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喝咖啡

虚极子按:念珠端的珊瑚裁,世上何人识俊才?主人轻呷咖啡黑,一握瓷瓯中国白。

十九世纪的旅行家阿卜杜拉济兹曾在《奥斯曼人的传统习俗和礼仪》中引用了一首四行诗,那是一位更夫在斋月黎明前于街头巷尾吟唱的,诗中所唱正是当时土耳其人的日常生活。虚极子尝试着把它改写成中(shùn)国(kǒu)诗(liū)的样子:

念珠端的珊瑚裁,

世上何人识俊才?

主人轻呷咖啡黑,

一握瓷瓯中国白。

百尺竿头喝咖啡

▲ 土耳其人饮咖啡时,素喜使用青花杯盏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图书馆藏

诗中的土耳其咖啡神秘而黑,来自中国的咖啡杯精致且白。德国东方学女学者苏拉雅·法罗齐在《奥斯曼文化与日常生活——从中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一书中,将五百年前土耳其人的咖啡杯具分成两类,一类是普通人家使用的“库塔雅”廉价瓷杯,另一类是富贵人家使用的价格不菲的中国瓷杯。

百尺竿头喝咖啡

▲ 1582年穆拉德三世为儿子举行割礼庆典,行会游行队伍中有一个卖咖啡的流动车摊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图书馆藏

想当初,奥斯曼帝国如日中天,为彰显帝国的富强,托普卡帕宫中各种庆典此起彼伏。宫廷画师用小插画形式为种种妙趣横生的庆典细节留下了记录,其中就有中国青花咖啡杯的身影。

百尺竿头喝咖啡

宫廷画师勒夫尼为《阿赫麦德三世四位王子割礼庆典实录》绘制过插画,其中有来自埃及的杂耍艺人表演走绳索等各种杂技的场面。魔术大师哈吉·萨辛反剪双手坐在篮筐里,被吊到28米高的桅杆顶。当篮筐抵达桅杆顶时,他已为自己松绑,并从容地往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瓷杯里斟了一杯咖啡,悠然享用。随后将第二杯咖啡泼洒在地,以便向观众证明咖啡尚有余温,颇有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气概。

百尺竿头喝咖啡

▲ [奥斯曼土耳其]勒夫尼《阿赫麦德三世为四个儿子举行割礼庆典》,1720年,细密画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图书馆藏

百尺竿头喝咖啡

更有一位埃及艺人正在迅速地转动铁环,而环内的九只咖啡杯汤水不洒。

百尺竿头喝咖啡

▲ [奥斯曼土耳其]勒夫尼《阿赫麦德三世为四个儿子举行割礼庆典》,1720年,细密画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图书馆藏

当然,土耳其咖啡的饮用技巧并非总那么高难度,但平时享用咖啡时有点仪式感也还是必须的。蒙太古夫人作为英国大使的妻子,曾于1716年到过伊斯坦布尔,她在《东方信函》中这样描述穆斯塔法王子与宠妃共进盛宴后的咖啡环节:“以中国瓷杯盛冷饮,但盖子和垫碟都是纯金打制;饭后奉上的擦手巾极为精致,就像我们平日里舍不得用的餐巾;然后奉上金盆让我们洗手;最后用配有金垫碟的瓷杯献上咖啡。”

土耳其咖啡堪称欧洲咖啡的鼻祖,那么它与我们今日所熟知的欧洲咖啡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