相代表皇帝,當然是正統,不聽朝廷的號令,聽誰的呢?地方軍閥都是盤剝百姓的賊,曹丞相大軍打過來正好!舉雙手贊成!

張魯自問打不過曹操集團,打不過要麼逃走,要麼投降。所以他選擇逃走,但他有慈悲之心,戰爭歸戰爭,糧食儲備不能廢,他逃走前,將城裡官府倉庫的糧食、布匹全部上鎖封存,不燒不毀,完整交給曹操。等到曹操進入漢中後,發現官庫完好,糧食物資都在,就很感動,覺得張魯此人不錯!所以就誠心招降張魯,給予優待!

是張魯有朝廷觀念,他認定曹操是代表皇帝征討,自己反抗是名不正言不順,唯有歸順朝廷才是正道。

張魯既然有朝廷、皇權的觀念,他又怎麼會投靠西川軍閥劉備呢?劉備在漢朝的官職是左將軍,張魯瞧不上,他不想抗拒曹操大軍,就只能投誠。

第四,客觀事實,張魯無法投靠劉備

其一,張魯與劉璋是世仇,劉璋垮臺被遷往荊州(公安),而劉備是全盤接收了劉璋的地盤和軍隊、百姓!在西川眾多文官武將之中,肯定有忠於劉璋的舊臣,這些人能容納張魯嗎?

其二,馬超在西川做大將。馬超原來是投降張魯的,後來反叛張魯而投降劉備!如果張魯又投降劉備,馬超能容納他?張魯的老臉也無法擺哦!

綜合以上所述,就知道張魯不可能投靠劉備,他也瞧不起劉備。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大城公


先一句話回答,張魯與曹操擁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張魯,字公祺,為張良十世孫,五斗米道(道教前身)祖師張道陵之第三代傳人。說起這位道教祖師張道陵,他原名張陵,字輔漢,原本是東漢朝的一名太學學生,專門研究老子的《道德經》以及《河洛圖諱》這些神神道道地東西,弄著弄著就越來越神道,最後乾脆離開學術領域,自己創立出一個宗教來,自封教主,稱天師。而這個時候正好巴蜀地區流行疫癧,張道陵便率領教眾入蜀消災除鬼,漸漸在西方打響了名氣,信徒越來越多,張天師乃在巴蜀地區建立了二十四個分壇,信徒定期都要去分壇學習道術。因成為信徒入教需收五斗米會費,故稱五斗米教。

張道陵之後,他的教就被兒子張衡繼承了,張衡死了,就輪到了孫子張魯。張道陵稱天師,張衡稱系師,張魯是嗣師。

因張魯的母親與益州牧劉焉關係曖昧,張魯得以踏入政壇,得劉焉扶持領教眾進入漢中,大肆傳教,得教眾百萬,遂割據漢中,開創性建立了一個烏托邦式的政教合一政權。這裡沒有官府,最高領導人張魯自稱為“師君”,學道者(公務員)稱“鬼卒”,經過考驗信仰堅定者為“祭酒”,各領教眾,部眾多者稱“治頭大祭酒”;這裡也沒有苛捐雜稅,大家只要交納會費,就可平均消費集體財產;也沒有醫生,人若生病,便處於靜室閉門思過,然後向祭酒供認自己的罪過,使其心情平靜而自然病癒;也沒有警察監獄,信徒犯法,第一次批評教育,第二次罰社區勞動,第三次直接槍斃。張魯還設立了很多社會福利機構,即在路邊建免費客棧,米食肉菜一應俱全,過往行人吃多少取多少,但多取者會受“天誅”詛咒。這些簡化政府職能,推崇人民自治等奇妙的理想主義政治實驗,可謂超越時代。

漢中地處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谷地,是關中和益州之間的緩衝帶,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漢中自古以來往往自成一體,受外界影響小,所以東漢末年,當關中屢遭兵燹,軍閥遍地,百姓家破人亡,乃有數十萬人投往相對安定的漢中,於是張魯實力日漸強盛,更招得馬超、程銀、侯選、龐德等關中流亡軍閥(馬超後轉投劉備),一時威震西方。益州牧劉璋感到嚴重威脅,又怕曹操收服張魯進攻益州,所以才引狼入室招來劉備,結果被鳩佔鵲巢了。

總之,在大浪淘盡、天下三分基本確定的情況下,漢中就成了天下最後一塊肥肉,曹操與劉備都垂涎欲滴要下手,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於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率大軍西征漢中,一舉攻陷漢中門戶咽喉要地陽平關。

張魯聽說陽平關失陷,知道漢中已不可守,便從米倉道捷徑退入巴中群山之間,手下建議他把倉庫給放火燒了,但張魯沒有同意,他原本就想投降,逃入大巴山只是想堅持一下,表示自己不是敗降,這樣投降時也比較有籌碼。所以他說:“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鋒銳,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於是讓人在府庫原樣封存,貼上封條,然後才撤走。

曹操很得知此事後,非常高興:張大教主懂得保護國有資產,覺悟很高嘛!於是率軍挺進南鄭,盡取其府庫珍寶,然後派遣文工團進山慰問張魯,曉以大義,勸其速速出山投降。劉備在荊州聞訊大驚,漢中地處秦嶺巴山之間,易守難攻,此地若失,則四川門戶洞開,蜀漢幾不可以立國,於是趕緊派蜀中名將黃權為護軍,率成都諸將挺進巴中,欲與張魯同盟,據巴中而共抗曹操。張魯卻召集教眾議道:“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乃率巴郡、漢中全體徒眾降曹。曹操大喜,遂拜張魯鎮南將軍,待以客禮,封閬中侯,邑萬戶,封地為天下列侯之最;其五子也被封侯,其女則嫁於曹操之子曹宇為妻,兩家聯姻。原來,曹氏家族百年來一直信奉黃老道(所以,後來曹丕即位便以“黃初”為年號,將黃老道定為曹魏的主要意識形態。)曹操亦深受家族影響,一生都尊奉此道,在他晚年所居的洛陽宮殿裡,也還有專祠黃老的‘濯龍祠’。而張魯的五斗米道,也並非要打了天下建立一個農民政權,他們只是認為“漢行氣盡”,末世即將來臨,為避此終末之災,故而想改變朝代及宇宙的循環,找出新的“受命者”去輔佐他,併成為他的精神導師,正如他們所想象的老子曾經在過去許多時代為皇帝們做天師一樣。

如此,同樣信奉黃老道並對道教人士非常優容的曹操,就逐漸成為了道教教眾最終認定並想要輔佐的“黃家”真命天子,從晉代道經《真誥》所保存的資料“魏武帝為北君太傅”,也可以看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曹操都被道教奉為真神,且神位崇高。

所以說,張魯身為道教領袖,他和曹操才是同路人啊,劉備跟他哪有共同語言。


千古名將英雄夢


方圓論壇觀點!

“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這句話是出自《華陽國志》。當時在曹操大軍前來攻打漢中的時候,張魯的臣子閻圃對張魯說:現在可供您選擇的有兩條路,要麼向北投降曹操,要麼向西依附劉備。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張魯憤怒的說道“我寧願當曹丞相的附庸,也絕對不作劉備的座上客”。最後張魯投降了曹操。


實際上張魯之所以排斥與劉備結盟而選擇投降曹操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因為厭惡劉備,而是張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投降曹操的。首先張魯和益州劉璋之間是有深仇大恨的。在劉焉時期張魯是很聽話的,但到了劉璋時期雙方反目成仇。而且劉璋還殺害了張魯在益州的家人。這下子就把仇結的死死的。而當時益州劉璋已經投降了劉備,劉璋的手下大臣也全都效忠了劉備,張魯勢力和劉璋勢力那可是仇人啊。天知道張魯依附於劉備之後會不會被針對。所以張魯不願意依附劉備。

其次,劉備的貪婪也讓張魯心有餘悸。劉備本身就是被劉璋邀請來的幫手。結果劉備這個幫手翻臉不認人,轉眼之間就奪了劉璋的基業。這就讓張魯對劉備產生了極高的警惕性。對於張魯而言,劉備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依附於這種小人那可是很危險的。劉璋的遭遇就是前車之鑑。張魯不得不慎重。

最後,當時劉備雖然佔據了荊州和益州。但是劉備相對於曹操來說,實力還稍顯稚嫩。曹操佔據北方實力雄厚,而且大半個天下都以被曹操佔據。而且曹操佔據北方之後大興農業實行屯田制。鼓勵恢復經濟等等。這都讓張魯覺得投靠曹操比依附劉備更加穩妥一些。再加上張魯本身對於劉備的做事方法就十分不恥。所以投降曹操也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而且張魯這個諸侯在東漢末年時期屬於是最特殊的一路諸侯了。張魯的勢力屬於政治加宗教結合的性質。張魯是五斗米道教的第三代天師,漢中之民幾乎沒有不是五斗米道教的信徒。曹操招降張魯的時候給張魯開出的條件是允許他繼續傳播道統。這對於張魯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要知道張魯在漢中維持統治全靠信徒,而投降曹操之後整個北方都可以傳播道統,這吸引力對於張魯來說絕對是他拒絕不了的。


後來曹操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張魯的女兒為妻,結成了兒女親家。曹操的條件劉備顯然是做不到的。一方面劉備的魄力就趕不上曹操,他好不容易有了基業,怎麼可能允許張魯隨意傳教,萬一奪了他的基業,他還不得哭出來嘛。而且相對於曹操廣茂的領土,劉備區區兩州之地就顯得太過於狹隘了。綜合考慮之後張魯還是投降了曹操。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


方圓論壇


張魯投降曹操、對劉備的招攬不屑一顧的原因不在於人品,而在於兩者對五斗米教的態度。張魯不僅僅是漢中的統治者,他更是整個五斗米教的教主,是第三代天師。張魯投降曹操的原因是“本欲歸命國家 ”,問題是張魯本人是東漢和曹操的忠臣嗎?張魯在公元191年前後平定漢中,建立割據政權,對東漢政府可算不上忠誠。如果是張魯一直就崇拜曹老闆,那他為何據守陽平關?答案還張魯的教主身份上,他所謂的國家更可能是信眾的“神國”。張魯的信眾不但聚集在漢中,更在巴蜀大地有眾多的信徒,他統治集團的核心就出自巴郡。

在張魯和劉璋的多次戰爭中,儘管劉璋的地盤更大、兵力更多,卻始終奈何不了張魯,相反在巴郡等地不斷損兵折將、丟失地盤,奧妙就在於此。張魯要考慮的不但是自己的地盤,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宗教的流動資產——信眾。曹操打破漢中門戶後,開始招攬張魯,雙方有了私下的接觸。同時劉備也伸出了橄欖枝,但劉備和諸葛亮出於更好統治巴蜀的目的對張魯手下的五斗米教徒進行了大規模的打擊。諸葛亮也是法家的信徒,對五斗米教這種組織深惡痛絕,在劉備去世後他一直執行這種政策,孔明要是看到自己在戲劇中是道士形象估計會很生氣的。諸葛亮的做法很有成效,以至於到蜀漢中期,東吳的道教信徒已經在蜀漢找不到自己的“同志”了。

和劉備相比,曹操就不那麼“可惡”了。雖然曹老闆也鎮壓過黃巾起義,但曹老闆在青州收容過信奉“太平道”的青州軍,在冀州收容過和袁紹長期作戰的黃巾軍勢力黑山張燕(黑山軍和黃巾軍關係密切,幾大巨頭都是黃巾軍出身)。曹老闆讓五斗米教遷往長安洛陽等地,客觀上擴大了五斗米教的影響。根據現代的考古我們知道曹老闆的太監祖父曹騰也信奉道教,曹老闆本人的著作中也有不少黃老思想。更重要的是曹老闆的家族需要變天,需要五斗米教在民間大造聲勢。而劉備、諸葛亮卻把漢家天下分崩離析的禍首看作是五斗米教等勢力,對“變天”的讖緯之說深惡痛絕。因此張魯才選擇了曹老闆,因為曹老闆的出價更高。曹老闆立馬封他為僅次於三公的“鎮南將軍”,實封萬戶侯,五子皆為列侯,曹家還和張魯成了兒女親家。這些封賞大大超出了荀彧等功臣的封賞,也超過了張繡、張燕等投降勢力的封賞,曹老闆的用意就是就是利用張魯的宗教影響力為以後的改天換地背書。在曹丕篡奪東漢時,張魯已死,但他的當年的親信閻圃等人都出了大力。


冷兵器研究所


價值觀不同——雖然劉璋是張魯的仇敵 但劉備受邀進入蜀中反奪劉璋蜀地 根本違背了張魯的信仰

沒有人注意到,張魯在漢中的治理,並非傳統治理,而是五斗米道的政教合一治理。這也許是商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政教合一的政權。

《三國志》如此記載張魯對漢中的治理:

“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雄據巴、漢垂三十年。”

師君,和伊斯蘭教的哈里發本質一樣;

鬼卒、祭酒,和基督教的信徒、牧師基本一致;

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和基督教的懺悔制度一致;

設立義設,提供免費食物給過路者按照自己的食量吃,一旦有人貪心多拿,將會所有的信徒鄙視和驅離,即“鬼道輒病之”;

對於犯罪者,有三次原諒的機會,第四次就執行刑罰;

疆域內沒有設立官吏,只用祭酒治理。


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五斗米道第三代教主張魯的價值觀

相反來看看劉備的行為:

1、在跟隨平原相劉子平時,因受傷而詐死,逃脫;

2、雖然呂布奪取劉備的徐州,但呂布親自率軍從袁術手中救了劉備,又兩次俘虜劉備家人而完好歸還,在呂布被曹操俘虜時,劉備一心勸曹操處死呂布;

3、劉備在曹操手下時,和董承密謀刺殺曹操,後又率兵反叛曹操;

4、劉備原本跟隨公孫瓚下的田楷,一到徐州就投靠陶謙;原本跟隨袁紹,一到荊州就投靠了劉表;

5、劉備答應孫權一起攻打劉璋的蜀,但反悔接受了劉璋的入蜀邀請,獨吞了蜀地;

6、劉備答應劉璋入蜀攻打張魯,卻半路反攻劉璋而奪取蜀地。

劉備有了6次不誠信、欺詐的行為,你覺得張魯會覺得投靠了劉備,日後自己有好下場嗎?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相比之下,曹操在誠信方面,表現就好很多,除了殺背叛的張邈家人之外,就是殺呂布了,其他投降曹操而後又不反叛的人,基本都得到曹操的厚待。曹操放關羽走,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相比在誠信方面劣跡斑斑的劉備,曹操自然是張魯最好的選擇!張魯投降曹操後,五個兒子都被封侯,一個女兒嫁給曹操兒子曹宇。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劉璋最後投降劉備的一個直接原因是馬超出現在成都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馬超固然有善戰的威名,但擁有三萬精良軍隊糧食足夠支持一年的成都守城一方感覺到壓力,不是因為馬超或馬超親率的軍隊,而是認為張魯和劉備已經聯手——因為信息不對稱,劉璋並不知道馬超已經離開張魯投奔劉備。

劉璋邀請劉備入益州,本就是要讓他對付張魯,劉備進駐葭萌後其居心就是要奪益州,因而自然不會遂劉璋所願進攻張魯,但是張魯方面不知道此事,如果主動採取攻勢對抗劉備,必然使得打算回師成都的劉備腹背受敵,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戰略目標是奪取益州的劉備必然在當時和表面上(劉璋認為的)敵人張魯有過勾兌,或許還有許諾的利益、交換的條件。

上述所有的利益和條件事後劉備完全沒有兌現,還挖了張魯的牆角接受馬超的投奔,再加上對劉璋的做派,張魯自然很清楚劉備是一個言而無信的梟雄。

相比之下,曹操雖然是敵人,但對有殺子之仇的張繡的投誠都能接受,信譽度相對較高,而且曹操畢竟在理論上代表的是中央政府(張魯稱之為歸命國家),一樣投誠,投曹操或許是一個更佳的選擇。

這麼說吧,張魯投順曹操之前,雙方暗中肯定也有往還,參考後來曹操對張魯結親封侯的待遇,曹操開出的條件是比較好的,而無論劉備開出怎樣的條件,對張魯來說都是前賬未清、免開尊口。


談古論金


先來看看張魯是何許人也。

張魯,字公祺,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道教創立人張道陵之孫。張魯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期歸順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

看似與劉備無交集的一個人,他與劉備又如何結下樑子的呢,為何口出此言?原因如下:

張魯曾受到劉焉的重用。而劉焉是劉璋的父親,後來張魯起兵反叛了劉璋,劉璋為此殺了張魯留在益州的母親和弟弟,殺母之仇令張魯對劉璋恨之入骨。

這段仇恨本來跟劉備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但是張魯屢次攻打益州,弄得劉璋好不惱火,於是聽從部下建議請劉邦來支援。

劉備答應劉璋的請求,於是以劉璋的名義來打張魯,在這場戰鬥中,原本毫不相識的兩人成了敵對雙方,張魯當然對劉邦沒好感啦。

其次,劉備進入蜀地不久後便速度攻下益州,張魯不得已投降,但在劉備麾下,受到了劉備部下劉璋舊臣的排擠,張魯挺憋屈,再加上後來劉備又策反了張魯的老部下馬超,而且重用馬超,令張魯心裡超級不爽,甚至有些耿耿於懷。

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張魯打心眼裡看不起劉備。相對於劉備的織蓆販履之徒出身,張魯則是出身名門,道教第三代傳人,家庭背景深厚。這樣高大上的出身,自然不會將劉備放在眼裡。

張魯說這句話的用意還有個可能就是向曹操表忠心。在劉邦與曹操的實力兩相權衡之後,張魯覺得曹操的實力要更雄厚一些。因此,在與曹魏的戰鬥失敗後,張魯選擇了歸順曹操,為了表達自己對曹操的忠心,說出了這句獻殷勤的話。


有書博物館


此語出自《華陽國志·巴中志》,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征伐漢中,大軍抵達陽平關後,時割據漢中的張魯無法抵抗,逃往巴中。當時已經佔據益州的劉備接受黃權的意見,以黃權為護軍率部準備迎接,而張魯的軍曹閻圃勸張魯北降曹操:“協助以成大事,應該附託曹操;如果不這樣,就西結劉備來歸附。”張魯憤怒的說道:“我寧願為曹公的附屬,也不為劉備的座上客!”於是率部投降曹操。

劉備做了什麼另張魯痛恨之事,才至張魯甘為人奴不做爾客呢?話還得從張魯張公祺的另一個身份---五斗米道教主說起,張魯的祖父張道陵(原名張陵)在蜀中的鶴鳴山創建五斗米道,並自稱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此後開始傳道收徒,因受道者需出五斗米,故稱為五斗米道,而朝廷稱其為“米賊”。漢桓帝時張道陵“飛昇”,據傳當時教主是123歲,教眾稱其為“祖天師”。張道陵“飛昇”後,他兒子也就是張魯的父親張衡同志毅然接過重擔,成為五斗米道第二代天師。直到公元179年,張衡“飛昇”後,兒子張魯順理成章成為第三代天師。

那一個區域性的“神教”是如何割據漢中的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劉璋的爸比時任益州牧皇族劉焉,張魯是怎麼搭上皇族劉焉的呢?是靠他的神婆母親,張魯的母親“有少容,兼挾鬼道”,經常往來於當時益州牧劉焉家,因此通過其母與劉焉家的關係,得到信任。公元191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率領部眾與別部司馬張修攻打漢中太守蘇固。攻佔漢中後張修殺蘇固張魯又殺張修(亂),並奪其兵眾。並在劉焉授意下,截斷斜谷道,殺朝廷使者,而劉焉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與朝廷的聯絡,完成割據一方的大業,而張魯在正式成為官方口中的“米賊”也成了漢中的實際控制者,張魯在漢中建立了自己的教政合一的獨特行政體系,自號“師君”,即為五斗米道最高首領,又為最高行政長官。初入道的稱“鬼卒”;入道已久,並篤信其道者則號“祭酒”,負責統領部眾,領眾多者稱“治頭大祭酒”。祭酒與鬼卒在道內地位平等,沒有貴賤之別,頗有些民主作風。連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都說:“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益州和漢中的這種平衡直到劉焉病亡劉璋繼位,劉璋繼位後厭煩張魯在漢中的權勢,遂以不服調遣為由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至此張魯和劉璋和益州官僚集團就結下了“血仇”。

按說這些和劉備沒啥關係,但壞就壞在劉備入蜀後益州官場幾乎全部倒戈,在張魯看來除了“備和璋”的區別,益州還是那個有著“血仇”的益州,而且劉備招納了張魯的另一個仇人“反骨仔”馬超。所以張魯說出那番話也就順理成章了。


呼和浩特周先生


首先要明白張魯不僅是漢中的實際控制者,更是張天師的後人,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師。

五斗米教是在巴蜀成立起來的宗教,以道家思想為主體,並逐漸傳播到了漢中。其傳播形式,與張角的太平教三十六方類似,入教者必須繳納五斗米。

劉備建立的蜀漢是一個外來政權,並沒有得到巴蜀地區地方權貴的支持。其領導主體是以荊襄人士為主,加上一部分劉備河北老家的人。

劉備對巴蜀地區的地方人士採取了打壓和不信任態度,同樣對無鬥米教也是如此。身為五斗米教的領袖張魯感同身受,就對劉備產生了很大的敵意,並採取的不合作的態度。

相反曹操則對張魯和他的宗教採取了極大的歡迎和寬容態度,這一點讓張魯大為感動。

在劉備攻取漢中以後,曹操更是讓張魯把五斗米教傳向了陝西和河南河北地區。

相對於劉備對五斗米教的打壓態度,曹操對宗教的寬容更讓張魯感到信服。

當然曹操也是希望藉助宗教的力量,來對付東漢政權的衛道士老臣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曹操非常重視張魯,並和他結成了姻親。

在曹丕稱帝的時候,五斗米教的教徒和教主,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張魯投向曹操並不是什麼道德原則問題,而是利益問題。

作為五斗米教的教主,張魯自然希望自己的宗教能發揚光大,發展更多的信徒,擁有更大的勢力。

而劉備在四川對宗教的打壓,包括後來的諸葛亮治蜀,才去的也是法家路線,對不同政見者給予沉重打擊,這些都讓張魯失去了根據地和廣大信徒,這是張魯絕對無法容忍的。

曹操則控制了當時天下的大多數地盤,能為張魯的宗教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兩人之間都有相互藉助的地方,很容易就共同目標達成一致。在共同目標之下,各取所需。

這才是張魯喜歡曹操,厭惡劉備的根本原因。


新知傳習閣


這句話源自《華陽國志·巴中志》,《三國志》並沒有記載。其實多年之後,譙周也給劉禪說過類似的話。簡明扼要的說就是:抱大腿要撿粗的抱。


鄧艾大軍兵臨成都,蜀後主召集群臣商議。有人說棄城投奔東吳,譙周卻說:“自古以來,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自古以來,都是大國吞併小國。所以魏國肯定能夠吞併吳國,而吳國卻不能吞併魏國,這是明擺的事。與其向弱小的吳國稱臣,不如向強大的魏國稱臣。投降吳國,我們要丟一次臉。待吳國再被魏國所滅,我們還要再投降一次,再丟一次臉。與其丟兩次臉,不如投降曹魏,丟一次臉就夠了。

曹操把張魯打得屁股尿流,曹軍的厲害,張魯是見識過的。曹操強劉備弱,弱智都看得出來。投降劉備,他能給自己什麼?若劉備再被曹操擊敗,自己還得再投降曹操。與其投降兩次,還不如直接投降曹操拉倒。




再者,曹操是漢丞相,不管天子是不是傀儡,曹操終究代表了正統。而劉備是個啥?一個編草鞋,靠著偷襲劉璋霸佔益州的軍閥而已。

劉備拿了劉璋的錢糧和軍隊,卻不幫忙辦事,反而把劉璋的益州給奪了。張魯又不是傻子,如果他和劉備聯合擊敗曹操,自己肯定和劉璋一樣。地盤和兵馬也一定會被劉備奪去。與其屈辱與人,不如投降朝廷,還能保留一點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