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怎樣?

現如今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標配,無論是手環還是手錶,其市場份額大抵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從2012年開始的這波行情經歷了各種洗牌,現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下一步會走向何處?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怎樣?


大抵判斷下,當前從白領標配的時髦到醫療級監測的發展過程。

2018年的里程碑事件是蘋果發佈帶有FDA認證的ECG檢測功能的iWatch,讓整個動態心電監測市場再次沸騰。

而華米上市後也奮發圖強,其AMAZFIT則是成為首款經過CFDA認證的醫療級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

在醫用級可穿戴設備開始扮演產品初篩以及輔助診斷的作用。針對四大生命體徵:體溫、心率、血壓、呼吸頻率都有產品突破,此外血糖、心電、腦電、血氧等體徵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尤其是在心率監測上,可穿戴設備可以監測房顫以及其他難以發現的心律失常。

目前的動態心電監測主要通過ECG和PPG兩種信號收集方式,ECG是通過生物電來進行檢測,通過捕捉生物電信號再經過數字化處理,轉化為經過數字化信號處理後,就能輸出準確、詳細的心臟健康信息。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怎樣?


而PPG指的是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PhotoPlethysmoGraphy),簡稱PPG,來監測心率。

原理很簡單:血液是紅色的,反射紅光,吸收綠光。而PPG則是通過檢測特定時間手腕處流通的血液量,從而獲取心率信息。

另外一種方法則是導聯區別。一份標準心電圖需要有12個導聯,十二導聯全自動心電圖分析系統,能進行12導聯、6導聯、3+1導聯、3導聯、長時間節律導聯記錄;

可記錄常規心電圖中,如發現異常心律,可自動完成節律導聯的1分鐘波形記錄和延伸記錄。

大部分動態心電監測產品是模擬導聯,以apple watch的心電圖為例,只有1個導聯。其次,這1個導聯還不是採用標準方法採集的標準導聯,而是採用其他辦法採集到信號後,由軟件程序計算模擬為醫生習慣看到的圖形,是模擬導聯。

近日,AliveCor就公佈了該公司的下一個方向:推出與智能手機兼容的六導聯心電圖。或許有一天可穿戴設備也將成為醫用監測產品。

有了醫療級可穿戴產品就可以開始從醫生端鏈接病人和醫生。將大量的健康數據跟診斷和康復相結合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

華米發佈的AMAZFIT搭配的米動醫療App其實就是這樣的應用。如何把一款消費醫療級手環變成“輔助診斷工具”?

主要是很多心電圖普通人都看不懂,而作為專業的心臟康復機構,在背後提供了專業的數據解讀和建議,未來就會出現商業收費模式。

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高,因為在早篩和康復這兩個重要的環節都是缺失的狀態。中國每天有1000人猝死,其中部分人並無心臟病史,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健康人。對於康復而言,對心臟病人而言,術後心臟康復可使術後死亡率降低26%。

除了線上的數據整合和價值挖掘以外,可以在後臺提供輕問診和答疑服務。如果有問題的客戶,會建議他到當地醫療機構做一個專業的心電監測。

治療之後,可以提供康復教學,讓患者在家中就可以就瞭解到專業的心臟康復指導。

這些都是傳統手環或手錶無法完成的,也可以看成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新價值。

手環和心電貼將進一步融合,無論國內國外,主要的兩種形態是心電貼和智能手錶兩類。

iRhythm開創了貼片式ECG監測產品,也是現在美國市值前三的數字醫療公司。在蘋果推出帶有ECG的智能手錶之後,iRhythm還股價大跌。但是從如今來看,手環和心電貼開始結合。

iRhythm的產品要通過處方獲得。當監控療程結束後,患者只需將設備寄回即可,存儲的數據會上傳到iRhythm基於雲的服務器,使用專有的AI算法識別並分析心律市場。最後一份報告會在24小時內生成並提供給患者的醫生。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怎樣?


此外,蘋果的新手錶和算法不是設計用來檢測心律失常的,這限制了手表作為心律失常監測設備的整體功能。

蘋果的手機、手錶和應用程序無疑能吸引年輕富有的消費者,但在幫助人們認識和管理健康狀況方面,蘋果會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國內華米的AMAZFIT同樣是將手環和心電貼同時推出。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支持手環測量和胸貼測量兩種測量方式。

手環的使用方法和蘋果智能手錶差不多,在手環測量模式下,用戶只需要將心電記錄儀佩戴在手腕上,保持手臂水平抬起,另一隻手將食指按在屏幕下方的金屬按鍵上,自上而下按住按鍵,即可開始測量。30秒左右便可得出結果。

經歷了消費級可穿戴設備的泡沫化發展,穿戴產品現在向醫療級挺進,特別是動態心電監測設備市場有了新的門檻,新的遊戲規則正在形成。

後續還會加速形成大數據的積累,甚至智能化可穿戴設備也會陸續推出,真正的個人監測醫生也許就呼之欲出了。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怎樣?


未來將是物聯世界,讓我們相約2019年11月19-21日,相約2019(第三屆)全球物聯網大會—尋找思考者!

——————本文完——————

聲明:本文系《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系列文章第四十六篇,旨在希望通過系統性與行業專業視角就物聯網產業當前發展現狀與經濟潛力予以分析和分享。IOT物聯網,萬物互聯,互聯萬物。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