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把家裡的真實財務情況告訴孩子嗎?你小時候知道家裡有多少錢嗎?

LoLoLa


在小胖看來,如果家長經常跟孩子透露家裡的財務狀況並且從小為孩子建立起一個非常重要的金錢觀的話,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不光如此,甚至能讓孩子在上大學時就懂得應該要兼職,出社會之後更懂得應該要存錢。



這種金錢觀,可以比其它孩子早懂事一些,也會更加的獨立。那麼,如果家長將財務狀況透露給孩子,會有哪些好處和壞處呢?



一、不透露家庭財務,卻罵孩子敗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體驗,從小到大我們一直不知道家裡到底有沒有錢,而且家長總是對想要買玩具的我們說“家裡沒錢了,不要買。,但是,大人們卻有錢出去打牌、應酬等等。


這樣一來,不由得讓孩子產生了一種疑惑,我們家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而如果孩子們看上某款喜歡的玩具,又哭又鬧之下,父母也會掏錢購買,但是一邊付錢的同時,又會罵孩子敗家。


其實,這本身就是錯誤的做法。不論家裡有錢還是沒錢,都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另外,應該實事求是的告訴孩子家裡的經濟狀況,然後以身作則的讓他們體會節儉二字。


如此一來,孩子才不會一直被父母形容為敗家,而是會慢慢的獨立和自強。



二、家庭收入,應該讓孩子參與其中


不光是孩子,其實很多家庭裡面連父母都不清楚自己家裡到底有多少存款,這樣,容易造成財務混亂,而且是對家庭財產不負責任的表現。


那麼,正確的作法是什麼呢?一是父母應該對孩子公開自己的收入狀況,但需要給他們灌輸一種財不露白的概念,說白了就是家庭收入你知我知但其它人不要知道。


與此同時,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記賬的環節,例如父母這個月用了多少錢,都用在了哪些地方。孩子一個月開銷又有多少錢,然後一起相互反省,以此來共同推動金錢觀的建立,方為上策。


而當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記賬以及參與家庭財務,會讓孩子在經濟方面更加的敏感,知道什麼錢不該花,什麼錢應該花。這樣,遠比我們嘴巴上罵他們亂花錢要好得多,不是嗎?



三、越早接觸錢,越懂得賺錢


小胖家裡一直都比較窮,所以小時候也沒什麼機會接觸一些大額的錢,能有100塊錢就已經非常開心的。但大多數時候,自己兜裡都是沒錢的,這種情況之下,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飽一頓餓一頓甚至是一種自卑的感覺。


而在很多國外的家庭裡面,父母們故意的讓孩子們過早的接觸金錢,而且會鼓勵他們去理財甚至是通過本金去創收等等,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長大以後才能懂得錢的重要性,也才能夠明白所有的錢都只有通過勞動而得來,而不是開口與伸手就能得到的。


當然了,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的參與其中,例如一起理財,一起記賬,一起盤點等等,反省每一次的收益是怎麼賺到的,也反省每一次虧錢是如何操作的。


只有這樣,父母和孩子才會共同的成長,而家庭的財富,也會越積累越多。



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受不了誘惑。我們總覺得孩子不應該擁有太多錢,這樣很容易讓他們變壞,這本身就是謬論。


畢竟,一個孩子以後會不會亂花錢,其實家庭的成長環境就已經決定了。有句話叫做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不是嗎?而如果孩子亂花錢,其實有很大程度都是父母們慣出來的。應該反省的,不光是孩子,更是父母。


那麼,在您的家裡,孩子對家庭的經濟情況瞭解嗎?您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的呢?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