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图书馆会是什么样子?

“复合图书馆” 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词汇中并不是一个新词。事实上,二十多年来,它一直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代名词,是高校图书馆从获取和提供传统印刷资料的有形场所向充当网络资源门户的全数字空间过渡的中间点。

可以说,当前“最先进”的高校图书馆仍然是复合图书馆的象征。例如,我任职的伯明翰大学的新建中心图书馆于2016年9月开放,为读者提供印刷和数字资源,同时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共空间以及一个专门用于收藏研究成果印刷本的研究储备站。


未来的图书馆会是什么样子?

显然,复合图书馆是一个持续至今的概念。但是,未来的高校图书馆会是什么样子呢?高校图书馆会成为一个纯粹的数字空间吗?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我们明确地将图书馆空间区分为“实体图书馆”(即建筑、书架、设备)和“数字图书馆”(即在线发现层、虚拟学习环境)。然而,未来图书馆被称为“图书馆4.0”的一个愿景是,表明当“实体”空间和“数字”空间之间的明显区别开始消失时会出现什么。例如,Noh举例说明了图书馆4.0系统如何才能变得更加智能,从而通过独立分析信息实现与图书馆用户的协同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很难定义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因为当复合图书馆的概念最初流行起来时,图书馆的数字终端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变得不确定。在本世纪初,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中建立获取电子内容的途径方面所起的关键调解作用日益明显。然而,学术交流实践的变化,特别是开放获取运动,已经动摇了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内容收购方和调解人的观念,这使得一些人想知道,在一个数字信息无处不在且可以自由获取的世界里,高效图书馆可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将会随这样一个世界的发展而发展。例如,有人提出,图书馆将不再是收集和调解内容的场所。相反地,图书馆将被视为管理制度内容的场所。另外一些人认为,认为图书馆仅仅是信息对象的收集者的传统观念需要受到有力的挑战,从而促使人们将图书馆视为在信息转化为新知识过程中寻求支持的场所。

不过,可以说,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已经在努力应对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例如,鉴于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机构研究和研究数据库时所承担的活动,图书馆员的管理角色已经显而易见。另外一些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已经从馆藏建设的代名词转变为用户和研究支持的代名词,这一点在学科馆员不断变化的角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的画面已经开始浮现,我们可以根据它已经面临的挑战确定它未来的身份(和价值)。这个画面是否会改变,取决于挑战本身将如何发展,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高校图书馆可以不断演变以应对这些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