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Cloud成為大趨勢,2021雲上數據量超傳統數據中心

今年3月,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全站雲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整個阿里經濟體要All in Cloud,成為“雲上的阿里巴巴”。

事實證明,All in Cloud已經勢不可擋。據IDC最新預測,因為雲計算具備彈性擴容、按需使用、按量付費等優點,雲數據中心將成為企業新的數據庫,2021年全球存儲在公共雲上的數據量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

All in Cloud成為大趨勢,2021雲上數據量超傳統數據中心

德意志銀行也在其分析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84%的企業都有上雲意願。

前有Netflix在2008年開始拋棄傳統硬件遷移至AWS,後有國內領先的雲存儲企業115將全部100PB數據遷移到阿里雲上,企業正進入考慮核心業務全站上雲的關鍵時刻。

All in Cloud成為大趨勢,2021雲上數據量超傳統數據中心

為什麼All in Cloud可以得到企業青睞?

首先是成本問題,包括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如果企業選用傳統數據中心的託管服務來自建機房,除了要自行購買、安裝和維護服務器、網絡、存儲,還要支付電力、帶寬、機櫃等使用租金,這些成本動輒成百上千萬。且交付使用的週期時間很長,以IT功率138kW的機房為例,從設計到備貨施工總耗時約半年。

但與之相反,雲服務是彈性擴容、按需使用、按量付費的。部署一臺雲服務器僅需幾分鐘,且可以輕鬆擴展,用多少付多少,不需事前精確地計算。且運維由雲服務廠商負責,可以減少運維的人力成本。

其次是雲服務的靈活可擴展帶來的業務發展機會和速度。在華爾街眼中,有云戰略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企業的先進性。觀察新生代的硅谷企業,Uber、Pinterest、Airbnb等獨角獸企業無一不生長在雲上。

All in Cloud成為大趨勢,2021雲上數據量超傳統數據中心

例如雲是AI天然的棲息地,雲與AI的天然連接可以幫助企業用最快的時間內更新技術儲備,刷新業務形態,這可以被稱為上雲帶來的附加價值。

“雲對絕大部分的企業來說,就是不用花大量的投資,每個月可能花幾千塊錢、甚至幾百塊錢、幾十塊錢,就能擁有和阿里巴巴一樣先進的基礎設施。”張建鋒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