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頭喝咖啡

虛極子按:念珠端的珊瑚裁,世上何人識俊才?主人輕呷咖啡黑,一握瓷甌中國白。

十九世紀的旅行家阿卜杜拉濟茲曾在《奧斯曼人的傳統習俗和禮儀》中引用了一首四行詩,那是一位更夫在齋月黎明前於街頭巷尾吟唱的,詩中所唱正是當時土耳其人的日常生活。虛極子嘗試著把它改寫成中(shùn)國(kǒu)詩(liū)的樣子:

念珠端的珊瑚裁,

世上何人識俊才?

主人輕呷咖啡黑,

一握瓷甌中國白。

百尺竿頭喝咖啡

▲ 土耳其人飲咖啡時,素喜使用青花杯盞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託普卡帕宮圖書館藏

詩中的土耳其咖啡神秘而黑,來自中國的咖啡杯精緻且白。德國東方學女學者蘇拉雅·法羅齊在《奧斯曼文化與日常生活——從中古時代到二十世紀》一書中,將五百年前土耳其人的咖啡杯具分成兩類,一類是普通人家使用的“庫塔雅”廉價瓷杯,另一類是富貴人家使用的價格不菲的中國瓷杯。

百尺竿頭喝咖啡

▲ 1582年穆拉德三世為兒子舉行割禮慶典,行會遊行隊伍中有一個賣咖啡的流動車攤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託普卡帕宮圖書館藏

想當初,奧斯曼帝國如日中天,為彰顯帝國的富強,託普卡帕宮中各種慶典此起彼伏。宮廷畫師用小插畫形式為種種妙趣橫生的慶典細節留下了記錄,其中就有中國青花咖啡杯的身影。

百尺竿頭喝咖啡

宮廷畫師勒夫尼為《阿赫麥德三世四位王子割禮慶典實錄》繪製過插畫,其中有來自埃及的雜耍藝人表演走繩索等各種雜技的場面。魔術大師哈吉·薩辛反剪雙手坐在籃筐裡,被吊到28米高的桅杆頂。當籃筐抵達桅杆頂時,他已為自己鬆綁,並從容地往事先準備好的中國瓷杯裡斟了一杯咖啡,悠然享用。隨後將第二杯咖啡潑灑在地,以便向觀眾證明咖啡尚有餘溫,頗有關公溫酒斬華雄的氣概。

百尺竿頭喝咖啡

▲ [奧斯曼土耳其]勒夫尼《阿赫麥德三世為四個兒子舉行割禮慶典》,1720年,細密畫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託普卡帕宮圖書館藏

百尺竿頭喝咖啡

更有一位埃及藝人正在迅速地轉動鐵環,而環內的九隻咖啡杯湯水不灑。

百尺竿頭喝咖啡

▲ [奧斯曼土耳其]勒夫尼《阿赫麥德三世為四個兒子舉行割禮慶典》,1720年,細密畫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託普卡帕宮圖書館藏

當然,土耳其咖啡的飲用技巧並非總那麼高難度,但平時享用咖啡時有點儀式感也還是必須的。蒙太古夫人作為英國大使的妻子,曾於1716年到過伊斯坦布爾,她在《東方信函》中這樣描述穆斯塔法王子與寵妃共進盛宴後的咖啡環節:“以中國瓷杯盛冷飲,但蓋子和墊碟都是純金打製;飯後奉上的擦手巾極為精緻,就像我們平日裡捨不得用的餐巾;然後奉上金盆讓我們洗手;最後用配有金墊碟的瓷杯獻上咖啡。”

土耳其咖啡堪稱歐洲咖啡的鼻祖,那麼它與我們今日所熟知的歐洲咖啡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