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又出手,恆大再下一城,新汽車"獨角獸"呼之欲出

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從沒有一家企業像恆大一樣,一舉一動都讓整個行業為之震動。

就在2019年開年,短短几個月時間,恆大閃電般完成新能源造車的全產業鏈閉環,掌握了從生產製造到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閉環,成為全國乃至國際上都不容忽視的造車新勢力之一。

然而, 恆大仍未停步。

3月15日,恆大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泰特機電100%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股份,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輪轂電機驅動技術。

從入股廣彙集團,到收購NEVS,從入主卡耐新能源,到與柯尼塞格展開合作,再到如今將掌握輪轂電機驅動技術的關鍵企業收歸囊下,恆大造車,瞄準的無一不是行業頂尖企業,佈局的無一不是全產業體系。

許家印又出手,恆大再下一城,新汽車

這樣一家企業,一旦認準一件事情,將會如何攪動整個行業,令人拭目以待。

恆大大舉造車為哪般?

一家傳統房地產企業,為何對造車念念不忘?

這是很多人的困惑所在,但說這話的人,其實忽略了兩點。

首先,恆大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房地產企業,其涉足領域橫跨文旅、健康和高科技產業。

其次,恆大對於造車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看到了這一行業的市場前景,更認識到製造強國的時代大趨勢。

的確,房地產已經從黃金時代步入白銀時代,幾乎所有房地產商都在謀求轉型。但將天量資金和巨量資源都投入到某一個行業的,決心又是如此之大、出手又是如此之快的,除了恆大,不會再有別的企業。

恆大之所以認準了造車,不僅是因為新能源造車屬於高科技產業的一環,服務於製造強國的長遠未來,無論對於企業多元化的縱深發展,還是對於深化企業的社會形象,乃至與時代精神共振,都有著都有著顯而易見的利好。

更重要的是,房地產和汽車業,向來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兩大產業。只有這兩個行業,能夠支撐起龐大而長遠的消費需求;也只有這兩大市場,能夠培育出一系列世界級頂尖企業。

所以,恆大在造車領域閃電戰的佈局,並非豪賭,而是深謀遠慮,看得到長遠,更看得到未來。

許家印又出手,恆大再下一城,新汽車

新能源汽車想象空間有多大?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被著重提及兩次。

一次是在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中,新能源汽車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高新產業並列,共同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另一次是在鼓勵消費部分,穩定汽車消費,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汽車對於消費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這背後,是汽車市場正在大分化的現實。

一方面,汽車銷量已經連續8個月下滑。2019年1-2月,汽車產銷377.65萬輛和385.15萬輛,同比下降14.08%和14.94%。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卻在高速擴張,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萬輛和1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3.5%和98.9%。

許家印又出手,恆大再下一城,新汽車

更關鍵的是,海南已經打響禁售燃油車的第一槍。根據半個月前發佈的《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30年起,海南全省將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

先進製造崛起的時代趨勢,新能源汽車快速擴張的市場前景,加上蜂擁而來的政策優勢,新能源汽車的前景畫面徐徐鋪開。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恆大投身於新能源汽車行業,這與特斯拉等國際巨頭將目光瞄準中國,可謂不謀而合。

新的汽車行業獨角獸

不造車則已,一造車就要瞄準行業的最高點。

穩、準、快,這是恆大一直以來的經營風格。如今這三個字在恆大造車的佈局上,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入股全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廣彙集團,到收購瑞典頂級汽車製造商NEVS,再到入主擁有日本核心電池技術的卡耐新能源,再到與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公司柯尼塞格展開合作,再到如今將荷蘭e-Traction的輪轂電機驅動技術收歸囊下,這一系列動作令人眼花繚亂。

許家印又出手,恆大再下一城,新汽車

無論如何,萬變不離其宗。

恆大瞄準的無一不是全球領域中的佼佼者,這些企業無一不擁有行業頂尖技術,無一不在既有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同樣,在恆大的全產業鏈條中,無一不是重要的棋子。

正是基於這一點,恆大不僅與傳統造車企業截然不同,也與其他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存在巨大差別。

恆大最擅長的是經營管理,最大的優勢在於資本運作和資源整合,最值得稱讚的是佈局深遠和決心堅定。

恆大將整個世界最優秀的企業收歸囊下,用資本快速構建最強大的造車體系,將國內乃至國外的先進技術拿下來,利用閃電擴張的資本優勢和後發優勢,迅速成為攪動汽車行業的一股強大的新生力量。

這種玩法,怎能不讓這些傳統企業感受大壓力?

如今,隨著對外開放步入新階段,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向整個世界開放,傳統車企再固守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無多少前景,而造車新勢力必然要面臨國際企業的競爭。這種背景下,恆大的加入,無疑將為行業帶來全新的活力,成為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競爭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