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二胡獨奏曲《一枝花》的演奏方法——於紅梅

淺析二胡獨奏曲《一枝花》的演奏方法——於紅梅

《一枝花》是近20年來民族音樂舞臺上最受演奏者和聽眾們喜愛的二胡獨奏曲之一。它被頻繁的運用在演出活動和教學工作中,《一枝花》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民族器樂改編曲。它是由張式業在1982年根據任同祥的同名嗩吶曲改編而成的一首二胡曲。它由引子、慢板、快板和尾聲四個部分組成的。此曲是一首山東民間樂曲,曲調具有濃郁的魯西南地區的 風味。改編後的 二胡曲曾用於電視連續劇《武松》中,作為刻畫主人公性格的主題音樂。由於考慮到音樂旋律的主題部分曾經在本部連續劇中應用的因素,本曲在最初出版時曾以《壯別》為曲名,後來又恢復了原嗩吶的標題。

現在就逐步來分析這首樂曲的四個部分的演奏方法和要領。

一引子

這是一個散板段落,由五個樂句組成。引子的旋律悲壯而內斂演奏的時注意氣息的協調和配合。演奏滑音與滑揉技巧的時候應做到洗練和凝重。第一個音2 由揚琴前奏,最後一個音漸弱引出。弱奏音頭起,弓速很慢緩慢加入空弦揉弦,中弓之後弓速加快,富有激情的做一個幅度較大的漸強,推出帶上方大二度倚音的二分音符的

5演奏這個音的的時候揉弦和運弓都要加重音,然後第一樂句的第三、第四個音稍帶緊湊連帶出第五個音。慢滑至2音 之後,揉弦變為壓揉,由弱漸強下滑並壓揉到 7音 。在滑的過程中虎口先移到第二把為,再懸腕壓揉。第七個音到第十三音應奏的緊湊,似一瀉千里,又如感慨萬分。升 4用懸腕大滑揉,似哭腔,弓子由強漸弱,保持平靜帶入二分音符 5。以上是引子的第一個樂句,也是全曲非常關鍵的第一句,大滑音要乾脆,灑脫。滑揉時手臂感覺力量上提一些,滑奏幅度要大還要 注意音準,是開場自然要演奏得緊松有序,一氣呵成。

第二句的前十個音慢弱而有分量,6的小裝飾音可用上方大二度的倚音的 技法來演奏,要注意收住音尾,再拉 5這個音。後邊的連續八個相同的音應由弱漸強,弓速由慢加快推出重音二分音符 5收住。下回滑音要 注意表現出旋律中特有的情緒和分句時自然的速度變化和起伏感覺。

第三句第一個長音漸弱但要拉的硬實。二分音符的高音 5 弱而不虛,有一種遙遠的空靈的感覺。用一個緩慢而細膩的帶滑音連接到下一句。這一句要奏出漸強的感覺,緊接拉出句尾。二分音符的高音 2帶出小的下滑音兩個八分音符 36 要乾淨,二分音符高音 2 奏出嘆氣的語氣來演奏。

第四句的前兩個音拉的不要太重,四分音符高音 2 要奏的短而輕,似一個收音,接下來連續的四個八分音符應漸快,漸強氣息逐漸下沉,而後的四個音語氣應肯定。接下來二分音符的高音 5漸強並強收。

引子的最後一句深呼吸要有嘆氣的感覺,並一氣呵成,彷彿希望將所有的心聲一吐為快,四分音符7也要用懸腕滑揉帶壓揉。6 小停頓一下。接下來的半句是 預示著慢板段落的速度,是承前啟後的一句,要演奏的沉著肯定。最後一個音要加一個十六分音符的浪弓,更加明確地將慢板的速度遞交給揚琴,整個引子要奏的 句法清晰,語氣趁著,強弱有秩,“板”散而“神”不散。

二慢板:

慢板的前十二小節是全曲的主題音調,其情緒深情而婉轉,表現了與親人離別時的依依不捨和惆悵,猶如父老鄉親們聚集在村頭,與武松依依惜別時的感人場景演奏時要發音渾厚而深沉,略帶傷感的。

第一個音未先奏出應先揉弦。深情的“唱”出來。第一小節要穩不能太著急,第一小節的後四個音慢下滑收回,第二小節四指滾揉與壓揉相結合,高音 1在正拍上加上兩個重音。第三小節用戲曲中的節奏型來演奏。(就是 把中間的十六分音符換成三十二分音符來演奏)中間的換成的兩個三十二分音符要奏出小甩弓的感覺,前後兩個十六分音符要寬闊有力。第四小節的前三個音要內在一些,第一個音由輕奏,第二個音要短,還要帶有回滑。之後稍有停頓。第三個音小小停頓後,然後減強推出第五、六小節。第七小節的前兩個音要拉的厚而“粘”。而後還由帶有下滑音。下一小節的前四個音要用中弓來演奏,拉的要很平穩進而突出第九第十小節。這兩小節要用滿弓來 演奏,特別是第九小節的五、六兩個切忌不要帶滑音,要乾淨。而最後兩個音則要用懸腕滑揉演奏,注意第一個音和第四個音這兩個重音的強調。這樣更能把那種告別時依依不捨的,語重心腸的感覺表現出來。這種演奏方法是 墜琴常用的,被作者借鑑到此曲中了,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第十一小節要拉的輕巧,還要帶一種橡皮筋似的抽筋的感覺。十二小節要用墊指滑揉的手法來演奏。十三小節是下一樂句的開始。第十六小節的第一個音要加上一個上方小三度的倚音。第十八小節演奏時要帶有下滑音而且要漸弱。第二十一小節的首音要加一回滑技法來演奏,第五個音業需要加一個下方小三度的倚音。加回滑技法演奏可以增加樂曲的韻味。第三個樂句從二十三小節開始,這一小節要演奏的平靜、內斂和含蓄,第一個音要弱奏,氣息要沉著,看似五表情的。由一種聲斷氣不斷的感覺在裡面。後四個音要用短弓來演奏。第二十七和二十八小節要漸強語氣來挑起二十九和三十小節。二十九小節的第一和第四個音都要強調重音。特別是第四個更要充分的強調。突出節奏感,進而逼出下兩個小節。第三十一小節的第六個音要輕而且要有上揚感。三十三小節的第五第七個音要用抹的手法來演奏。三十四小節的第七第八個音用打音渲染。接下來的兩個小節漸強並用壓揉來強調。第四句是慢板的高潮的部分,要豪放的來表達,感慨的來演奏。前兩個小節是述說要平靜。第四十小節要拉的充分肯定,第一個音的下滑音尾要收在下一拍的正拍裡。下一小節要強調語氣,四十二小節要鬆緊有度,第一個音要 稍作停頓。四十三小節的前四個音要充分的表現,後三個音以及下一 小節漸強,並深情的奏出。四十五小節的滑音要大氣,而自然。第五句是深情的,平靜的,似武松雖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但相親們還在望著遠方,在想著什麼。演奏時弓子應弱而不虛,注意左手在連弓時的按指顆粒性。四十六小節的前四個音要拉 的短而輕。後四個音要用墊指滑揉來演奏,但要比前面的用的更巧妙。第四十八小節的最後一個音拉的時候先吸氣,收住後在呼出。接下了來的一小節切忌不要太長,以免產生結束感。

慢板應注意句與句之間逐步的情緒深入和遞進,把握好微的語氣和呼吸感與抒情飽滿的句子之間的氣息調整。以及風格性演奏手法的正確運用和把握。要做到情感投入和收放自如。特別是 最後四小節的演奏,“深情”,“平靜”一樣都不能少,要奏的弱而朦朧。要表現出來無限的期盼和嚮往的情緒色彩。

快板:

快板部分是慢起漸快的速度安排,要求力度表現出剛毅爽直的特徵,演奏時要大刀闊斧,又要連貫流暢,要結合有稜角,由張力的換弓方法和鬆緊有度的狀態,表現出大無謂的氣概。特別是句句重複的地方要表現出活潑和灑脫的情緒色彩。快板中,大滑音的 正確運用也很重要。快板開始部分要 找張力表現的充分肯定。前八個小句是互相呼應的,強弱交替明顯。要奏出戲曲板眼的感覺和對強音後半拍的速度和律動的把握。注意要慢氣,要撐住,不要太急著提速。快板的第一個音由強音頭帶出,弓子保持力度,延長音色鋼勁渾厚。第二個音同樣的音頭,揉弦保持。第四個音做一個小打音收住。第五十一小節的第四、五兩個音注意要用連斷弓演奏,這樣才顯的有板有眼的很清晰還鏗鏘有力。第五十二和五十三小節是快板的第二個樂句,這一句為弱句,與第一句的強奏產生了明顯的對比和反差。速度基本不變。下一句有是強句,由空拍時速度稍提一些。第五十五小節最後一個音的下滑音尾應落在第四句的正拍空拍上。五十六和五十七小節又是一個弱句。第五句更強些。第五十八小節注意前三個音要用滿弓演奏。聲音應結實有力,以加強語氣。六十和六十一為第六句,記住這句速度還是基本保持不變。最後兩句速度稍加快一些,但不要太突然了,以免破壞了樂曲的情緒。注意這八拍的第一拍都是空半拍起的,演奏時可將前一句的下滑音尾落到這以空拍上,這樣即聽起來緊湊,速度漸快也先的自如。這八個樂句在音樂的風格上也是強句粗狂,弱句靈巧,彷彿是兩個人一問一答的對話一樣。演奏時要根據樂句的需要及時地變化運弓的寬度與力度,以使不 同的樂句在音色與強弱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此為還要注意句首、句尾上、下滑音的運用。快板的第二小段首先在速度上要突快一個檔次,兩小節顫指以後,旋律更加歡快,活潑,音型的組合較為細碎,呈跳躍狀。六十九小節從

63 用四指到一指的墊指滑音來完成,類似此類演奏方法的音還有第八十四小節和八十五以及九十六和九十七小節。這類樂句要奏的輕鬆自如,富有彈性,詼諧而俏皮。接下來一百零九和一百一十小節這是快板具有濃厚的戲曲甩腔特點的一句。2這個音左手由慢漸快一直滑到高音曲,在由高音區迅速收回下滑到升4 ,這個音應用懸腕滑揉來演奏,強音保持並漸強,推出後四個小節。這一句要奏的跨張,並要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將樂曲推向熱情歡快的快弓段落。演奏接下來這一大段小快弓的時候,鬆弛的快弓和敏銳的兩手配合是演奏好的前提。尤其是快速換弦的樂句,一定要經過慢練是雙手整合的階段,才能更好的演奏。在力度方面,因為由反覆,第一遍需用中弱的力度,第二遍則為中強的力度演奏。注意運弓的顆粒性,可用快弓和跳弓兩種方法來演奏,注意表現清晰的力度變化的層次。接下來一百三十二到一百三十六小節運用了快張的滑音和和力度的漸強將樂曲推向高潮,接下去速度要更快,力度要更強。快板結束前分為了三個層次。一百四十一到一百六十三小節為第一個層次,其中一百五十八和 一百五十九這兩小節要漸快漸強。一百六十小節的這兩個音確定的第二個層次的速度。從一百六十四到一百七十一小節為第二個 層次,應注意一百六十四和一百六十八小節的區別。第一百七十二到一百七十九為第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速度逐步加快,力度漸強,將整個樂曲推進 熱烈的情緒之中,讓人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第一百七十小節的後三個音語氣要肯定。最後一個音在 演奏時不收的過於匆忙,其時值可稍稍延長,用一個滿弓以略帶語音的飽滿效果來結束樂曲的快板部分。快板部分在演奏時應注意幾點問題,動作應乾淨利索,切忌拖泥帶水。節奏上要稍稍“催”使樂曲有越奏越快的趨勢,但不要“趕”,也不能向後“墜”,這是民間樂曲特別是嗩吶曲常用的演奏特點之一。力度變化要“活”演奏者可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來靈活,甚至即興第加以處理,而沒有必要完全按照譜上所標記的強弱記號來演奏。

四尾聲:

樂曲的尾聲速度突慢,節奏比較自由。音樂性格仍比較粗狂,感覺也非常寬闊運弓要更加充分飽滿。一百八十一小節的 2 這個音的音尾的滑音不 要隱尾,要模仿嗩吶下滑音的效果。滑至升4 這個音後硬收。當大氣的奏完一百八十二和一百八十三這兩下節後應在氣口停頓深吸一口氣,再以寬闊的運弓“甩”出最後三小節的結束音。結束音在演奏手法上吸取了京胡的演奏特點,其表現在頭尾用小抖弓來奏出,且左手的回滑過程為下滑稍慢而上滑稍快。為此在節奏上均可處理成慢起漸快的行成,最後在長音中結束曲。

張式業先生成功的將本曲從嗩吶曲移植到二胡上來演奏不但保留了原曲的風味還賦予了它以新的生命。這首樂曲無論在技術上還是藝術上都有這深刻的內涵,所以說要想演奏好這個作品句必須具備廣博的音樂知識和深厚的音樂修養以及對本曲的深刻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藝術道路上要不斷的習,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總結分析。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提高,才能更好演奏好這個作品進而達到能通過自己的演奏感染聽眾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