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戰術複雜多變的好,還是簡單實用為好?

體育公元


2014年之前的中國女排一直崇尚以小打大,用複雜多變的戰術避開對方的高攔網,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周蘇紅從2001年到2008年一直都是中國女排戰術的“靈魂舞者”,雙背飛、交叉、加塞、背平等各種戰術晃暈對方的攔網隊員,很多時候直接把對方攔網隊員掛在網上。倫敦奧運週期周蘇紅短暫復出,後來上海的張磊開始繼承周蘇紅的衣缽,直到2014年曾春蕾主打接應,女排戰術才開始向簡單實用的方向邁進。



其實中國女排黃金一代的副攻也有很多的戰術至今已經銷聲匿跡,最常見的時間差戰術已經很罕見了。當年的趙蕊蕊縱使有著197的身高,還是用時間差打對方一個釘地板,還能和接應周蘇紅配合一二點的進攻。

隨著中國女排的平均身高不斷攀升,戰術越來越單一,當今排球似乎進入了一個力量和高度把持一切的局面,比的就是誰跳的更高,誰的球扣得更重,誰的攔網更強硬,誰的防守更出色,誰的一傳更穩定。至於戰術,更多的就是平拉開,通過三號位的施壓,二四號位的拉開,再加一個後排進攻。四號位的衝進少了,二號位的跑動戰術基本上沒有,三號位也是直上直下的短平快了。



通過剛剛結束的亞俱杯決賽就是很明顯的一個戰術對比。天津女排就是靠李盈瑩和劉曉彤以及龔翔宇三個點強攻為主,副攻基本上打不上幾個球,成功率很低,和二傳的配合也不是很默契。而泰國的春武裡俱樂部以多名泰國女排國家隊的主力主打,場上每一個隊員無球跑動意識非常積極,經常試圖通過多點跑動掩護,拉出天津女排的攔防空檔,雖然戰術跑動攻可以非常的賞心悅目,但是跑了半天多半被攔死或者防起,出力不討好,非常打擊士氣。



日本和泰國都屬於身高劣勢明顯,需要穿插跑動撕扯對方的防線,無奈身高不足連帶力量就不會太大,導致扣下去的球哪怕是面對空門也有可能被對方後排直接防起來打防反。日本泰國的身高決定了成績的上限,回合再多打不死對方,想要以守為攻等待對方失誤送分可以是一兩分,但是不可能是一場比賽全在送分。未來排球回合在減少,一錘子買賣比誰更硬氣,複雜戰術平時配合訓練更耗時間,效果還不好,只能是僅限在身體條件不夠用的日泰女排了。


土土女排


中國女排戰術是複雜多變的好,還是簡單實用的好?不能一概而論,判定簡單的、複雜的,或絕對的或二選一,說哪種戰術好。

個人認為:1.任何一種戰術必須是結合自身的情況與特點;2.任何一種戰術必須是有針對性的根據對手的情況;3.能揚我所長,避己之短,抑制對手的戰術就是好的實用的戰術。

當下,高大化、力量、高點,技術全面是女排發展的潮流,這在攻、攔、傳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實戰上也多有體現。也因如此,各重要賽事的冠亞季軍,都被高大化、扣攔兇狠和技術全面的隊所獲得,如中國隊和歐美隊。

而以亞洲的日本、韓國、泰國為代表的小快靈巧的隊伍,雖戰術多變,下三路技術也不錯,而且防守也特別頑強,只是由於先天性高度不夠,在扣、攔和力量方面明顯不足,網上強對抗屢屢處於下風,因而難於取得好成績。但不可否認日、韓、泰三隊的技術水平還是很高的,不高的是身高。

尤其是世錦賽上日、泰兩隊在高大化、扣攔兇悍的強隊面前,幾次2:3惜敗對手,就是明證;這在剛結束的亞俱杯上也有體現,天津渤海銀行隊國手眾多,身高馬大,比對手泰國春武裡至尊隊身高整高出二三十公分,但勝的亦非常艱難,說明兩點:天津渤海銀行在技術上不佔優勢,贏在身高,贏在網口實力,泰國春武裡至尊技術佔優,輸在身高,輸在網口無優勢。

因此,對普遍身材矮小的亞洲隊來說,由於硬實力不夠,先天性不足,戰術打法必應建立在以防守一傳穩固的基礎上,靈活多變,以快制高,打出速度和複雜多變的戰術,以快變求勝。

而中國女排,有高大化先天優勢,但不能一味地高大化,與歐美隊硬拼死打,以暴制暴,隔網對砸,打拼消耗(畢竟你彈跳、力量、身體素質、體能與歐美隊還存在先天和事實上的不足),而應在高大化的基礎上,強化下三路技術,攻防兼備,走技術全面的道路。這樣有高度、有力量、有技術,有基礎,中國女排才會走的更遠,登的更高。

回到問題,中國女排的戰術打法不是複雜多變和簡單實用的二選一,而應是建立在紮實技術和能力實力基礎之上的,結合自身情況與對手特點的,採用能揚長避短、靈活運用、適合自身特點的戰術打法。



蔚藍的天73114570


戰術問題不能紙上談兵,也不能靠網蟲噴子們嘴上會氣,要知己知彼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己人員技術特點的戰術,以往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小快靈,在歐美女排崛起後,打法越來越男子化,小是不容易改變的,快還是想快,但不靈了,短小在高大的暴力攻面前,只有招架之功,已經沒有多少還手之力了,要快也難快,想靈也不靈了,在亞俱杯上,泰國的小快靈牛皮糖確實很難纏,可還是架不住天津臨時應召重炮的轟擊,日本放棄亞俱杯在家偷著快和靈備戰世界盃,到時候也不一定抗打。多年來中國女排與時俱進,也在追求高大快,但由於人種的區別,中國的高大與歐美的高大還是有區別的,像朱婷,張常寧,李盈瑩這樣高大還有靈氣的球員太少,多是高大笨,這就要求我們不一定要完全盲目的追隨歐美的打法,多變和簡單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走自己的路,讓對手去發懵吧。


老牛jiyuan



中國女排在1981年第一次奪取世界盃冠軍到1986年奪取世錦賽冠軍,這一段五連冠時期中國女排用的是小靈快戰術,那時侯中國剛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才開始好轉,中國女排球員的個子也沒有歐美女排隊員高大,袁偉民根據實際情況為中國女排制定了快速多變的戰術。


陳忠和是袁偉民指教中國女排時的陪練,也算是袁偉民的徒弟,陳忠和從2000年指教中國女排以來,他繼承了袁偉民快速多變的戰術,中國女排奪取了2003年世界盃冠軍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又迎來了一次高峰期。

2013年郎平指教中國女排,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增加了,郎平挑選的女排大部分都超過了1.90米,朱婷1.98米、張常寧1.95米、惠若琪1.92米、袁心玥2米、顏妮1.92米、徐雲麗1.95米、李盈瑩1.92米、王媛媛1.95米、楊涵玉1.97米,劉曉彤和段放都是1.88米的身高,中國女排隊員的平均身高在世界各國女排中是第一,所以郎平根據實際情況為中國女排制定了高舉高打的戰術,用朱婷強攻,用袁心玥的背快,張常寧的強攻來為中國女排打開勝利之門,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再次奪取了2015年世界盃冠軍和2016年裡約奧運會冠軍。因此中國女排到底適用什麼樣的戰術,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大家說呢,歡迎討論。



[以上是作者在悟空回答中的獨家創作,反對抄襲侵權]


帶刺的玫瑰愛排球868


以目前中國女排的人員結構,採用戰術還是簡單實用為好。

一支隊伍的戰術制定,還得根據現有人員的特點來進行,也就是所謂的適合的就是好的,能得分就是王道。總不能因為某種戰術成功過就不管現有人員能否做好也要套用,那樣就會東施效顰,成為四不像。

以前的中國女排,尤其是以黃金一代為代表的中國女排,戰術複雜多變,眼花繚亂的跑動經常讓對手摸不透,不知道該從哪裡防起。但是這樣的戰術必須以良好的一傳做保證,沒有一傳,所有的戰術都無法發揮。

現階段的中國女排,隊員的身高越來越高,一傳水平則越來越低,還指望她們的一傳像黃金一代的周蘇紅、張娜和劉亞楠那樣的水平也不現實。沒有了一傳做保證,再想打出各種快攻戰術也沒有了可能。

現代排球的發展,各國運動員也都是在往高大化方向行進,中國女排也不例外。如今的中國女排,平均身高已是世界女排隊伍中數一數二的,使用簡單實用的戰術更為現實,太過複雜的東西反而覺得是個累贅。

複雜的跑動攻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弄不好反而容易失配,所以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配合才能在實戰中發揮。而且,長時間的跑動也會消耗自己的體力,一但效果不佳,反而更會讓士氣低落。

總之,以現有的中國女排隊員的條件、技術水平和戰術素養,複雜多變的戰術已經不適用,簡單實用的戰術才是最適合的。


水文2018


肯定是快去多變最好!


進言


當然還是簡單實用的好,拿足球舉例子,今天學巴西,明天學德國。哪個也學不像。……如果還是堅持當年的uu體測,練好體能。打法堅持當年的兩翼齊飛。絕不可能現在東南亞打的都費勁。…………女排也一樣,誰也不保證每一代都出朱婷這樣的隊員。小宇宙可以說是現代中國最好的接應了吧,可是進攻和埃格努一比還是有差距。還是得往保障型的上面走。……所以說還是要確定一種符合中國人的打法一直走下去。


山川石


取決於實力,實力強,簡單實用好,對手強,戰術多變好。


我30725085


我們吃瓜群眾,別管那麼多了,我們看看熱鬧就完成任務


123456在線


為啥非要追求兩邊的極致呢?美國,巴西都在追求均衡,高和快結合的模式!進攻方式簡潔化,也是排球發展的趨勢!中國目前追求的也正是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