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齊發力,南京樞紐經濟形成新格局

“海陆空”齐发力,南京枢纽经济形成新格局

南京樞紐經濟區空間分佈圖。市發改委供圖

掃碼關注“紫金山觀察”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來寧調研,積極評價了南京樞紐設施建設和樞紐經濟工作推進情況,並對南京申報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提出殷切期望。

類似的有關南京樞紐經濟的好消息,最近接連傳來,包括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成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江北西壩港區鐵路專用線擴能改造工程重要節點——時代大道主框架澆築提前完工等。

樞紐經濟是以交通、物流、信息等樞紐平臺為載體,強化對經濟活動和信息流動的集聚與輻射,尋求創新驅動發展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南京是全國為數不多同時擁有空港、海港、高鐵港等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發展樞紐經濟既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

省市協同,高位謀劃

大力推進樞紐經濟發展是江蘇省委、南京市委在新時代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也是南京搶抓國家戰略機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有效路徑。

2018年4月28日,在全省黨委中心組學習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在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上解放思想,著力破解“大而不強”“結構不優”“發展粗放”等突出短板問題,大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樞紐經濟的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今年江蘇兩會期間,省長吳政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樞紐經濟,以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推進實施,省委省政府對南京交通樞紐地位提升和樞紐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都為南京發展樞紐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近年來,南京一直高度重視樞紐經濟的發展。

2018年7月,南京組織解放思想大討論,落實省委部署要求。其中,在提升南京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方面提出,要提升交通樞紐能級,佈局建設高鐵南京北站、加快推進長江五橋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空港、海港、高鐵三大樞紐經濟區,構建放射狀交通網絡體系,著力打造現代高效、覆蓋廣泛、內暢外聯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先後對海港樞紐經濟區、高鐵樞紐經濟區、空港樞紐經濟區建設工作進行專題調研。他要求把發展樞紐經濟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切入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放大樞紐功能,提升產業功能,完善城市功能,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為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經濟輻射力提供有力支撐。

市長藍紹敏在有關會議上也強調,要突出樞紐經濟區發展目標,強化重大交通體系銜接,高標準、高起點做好片區產業佈局規劃,引進集聚更多具有較高科技含量、體現創新驅動發展產業項目,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南京市委市政府還專門成立了南京市樞紐經濟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發改委,牽頭抓總推進全市空港、海港、高鐵三大樞紐經濟區發展建設。市發改委、交通局、建委分別牽頭研究編制市空港、海港、高鐵三大樞紐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並上報市政府批准後實施。

樞紐經濟新格局

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

經過連續多年的努力,如今,南京樞紐經濟發展已走在全國前列,為全省乃至全國樞紐經濟建設做出了示範、提供了樣板。

數據最具有說服力。

首先,請看市發改委提供的一組統計數據。

2018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2858萬人次,增長10.7%,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均居全國第11位;航線網絡覆蓋國內、輻射亞洲、連接歐美、通達澳洲。

南京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52億噸,同比增長6.6%,集裝箱吞吐量320.52萬標箱,同比增長1.6%,南京港口集裝箱貨物吞吐量全國排名第16。

南京鐵路系統共發送旅客6842.5萬人次,同比增長9.9%。南京南站是首批九大巨型省會樞紐之一。

接著,再看空港、海港、高鐵三大樞紐經濟區。

1、空港樞紐經濟區

日前,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正式獲批成為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

市發改委介紹,臨空經濟示範區就是空港樞紐經濟區的核心區,規劃面積81.84平方公里,包括祿口國際機場以及江寧、溧水兩個區的部分區域。

目前,臨空經濟示範區已擁有機載設備、關鍵零部件、航空新材料、動力系統、無人機等航空製造企業23家,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2.3億元,同比增長10.9%。

按照規劃,臨空經濟示範區將加快形成“一核一帶兩翼六區”的空間佈局。

“一核”,即祿口國際機場,東至秦淮河、西至將軍大道、南至340省道(張常溧線)、北至橫溪河,面積為28.67平方公里。

“一帶”,即依託秦淮河綠廊、橫溪河綠廊、溧水河綠廊和二幹河綠廊打造生態保護帶。

“兩翼”,即江寧和溧水兩個片區。其中:江寧片區東至機場高速、西至將軍大道、南至機場範圍線、北至信誠大道,面積為28.39平方公里;溧水片區東至省道243(揚句線)、西至溧水河、南至一干河、北至二幹河,面積為24.78平方公里。

“六區”,即航空運營保障區、航空裝備製造區、航空綜合物流區、臨空高新產業區、臨空高端服務區、航空特色社區。

到2022年,臨空經濟示範區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400億元,旅客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60萬噸以上。

2、海港樞紐經濟區

市發改委介紹,海港樞紐經濟區規劃範圍為龍潭、下關、江北、七壩、濱江5個功能片區疊加區域,總面積297.7平方公里,將形成“一帶、兩核、三區”的總體空間結構。

其中,“一帶”即長江航運物流發展帶,也是建設海港樞紐經濟區的核心地帶;“兩核”即龍潭海港樞紐經濟區和下關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三區”即江北海港樞紐經濟區、七壩海港樞紐經濟區和濱江海港樞紐經濟區。

海港樞紐經濟區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連接世界、服務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江海轉運樞紐,基本實現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港口吞吐量達到2.6億噸。

3、高鐵樞紐經濟區

高鐵樞紐經濟區包括紅花—機場片區和南站樞紐區(含玉蘭路兩側),總規劃面積約19.8平方公里,其中,紅花—機場片區13平方公里,南站樞紐區6.8平方公里。

市發改委樞紐經濟處介紹,按照規劃,高鐵樞紐經濟區將打造“一心、兩片、兩軸、九組團”的總體空間結構。

其中,“一心”即南京南站;“兩片”即南站樞紐區和紅花—機場片區,南站樞紐區承載交通集散及城市門戶功能,紅花—機場片區承載城市居住與文化交流功能;“兩軸”即圍繞南站與中央景觀綠軸打造商務商貿發展軸,圍繞紅花機場跑道打造的文化功能軸打造城市客廳和文化中心;“九組團”即兩大居住功能組團、三大混合發展組團、智慧活力街區組團、地區服務中心組團、大明路沿線組團和機遇留白組團。

到2020年,高鐵樞紐經濟區服務業增加值的目標是200億元,實現“產、城、人”全面融合。

新起點,再出發

成績來之不易,目標催人奮進。

當前,祿口國際機場正圍繞打造全國最佳服務機場目標實施T1航站樓改擴建;《南京市鐵路樞紐總圖規劃(2016—2030)》獲批,通達全國的“米”字形高鐵線網正加快構建;龍潭港區鐵路專用線、西壩港區及南京化工園區鐵路專用線改擴建、312國道和346國道龍潭港至繞越高速公路段改擴建等工程建設正有序推進。

同時,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功獲批,航空貨運分撥中心、長江航運交易中心加快建設,中國民航南京適航審定中心、空港樞紐經濟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積極申報,全市樞紐功能平臺正加快完善。

站上新起點,重裝再出發。依託“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南京的樞紐經濟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併為南京加快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本報記者 鄒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